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效果

2024-04-12 09:54林志源卢明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螨虫菌素软膏

林志源 卢明汉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面部,且累及毛囊。随着痤疮反复生长,久治不愈可形成痤疮瘢痕,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由于瘢痕形态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点阵激光成为治疗瘢痕的新方向,具有穿透深、高效能等特点,其通过点状穿透剥脱模式,可有效去除凹陷性瘢痕,但激光后有创伤,易引发感染,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作为单纯性抗菌药,含有硫酸多黏菌素B、硫酸新霉素、杆菌肽及盐酸利多卡因等成分,可有效防止创面感染,缓解创面疼痛,且安全性较好[1]。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痤疮瘢痕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瘢痕修复效果,以分析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点阵激光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70例痤疮瘢痕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符合痤疮瘢痕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岁;入院前半年内未进行过冷冻、激光等治疗者;依从性好,无精神疾病,沟通顺畅,能坚持治疗者。排除标准:瘢痕体质者;存在面部晒伤、烧伤或手术史者;存在活动性银屑病、严重湿疹、白癜风、光敏性皮肤病者;入院前1个月内有服用维A酸类药物、光敏性药物者;瘢痕周围皮肤有活动性炎症、感染或未愈合伤口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疾病者;有传染性疾病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龄22~38岁,平均(30.64±2.47)岁;病程6~76个月,平均(39.46±8.59)个月。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17例;年龄20~36岁,平均(29.59±2.38)岁;病程5~79个月,平均(42.52±9.02)个月。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点阵激光治疗。先进行面部皮肤清洁,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10 g)封包1 h后擦除,使用70%进行常规消毒,使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仪(金莱特医疗,JLT-100B型)先选择点阵模式进行治疗,总能量为125 mJ~1 000 J,覆盖率为0.3%~25.0%,扫描器焦距为100 mm,最大范围为20 mm×20 mm,扫描图形可选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焦点光斑直径≤0.1 mm,治疗深度为2 000 μg,共10档,每当循环次数依次递增,以患者耐受为宜,1次/月,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冰敷、冷喷30 min左右,7 d内禁止洁面、使用化妆品等,注意保湿防晒。若出现感染可使用红霉素软膏(福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379,规格:10 g:1%)涂抹,1次/d。结痂后待自然脱落。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忌口,做好基础保湿等护理措施,治疗3个月。

1.2.2 研究组

采用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在点阵激光治疗后第2天,采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9,规格:15 g)外涂,早晚各1次,最多连续使用7 d。点阵激光方法同对照组,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2组疗效

治疗后,瘢痕修复率>89%,凹陷瘢痕与周围正常皮肤在同一水平面为基本治愈;瘢痕修复率在>59%~89%,凹陷瘢痕较平整,深凹陷处仍低于正常皮肤,患者较满意为显效;瘢痕修复率在30%~59%,凹陷瘢痕基本平整但低于周围正常皮肤为有效;瘢痕修复率≤29%,凹陷瘢痕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3.2 比较2组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helle d'e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e,ECCA)

评分包含(1)权重分值条目:点状凹陷性瘢痕直径<2 mm(15分),U形瘢痕直径2~4 mm、周边锐利(20分),M形瘢痕直径>4 mm、边缘无规则(25分),浅表部弹性组织分解相离(30分),病程≤2年的增生性瘢痕(40分),病程>2年的增生性瘢痕(50分)。(2)定量分值:无瘢痕(0分),瘢痕数≤5个(1分),瘢痕数>5~20个(2分),瘢痕数>20个(3分)。总分值=权重×定量[4]。

1.3.3 比较治疗后2组皮肤状态变化情况

观察治疗后2组痂皮脱落时间、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

1.3.4 比较治疗前后2组炎症因子

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3 500 r/min,15 min,半径8 cm)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

1.3.5 比较2组治疗前后蠕形螨虫阳性率

采用挤压法检测面部蠕形螨虫,使用已消毒的皮质挤压器挤压患者两侧颊部,取皮脂置于载玻片上,滴入0.9%生理盐水,均匀分布后加盖玻片;使用光学显微镜(深圳西尼科光学仪器,XK-KTC1000A型)观察,螨虫密度≥45个/cm2为阳性。

1.3.6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皮肤灼热、肿胀、水疱、泛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7 比较2组痤疮复发率

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2组痤疮复发情况,治疗区域出现新生痤疮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2.2 2组ECCA评分及皮肤状态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ECC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痂皮脱落时间、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ECCA评分及皮肤状态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ECCA评分及皮肤状态变化情况比较(±s)

注:①研究组治疗后EC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t=9.648,P<0.001;对照组治疗后EC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t=7.271,P<0.001。

组别ECCA评分(分)痂皮脱落时间(d)红肿消失时间(d)疼痛消失时间(d)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5)69.56±18.4532.41±13.36①6.42±1.268.95±1.546.89±1.31对照组(n=35)67.46±17.8239.24±14.48①11.51±2.0115.48±2.6210.25±2.13 t值0.4842.05112.69412.71214.013 P值0.6300.044<0.001<0.001<0.001

2.3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IL-4、SIL-2R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研究组IFN-γ高于对照组,IL-4、SIL-2R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注:①研究组治疗后IFN-γ、IL-4、SIL-2R与治疗前比较,t=3.759、P<0.001,t=4.388、P<0.001,t=15.827、P<0.001;对照组治疗后IFN-γ、IL-4、SIL-2R与治疗前比较,t=2.523、P=0.014,t=3.126、P=0.003,t=13.570、P<0.001。

组别IFN-γ(ng/L)IL-4(ng/L)SIL-2R(U/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5)55.46±15.0168.25±13.41①71.57±18.2654.48±14.05①748.59±81.55460.81±70.15①对照组(n=35)53.28±14.3261.41±12.53①73.15±19.4560.94±12.48①753.91±78.48518.92±65.85①t值0.6222.2050.3502.0340.2783.573 P值0.5360.0310.7270.0460.7820.001

2.4 2组治疗前后蠕形螨虫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螨虫阳性者33例(94.29%,33/35),对照组螨虫阳性者30例(85.71%,3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232)。治疗后,研究组螨虫阳性者10例(30.30%,10/33),对照组螨虫阳性者17例(56.67%,17/30),研究组蠕形螨虫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4.460,P=0.035)。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均在激光治疗后出现皮肤灼热、刺痛感等症状,经冷喷、冷敷可明显缓解。对照组出现水疱3例(8.57%,3/35);研究组出现面部轻微发红5例(14.29%,5/35),但无瘙痒、灼痛等不适,继续用药可消退,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7)。

2.6 2组痤疮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失访1例,出现痤疮复发10例(29.41%,10/34);研究组失访2例,出现痤疮复发3例(9.09%,3/33),研究组痤疮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422,P=0.036)。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激光在皮肤科广泛应用,点阵激光治疗原理是在皮肤所照射处形成微型治疗区域,在达到皮损组织300~400 μm深度刺激的同时不损伤周围组织,并促进周围正常组织快速向微创区愈合,刺激胶原重塑[5]。而剥脱性点阵激光可将光热分解作用于表皮层及真皮层,形成孔状发热区,产生较高程度损伤,可有效刺激胶原再生及真皮胶原纤维重新排列,但同时也对应增强痛感、延长愈合时间、增加创伤感染发生风险[6]。有研究证实,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用于创面可加速创口愈合,减轻疼痛[7]。

因此,本研究采用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痤疮瘢痕,结果显示,治疗后痂皮脱落时间、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原因在于:点阵激光在特定波长及光源下可发挥光热分解及气化作用,可剥脱表皮,促进真皮层胶原收缩,加速Ⅰ型胶原变性、新的胶原蛋白生成,提升痤疮瘢痕修复效果,且可根据患者瘢痕深度调节能量,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在此基础上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进行外涂,具有较高细菌清除率,可防止激光后创面感染,且含有利多卡因有止痛止痒效果,同时兼具减少皮损处瘢痕、色素生成的作用。因此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可减少创面感染发生风险,减少红斑出现,减轻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有研究发现,痤疮瘢痕发生机制可能与机体针对痤疮丙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体液免疫应答过度,而产生大量超敏型免疫球蛋白G,浸透进皮损激活补体,引发大量炎症趋化分子生成,造成炎症因子过度聚集有关[8-9]。而创面修复过程是机体免疫应答皮肤损伤所表现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既往研究报道,SIL-2R、IL-4水平能直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可介导皮层细胞损伤,加重患者皮肤受损;IFN-γ可调节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细胞清除病原菌[10]。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IFN-γ高于对照组,IL-4、SIL-2R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机体炎症损伤。由于点阵激光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治疗可增强抗炎效果,抑制炎症介质分泌,减少炎症因子过度聚集,减轻皮肤损伤,进一步阻止瘢痕形成。

蠕形螨虫寄生于毛囊,可破坏毛囊皮脂腺微生物平衡,会导致皮肤功能紊乱、免疫调节异常、致病微生物繁殖,加重痤疮发展,反复不愈而形成瘢痕[11-12]。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蠕形螨虫阳性率、痤疮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由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中含有油性基质配方,在保证抗生素活性同时能软化、溶解皮损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并可渗透到痤疮感染后菌群聚居的微环境中发挥疗效,且不会被全身性吸收,不易产生耐药性[13]。因此,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可减少痤疮复发,进一步减少瘢痕再生。

另外,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CCA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效果显著,能提高瘢痕清除率,且有一定安全性。猜测与加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能增强抗炎效果、减轻炎症损伤、防止伤口感染、减少痤疮复发等有关。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治疗观察时间、随访时间较短,未能进一步探讨点阵激光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治疗的机制作用,后续应联合多中心、收集大量样本,做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痤疮瘢痕效果显著,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减轻疼痛,降低螨虫阳性率及痤疮复发率,且较安全。

猜你喜欢
螨虫菌素软膏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六 长期眼红眼痒,可能是螨虫找上了你
鸡螨虫高发怎么预防
跟螨虫在家做伴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顽癣敌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留意药用软膏的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