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体外检测过敏原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的价值

2024-04-13 01:19金晓玲赵振
保健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吸入性荨麻疹过敏原

文/金晓玲,赵振

在各大医院的皮肤科室中,既常见又高发的一种疾病类型当属荨麻疹。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人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刺激,从而造成皮肤、黏膜及血管发生暂时性的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现象[1]。此疾病的特点在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病症表现包括躯干、四肢或者是面部出现风块、斑块,不仅影响机体的美观性,其瘙痒等病症在长时间的抓挠下,将会造成患者出现苔藓、血痂样变,直接干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2-3]。而想要有效治疗该疾病,预先的病因筛查至关重要,只有了解患者的过敏原,方可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康复及治愈疾病。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全力发展,愈来愈多的医疗人员已重视ELISA 体外检测的运用。通过对血清定性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从而了解引起患者发病的过敏原,不仅安全可靠,同时也可获取到准确度更高的结果,是获取更高疗效的核心要素[4]。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筛选荨麻疹病因中选用ELISA 体外检测过敏原的真实价值进行细致化、深入化分析研究,具体的报道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节点内收治的荨麻疹患者病历信息进行抽取与筛查,后确定146 例入选成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健康人士15 例起到对照作用,将其分别称作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人数为比9/6,年龄6 个月至73 岁,平均年龄(58.36±0.17)岁,病程1 月至5 年,平均病程(3.52±0.04)年;观察组男女人数为83/63,年龄5 个月至75 岁,平均年龄(61.61±0.13)岁,病程1月至5 年,平均病程(3.43±0.06)年。准入条件为:(1)所有调查对象对此次调研活动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2)排除因寒冷、日光、压力等物理原因所诱发荨麻疹疾病的患者;(3)无其他过敏史患者;(4)检测1 周前并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5)排除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女性患者;(6)排除精神异常,限制正常交流的人员。

1.2 方法

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对其抽取3~5ml 的静脉血液样本,并将血液保存于加盖试管中,随后,以4000r/min 的方式共计进行10min 的离心处理,从而获取上清液,用于后续的检测。在检测受检者的血液样本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盒主要源于美国ASI 公司所生产,选用的型号分别为IVT708 与IVT706。其中,IVT708 试剂盒用于蚊子、蟑螂、蒿属植物、普通豚草、点青霉、黑根霉、交链孢、猫、狗毛发皮屑、桉树、桑树、梧桐、榆树、白桦、粉螨、尘螨及屋尘等吸入性过敏原类型的检测;IVT706 试剂盒用于牛肉、羊肉、鸡肉、鳕鱼、带鱼、金枪鱼、大比目鱼、大马哈鱼、蛋白、蛋黄、牛奶、虾、龙虾、螃蟹、绿豆、大豆、花生等食入性过敏原类型的检测。随后,通过ELISA 体外检测方法的运用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样本。首先,在反应管中注入受检人员的血清,并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90min至100min 的孵育;其次,检测人员将血清取出,并在管内注入清洗液进行清洗,后添加适量的绿色结合液,进行约16h 的孵育,待达到孵育时间后,将结合液取出,并通过清洗液的运用展开2 次冲洗;最后,在管内添加适量的黄色底物,待静置约90min 后,检测人员对颜色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反应管所呈现的颜色为黄色,则可判定为阴性;如果反应管所呈现的颜色为紫色,则可判定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对应用不同检测试剂盒下,所有观察对象的吸入性、食入性、2 种或2 种以上过敏原检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调研所得数据的处理利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经t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经x2检验;统计学差异采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VT706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1 所示,观察组利用IVT706 试剂盒检测后,结果显示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总检出率为77.39%(113/146),对照组为0.00%(0/15),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血清IVT706 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

2.2 两组血清IVT708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2 所示,观察组利用IVT708 试剂盒检测后,结果显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总检出率为58.89%(86/146),对照组为6.67%(1/15),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清IVT708 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

2.3 两组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对比

见表3 所示,对照组无2 种或2 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观察组2 种或2 种过敏原阳性反应的总检出率为21.91%(32/146),两组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2 种或2 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对比(%)

3 讨论

在医院的皮肤科中,荨麻疹已属于多发性、难治性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段皆有可能发病。在身患荨麻疹疾病后,患者最初的病症表现为病灶部位瘙痒,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相较于周边的皮肤表面来讲,病灶部位的皮肤将会发生发红、光滑、苍白或者是风团凸起表现,虽然直径相对较小,普遍在12mm 以下,但是患者在情绪激动、运动以及遇热的情况下,将会诱发针刺疼痛、瘙痒难忍等表现,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5-6]。在临床治疗中,多数采取服用抗组胺药物。但是,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由于病因不同、过敏原不同,造成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同样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现阶段,主要划分荨麻疹疾病的过敏原为吸入性、食入性两大类,同时又可将这两大类划分为诸多种过敏原类型,如果对其发病的主要过敏原因素缺乏了解,便难以提高后续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此可见,在荨麻疹疾病筛查病因中采取可靠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临床目前将荨麻疹疾病划分为四种变态反应类型。其中,I 型变态反应普遍与食物变态反应相关;II型变态反应普遍与药物反应、输血反应相关;III 型变态反应普遍与免疫复合物及荨麻疹所诱发的血管炎相关;IV 型变态反应普遍与物理性因素或者是局部接触致敏物相关。而所有类型的介导均在于IgE,同时也将其称之为IgE 依赖反应,在此机制方面,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各类变态反应原使患者机体中有IgE类抗体的生成,并且在血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血管四周肥大细胞处起到吸附作用,再次侵入抗原并且与肥大细胞结合,其表面的高亲和性IgE 受体会有抗原抗体反应的出现,直接改变肥大包膜的稳定性,也使其内部产生系列性的生化改变,释放一系列的脱颗粒以及其他化学介质,使患者皮肤表面有风团的形成[7-8]。因此,在筛查荨麻疹疾病的病因中,IgE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变应特异性IgE 进行检测可提高诊疗荨麻疹疾病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美国ASI公司生产的试剂盒(IVT708、IVT706)的运用,针对146 例荨麻疹患者以及15 例健康人士利用ELISA体外定性检测血清过敏原IgE 抗体,显示观察组、对照组食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39%、0%,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9%、6.67%,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2 种或2 种以上的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38%、7.53%,如此可充分表明在检测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中利用ELISA 体外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必要性,也整体提高了筛查荨麻疹病因的效率。陈慧敏、蒋源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出运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其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65%,食入性为57.5%,其结果与本文调查结果相似[9]。杨梦瑶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在于粉螨、尘螨、牛奶、腰果、屋尘、混合草,其中,以吸入性过敏原的发病率较高,认为这与调查所在地区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农业发达相关[10]。而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要过敏原来自肉产品、屋尘以及动物毛发,表明所处的地域不同,荨麻疹患者发病的过敏原同样也有着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在筛查荨麻疹患者病因中,运用ELISA 体外检测过敏原,相较于免疫印迹法、皮肤点刺试验法等诸多种过敏原检测法而言,其结果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但是,此种检测方法能够避免患者接受体内试验,具备无痛苦、无创、安全可靠、操作便利、结果准确值高、筛查效率高等诸多优势。因此,具备在临床检测中推行运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吸入性荨麻疹过敏原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