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辉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四史”教育;高职院校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四史”形成正确认知并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料”,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好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二)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思政课理论性较强,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观念,重新规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如采用沉浸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沉浸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四史”情境中,将枯燥的理论变为鲜活的话语,以“接地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于对问卷调查(《“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调查》有效问卷2272份)结果的分析,得出当前信阳市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过程缺乏整体规划。总体格局尚未形成,教育目标缺乏协同性,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课程结构设置整体性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融入内容分散在思政课教材中,相互重叠且不系统;课堂教学要求不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指导;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不太了解,没有主动把“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有些教师在“四史”教育中更多的是融入革命史,其他“四史”内容融入较少,缺少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教学内容。
2.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部分教师仅依据其教授课程的内容联系“四史”相关内容,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安排,融入内容分散,重复甚至有交叉,导致各门课程在“四史”教育内容融入上重复或缺漏,连贯性不够。
3.教学方式单一。据调查,目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采用在线平台进行,主要方式是“视频播放+教师讲解分析”,形式相对传统单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
4.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实效性与针对性不够,大部分学生表示思政课教师通过播放红色影视作品、讲解革命斗争故事等方式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缺乏育人的精准性,虽实现了“入眼”却未能“入心”“入脑”。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对思政课认知偏差和教育功利化,导致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不够重视。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中,高职院校重在管理而非教学,教学重在专业技能训练而非专业理论课学习。思政课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在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教学中,学校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相关培训,同时相关的教育教学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
学校和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不够重视,直接导致教师融入能力不足。学校对思政课教师是否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没有硬性要求,思政课教师也没有经过相关的系统培训;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四史”教育融入意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零散地选取史料……诸多原因导致各门思政课之间“四史”教育内容出现融入重复、整体性欠缺、融入方式单一等问题。
教师能力不足和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间接导致“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高职院校按教育部要求通过招聘引进、校内专岗、返聘高职称退休教师、领导干部兼职思政課教师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在数量上配齐思政课教师的目标,但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还有一定距离。“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对教师要求则更高、任务更重,加之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方式单一、育人成效不理想。
三、“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策略
基于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提出如下策略。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实现“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关键也在教师。
首先,通过“自主研读+反思”,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知识素养。思政课教师要认真落实“六要”,特别是“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四史”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研读“四史”文献,学习党史课程和有关“四史”教育的文章,厘清历史脉络,不断丰富“四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进而增强“四史”教育融入实际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开展“培训+研修”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师“四史”教育融入意识和能力。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开展有关“四史”教育的学术讲座、研修活动,帮助思政课教师提高“四史”教育融入意识和能力。一是鼓励思政课教师去参加“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并对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增强思政课教师“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邀请国内研究“四史”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对思政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作详细的解答。培训结束后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将所学习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收获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最后,创建“‘四史教师+班主任+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提升思政课教师将“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的实践能力。三类主体可组建教学团队,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团队可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深入研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经验做法。围绕专题教学设置思政主题,以课程教材为依托,以教育部统一文件为遵循,紧密结合马列经典文献、党的重要论述,为“讲准”提供权威保障;紧密结合观点史料、“四史”重要历史事件,為“讲深”打开资料入口;充分挖掘“四史”中的相关案例,为“讲活”提供丰富素材。
(二)创新“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
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大胆尝试有机融入的教学模式。
一是围绕课程目标,整体规划“融入”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和课程目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在“融什么”上应该明确两点:其一,“四史”内容的“融入”应立足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其二,融入内容要整体规划,明确各门课程蕴含的“四史”道理、学理和哲理,加强各门课程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四史”教育内容多维度、深层次地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各门课程“四史”内容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整体。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集体备课,各门课程之间进行研讨交流,找准“四史”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的切入点,把丰富的史料与各门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集体进行了“四史”教育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规划。
二是有机融入“四史”教育,创新“融入”教学方式。遵循教学规律,以“资政育人”为原则,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沉浸式、案例研讨、史论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将“四史”教育的“盐”融入思政课的“水”,实现“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化水”的有机融合。同时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育基地辅助教学,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具有历史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了解历史事件背景和人物故事,进行沉浸式教学;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理论结合实践,让“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是增加“四史”教育融入环节,完善教学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将教学过程按三阶段(课前导学、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和五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四史”教育融入方式)进行模式化设置。课前利用导学任务驱动,了解学情;课中坚持阅读史料,实施探究式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四史”教育相关育人元素,结合最新时政热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身边的鲜活案例,采用问题导入法、史论结合法、沉浸式教学法、分组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四史”讲准、讲透、讲活,将课程内容入脑、入心。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将读史书、读文献、读案例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四是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优化“融入”效果。要将育人效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关注学习和育人“双效果”的教学评价机制。将“融入”情况作为评教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督导评价标准上融入教学情况,把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向历史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维度延伸。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学生记录袋,反映学生的进步;教师通过记录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标达成情况,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学习效果+育人效果”的学习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及鼓励功能,要将学生课前对史料和思政资料的学习,在课堂中参与讨论、辩论环节的表现,课后的网络讨论、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想政治素质和历史素养。
(三)有效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尝试着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1.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剧,对历史事件背景与情节进行模拟再现,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通过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的形式收集史料、弄清史实、碰撞历史观点,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目标。
2.校园实践。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社团、学生协会等,制定“四史”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举行“四史”知识竞赛,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如结合重大节日举行辩论赛、主题演讲、红色故事征集、红色绘画作品征集、红色歌曲录制、红色情景剧展演、短视频竞赛等活动。
3.校外实践。一是拓宽课外思政学习网络平台。搭上“互联网+教育”的顺风车,引导学生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制作发布短视频,打造“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全程性”的学习模式,延伸学生思政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二是搭建思政教学社会实践平台。紧扣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家乡社会调研、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开展多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遵循“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指导实践”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在历史足迹中探寻现实问题的根源,在理论联系现实中增长见识、涵养美德、坚定信念。
“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教务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好具体措施,总务处、信息技术部门给予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杜丽.“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2]黄山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22.
[3]林勇灵.“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
[4]仉慧卿.“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和价值意蕴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
[5]赵媛媛,徐立业.“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三三”模式实践与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6]许俊杰.“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