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治理路径研究

2024-04-14 21:54:22刘赛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中国式现代化

刘赛特

(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治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与功能。基层治理涵盖广泛,涉及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的各个层面,在保障民众权益、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治理面临一系列新的困境,这既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也阻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治理路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层治理与现代化的关系,发现当前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构建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的关系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各领域的全方位现代化。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清晰地揭示了新时代党的使命和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紧密结合国情,倾听百姓诉求,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步伐[2]。

(二)基层治理的内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基于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方式,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等,有效处理城乡日常公共事务,为民众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3]。从治理主体来看,基层治理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旨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4]。要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引领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从治理内容来看,《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5]。因此,乡镇(街道)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二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的关系

其一,基层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到支撑作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多元性,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例如,基层社区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问题解决方案,使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分享成果;同时,基层治理也为现代化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增添力量。

其二,中国式现代化给基层治理同时带来挑战和动力。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变革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治理需要适应新情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给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如智慧城市建设使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其三,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的关系中,党的领导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党的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服务于人民、促进社会发展[6]。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基层治理能够实现各方主体的协同,兼顾治理的活力与秩序,使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基层治理为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同时,现代化也推动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与发展。党的领导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二、我国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7]。在此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层治理主要依赖行政力量,基层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与社会期待。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等新型基层治理模式。例如,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引入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在乡村地区,以村民自治、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实现农村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国基层治理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基层治理决策起到支持作用;在公共服务中,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意见反馈等功能[8]。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由单一行政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对民主参与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尊重,也是深化对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识的结果。二是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这一转变既包括管理手段上从人工操作到数字化运作的改变,也包括决策方式上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三是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注重外部环境因素对基层治理的影响力,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创新实践。四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将基层治理工作重心前移,在解决问题前进行预警、预防,并通过科学决策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这不仅影响基层治理的效果,也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来阻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基层组织能力不足。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基层组织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和任务。然而,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基层组织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农村地区,由于人才流失严重,留在乡村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他们需要应对日益复杂的治理工作,而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使他们难以胜任各种挑战,从而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基层组织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基层组织往往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在部分农村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基层组织在开展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既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范围,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

其二,公众参与度较低。我国已经明确提出推动群众性自治,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试点工作。但从整体来看,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依然不高,其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对自身权利和义务认知不足,缺乏足够的政治参与意识,不了解自己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发声的途径,在面对公共事务时容易产生被动和漠视的态度,使治理中的民主性和代表性受到影响;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公众参与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反应较为迟缓,或对民众参与的途径及方式存在限制,导致人们在治理中的发声渠道愈发狭窄,从而降低了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三,信息透明度不够。在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是维护公平正义、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信息透明度不足已成为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障碍。部分基层组织对外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不够,容易使公众对政府工作产生误解或怀疑,破坏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透明度不足还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如果基层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信息公开,公众就无法了解政府的决策理由和依据,也就难以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这会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难,从而影响治理效果以及公众满意度。

其四,法制环境有待完善。我国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备的法制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但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效果。一是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在基层治理领域,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部分地方的法律意识不足,对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法规难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从而影响到治理的合法性及规范性。二是司法独立性受到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基层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会受到一些非法律因素的影响,使司法判决受到外部因素干扰,损害司法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四、我国基层治理发展路径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对基层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及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完善基层治理人员激励制度,提高基层组织人员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热情的人士回归乡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同时,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全民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改善基层治理人才短缺的问题[9]。第二,增加财政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大对基层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其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治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项目评估机制和结果反馈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并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第三,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要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相统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的引领作用。要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使其成为社区自治的参与者和引领者。要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两委”合作模式,形成政府推动、社区协调、居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二)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第一,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基层政府应规范信息的发布流程和标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同时,建立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职能部门不会因信息不透明而逃避责任[10]。第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管理与发布效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传输效率。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信息以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公众是信息的重要接收者和使用者,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更多人了解基层治理情况,参与基层治理决策。此外,还可以依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政府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评估,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及可用性。

(三)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坚守司法独立公正

首先,加强基层立法工作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提。顶层设计是健全基层治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步骤。制定清晰的法律框架,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推动立法工作有序进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基层群众对新时期立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更多人积极参与、监督立法过程,确保法律的制定更加民主、科学。其次,提高政策执行力度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政策只有真正落地生根,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为此,需要改革和完善相关机制,推动政策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最后,维护司法独立与公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据事实、依据法律进行审判,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为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判决的公正性与可信度,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结语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将重点放在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上,实现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同向同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基层治理新担当与新作为。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中国火炬(2011年6期)2011-07-25 1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