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候爱红,许利学,陈守艳
上肢骨折是临床最普遍的一种疾病,对其进行外科手术处理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1]。小儿上肢骨折会因骨折引起剧烈的疼痛,因此,正确的止痛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进行的前提。在外科治疗时,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对疼痛不会表达,在手术的时候,患儿不能够忍受任何的不适和痛苦,这大大地增加了麻醉风险和困难[2]。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骨折手术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对呼吸及循环系统无明显的干扰且镇痛效果好,被病人、家属及医护工作者普遍认可。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在麻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阻滞不全的现象,从而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3]。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的国产麻醉药物,对手性环已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与麻醉作用,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4]。近年来,艾司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已成为越来越多医院的研究热点。对此,本文将 “艾司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 进行上肢骨折患儿的手术麻醉分析,现总结如下。
选择2022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小儿上肢骨折患者8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组间资料对比后,见:P>0.05,符合研究所需。具体如表1。
表1 资料比较[n(%);±s]
表1 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n) 女性 男性 年龄范围(岁) 平均年龄(岁)对照组 40 20(50.00) 20(50.00) 2-11 5.26±0.36观察组 40 19(47.50) 21(52.50) 2-12 5.31±0.35 x2/t 0.050 - 0.015 P 0.823 - 0.625
纳入标准:(1)经诊断为上肢骨折;(2)患儿家属知情、签字;(3)ASA 分级I~II 级。
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2)对麻醉不耐受的患儿;(3)对本研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过敏者。
术前嘱托家属让患儿常规禁食8h,入室后行心电监护,进行基础麻醉。对照组为七氟烷(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剂量;批号:H20080681)吸入麻醉给予8%待患儿入睡后调至2%~4%之间,观察组为静脉麻醉药艾司氯胺酮(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ml ∶50mg;批号:221129BL)给予0.5~1mg/kg,若患儿体动可追加艾司氯胺酮0.5~1mg/kg。并给予阿托品(厂家:天津金药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ml:0.5mg; 批号:H12020382)0.01mg/kg,咪达唑仑(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ml ∶2mg ;批号:31F010512)0.05mg/kg。待达到麻醉状态,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垫高患儿肩部,保持头部后仰的平卧姿势,即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并给予1%利多卡因(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l:0.1g; 批号:R22111601 )+0.25%罗哌卡因(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 10ml:100mg ;批号: H20103636)剂量为0.5ml/kg。手术结束后停止用药,观察无异常后即可将患儿送至麻醉苏醒室。
(1)观察两组的体征情况(HR、SPO2、RR),时间段选择手术开始即刻、手术5min、手术30min、手术结束时。
(2)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利用VAS 量表评价(0~10 分,0 分不疼,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时间段同上。
(3)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躁动、恶心呕吐等,计算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开始即刻、手术5min、手术30min、手术结束时的HR、RR 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单组相比,观察组的指标更加稳定(P>0.05)。详情如表2。
表2 两组的体征情况(±s)
表2 两组的体征情况(±s)
注:与麻醉前相比:*P>0.05。
体征指标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 t P HR(次/min) 麻醉前 102.52±8.15 102.45±8.22 0.012 0.321手术开始即刻 113.25±13.25 98.52±8.52* 8.154 0.000手术5min 111.12±12.50 98.45±8.25* 9.254 0.000手术30min 105.52±13.52 98.62±8.12* 10.254 0.000手术结束时 114.52±15.26 99.12±8.41* 9.862 0.000 SPO2(%)麻醉前 98.25±0.56 98.41±0.55 0.026 0.485手术开始即刻 97.12±1.20 99.05±0.51* 9.562 0.000手术5min 97.36±1.25 98.59±0.52* 8.451 0.000手术30min 96.45±1.20 97.95±0.26* 9.265 0.000手术结束时 95.45±1.36 98.05±0.24* 8.071 0.000 RR(次/min)麻醉前 22.53±1.55 22.12±1.65 0.154 0.326手术开始即刻 23.05±0.52 22.12±1.05* 9.586 0.000手术5min 24.15±0.62 21.98±1.12* 8.454 0.000手术30min 25.45±0.51 21.56±1.32* 9.781 0.000手术结束时 24.80±0.26 22.05±1.47* 8.201 0.000
观察组手术开始即刻、手术5min、手术30min、手术结束时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3。
表3 两组的疼痛评分(±s)
表3 两组的疼痛评分(±s)
组别 例数(n) VAS 评分(分)麻醉前 手术开始即刻 手术5min 手术30min 手术结束时对照组 40 6.02±1.25 5.45±0.65 4.56±0.85 3.92±0.51 3.25±0.62观察组 40 6.05±1.31 5.02±0.25 4.12±0.22 3.05±0.12 2.45±0.10 t-0.026 2.154 2.255 1.205 2.654 P-0.281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4。
表4 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n(%)]
受到儿童的年龄和身体机能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小儿群体的手术治疗时,其麻醉药物与方法的选择都尤为重要,应该要选择对其生理干预小、麻醉效果佳、安全价值高、不造成体征大幅波动的麻醉药与方法[5]。一般情况下,常规的麻醉都会有疼痛的感觉,很多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如果麻醉药物使用过多,又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临床躁动现象[6-7]。
最近几年,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外科治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与支持[8]。臂丛神经是靠近脊神经的神经丛中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由一种混合的纤维所组成,其中还包括了运动、感觉等在内的多种自主神经,它对手臂的运动和感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臂丛神经阻滞就是将麻醉剂从病人的臂丛神经干附近注入,利用阻滞臂丛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剂的目的[9]。这种方法使用方便,对人体各器官的损伤很少,因此,其阻滞作用也很好。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肌间沟联合腋路方式进行臂丛麻醉,且因儿童上肢骨折的特点,使其操作困难且耗时长,造成了尺神经在解剖学上没有被彻底麻痹,引起了止血带的反应和压迫,给病人带来了更强烈的疼痛与不适感,从而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上肢骨折患儿在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适用的辅助药物,比如咪达唑仑、丙泊酚、七氟烷等。这三种药物都具有相应的镇静和止痛效果,但是容易引起患儿的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从而导致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受到抑制,延长了其的清醒时间。所以,寻求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麻醉剂,对于降低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和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
艾司氯胺酮是从氯胺酮中得到的一种新型右旋小分子化合物,其对NMDA 的亲和力是左旋氯胺酮的3~4 倍,其止痛活性是左旋小分子化合物的2~2.5倍,其药效部位及作用机理与左旋氯胺酮相似[10-11]。氯胺酮通过与 NMDA 受体上苯环己哌啶的非竞争结合,通过阻断其上的 Glutamine 活化,降低其活性,起到麻痹、止痛的作用,并可通过与μ、δ 等受体的结合起到止痛、镇痛的作用。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的 NMDA 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 NMDA 受体结合能力,能够经鼻用药后快速起效,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
由于其不干扰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对呼吸系统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艾司氯胺酮适合于急诊麻醉与止痛,而且其使用方法多样,适合于各种不同的急救场合。在本文中,观察组上肢骨折患儿就采取的是艾司氯胺酮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相比于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观察组的体征更加稳定,VAS评分更低,不良反应更少,提示艾司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与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对于小儿上肢骨折而言,艾司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