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4-04-14 09:03:30邱小萍
关键词:高中生法治意识

邱小萍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加强全社会公民法治素养建设,尤其在高中阶段,更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 年6 月1 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可见,要重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特别是加强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增强高中生知法、守法的能力。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任务,法治意识是其中必备素养之一。本文结合政治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就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提升路径展开探讨,为夯实学生法治思维、助推法治中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一、法治意识的内涵与培养价值

高中政治与法治教材在法治教育内容上更加系统、全面,契合高中政治课改目标。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首先要界定其内涵,明晰其培养价值。

(一)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其内涵强调法治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法治意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表现在宪法的权威性、权利与义务意识、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等方面。宪法是国家法律及维护社会秩序的最高法律规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规则意识是以法律规则为指导,发自内心地对规则的遵守;平等意识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特殊公民,更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法治教育彰显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要从法理层面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二)法治教育的价值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其任务主要有: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明晰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举措及内容,增强高中生应有的法治素养。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从知识层面看,政治与法治模块将政治与法治建立统合,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整册教材为学生科学理解法治内涵,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供依据。同时,一些高中生对法律权利、义务辨识不清,缺失对国家的责任感,教师教学中要对接学生生活,让学生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其次,对照课标,培养学生法治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强调,挖掘政治与法治育人资源,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意识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宗旨。通过解读法治知识,从思想、智力、行为上,端正学生的法治观念,让高中生严守道德与法律底线,成为未来合格的接班人。最后,法治教育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一致性。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维护法律尊严,每个高中生都责无旁贷。通过政治与法治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与自身密切相关,知法、守法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高中生要形成对法治的普遍认同,塑造法律价值观。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结合高中政治与法治课程,教师作为施教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标先进育人理念,提升自身法治素养。

(一)梳理课标要求,精研教材教法

课标强调,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作为育人任务。教师要梳理课标要求,深入研读教材,找出制约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效果的因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增强学生法治素养奠定基础。法治意识是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构成学科素养的必备品格。比如,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方面,让学生了解法治中国的现实意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中,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四个方面,阐述法律的重要性。教师要解读教材内容,主动渗透法治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要以身示范,丰富自身法治学识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落实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高中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其向师性越来越明显,教师要注重自身法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提供学习典范。比如,在知识层面,教师要全面学习法治知识,精通政治、法治等观念,尤其要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意识层面,教师要注重学生思想引领,特别是法治观念的渗透,要让学生体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教师要注重学生行为层面的纠偏,特别是部分学生出现不当的法治观念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做到身正示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专业培训,助力教师理念更新

法治教育,关键在于师资。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工作,应加强政治教师教研与培训,依托各项专业培训,强化教师法治意识,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教师要理解学科素养对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同时,围绕法治素养教育开展主题研讨,邀请名师、专家参与学科交流,对全体高中政治教师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学校应制订“法治素养”培训教学计划,组织政治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对法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研,提高政治教师法治教学能力。

三、注重课型创新,提高法治教学质量

课型设计体现了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以法治意识培养为目标,教师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课型,激发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一)坚持核心素养,深挖法治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设计中,要确立学科核心素养育人导向,注重课型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法治意识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要设计“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级目标。知识理解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知识迁移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知识创新侧重于学科思维的获得。显然,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顺应知识从理解到迁移再到创新的逻辑递升规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每节课蕴含的法治资源,以贴近学生的方式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同时,要兼顾课标及学业要求,将法治教育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任务。比如,人教部编版必修三第八课“法治社会”,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是政治认同,要求学生理解法治社会的意义,认同法治社会建设任务;二是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能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三是法治意识,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治社会,增强法治信仰;四是公共参与,学习法治知识,自觉遵法、用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法治知识点,加强学生法治思维的启发,让法治教育更加具体、真实,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社会,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二)设计议题活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

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要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从活动型课程设计中渗透法治意识。法治类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相对抽象,与学生生活关联较小,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师要善用议题活动,结合法治知识,提炼学习议题,从议题出发,让学生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议题活动型课堂要抓住两点:一是明确议题。每个议题活动,要指向具体的法治知识点。在议题活动中,学生要运用法治知识解决议题。议题的选择要适切,要强调学生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的获得。二是建立测评表。结合法治意识培养活动,教师要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测,细化评测表,着力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三第九课“公正司法”时,参照课标,教师设置“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议题,由该议题搭建“模拟法庭”,由学生参演具体角色,对一起民事劳动合同争议进行仲裁,分析案例详情,分配人物角色,准备相关庭审资料和物品,展开法庭辩论与评议,让学生切身感受法庭氛围与司法程序,并对法庭审理过程进行评价。模拟法庭活动体验让学生兴致高涨,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得也更加深刻,学生能真正体验法律,学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法治素养。

(三)引入辨析式课型,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思辨是激活法治思维、深化认知的重要途径。辨析式课型就是鼓励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辨识与分析,在思维碰撞与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能力。在政治与法治教材中,辨析式课型设计要把握两点:一是辨析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所选辩题要多关联当下社会热点,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一些信息存在价值观歪曲的现象,教师要综合梳理,提取易造成学生思想混乱的辩题,如社会关注的法律事件、法治新闻等,从中让学生分辨对错,明白是非。二是强调教师的导向性。教师在学生辨析过程中,要做好思辨引领,对学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对学生得出观点的依据进行法理性分析。教师的参与更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要适时启发学生,纠错偏激观点,总结各类观点,去伪存真。比如,围绕法律道德热点“基因编辑婴儿”问题,展开“为什么要禁止基因编辑婴儿”的辨析活动,从该问题延伸至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及道德伦理,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阐述观点,教师要做好统合与评判。

(四)突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法治运用能力

法治课堂中,真实性、生活化的案例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认知。教学中发现,大多高中生赞同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的讲解,案例与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法治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需要多引入案例,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在情境创设上,要强调生活化,将抽象的法治理论知识呈现在生活化情境中,依托法治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识记和应用。比如,关于社区噪声污染是否违法的问题,教师提出案例:张某酷爱摇滚音乐,经常在晚上播放摇滚歌曲,声音很大,邻居不堪其扰。对此,张某认为听音乐是合法的,邻居无权干涉。如果你是邻居,如何处理?教师围绕该案情,结合“全民守法”知识点,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探讨中,着重强调“维护正当权益”,让学生既要做到守法,还要懂得用法。

(五)拓展课外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校内与校外活动的衔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参与法治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比如,开展校园法治文化节活动,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组织不同的普法、学法、守法教育,增强学生对法治活动的参与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法治实践活动,走出校门,以社会为舞台,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比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三第九课“科学立法”时,围绕“公民参与立法的原因与渠道”展开讨论,并组织学生参与“旁听立法听证会”活动,认识立法的意义。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三第八课“法治社会”时,围绕“法治如何让世界更美好”议题,组织学生走访社区居民,记录法治社会给居民带来的新变化,参与社区普法活动,让学生从中强化法治意识。

总之,政治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目标。法治意识本质上是培养学生运用法治知识、法治思维认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教师要结合学情,重视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型,加强学生法治思维、方法、能力的获得;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法治教育的连贯性,引导学生坚持学以致用,让法治意识教育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高中生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