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治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探讨

2024-04-12 09:47聂明辉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聂明辉

摘 要:本文以现代治理理论为指导,基于其五大内涵对当前我国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警务化管理实行管治融合、以行促思,进而逐步培养学警警察意识的思路。同时,基于现代治理视域对当前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现代治理;警察意识;教育现代化

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方面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重要特征,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公安院校要在落实教育强国目标、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我国的公安教育以警务化管理为核心,主要包括公安学业教育和公安警务化教育。针对如何实现警务化管理现代化,很多公安院校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过相关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在经验型、传统型工作模式上徘徊,普遍缺乏对警务化管理育人成效和经验的深度总结与理论提炼。突破经验型、传统型工作模式和思路,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警务化管理理论模型。而借鉴现代治理理论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状进行深度解析,能够为该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一、现代治理视域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状解析

(一)现代治理理论与警务化管理

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政府或民间的公共管理机构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运用公共权威来满足公众需要,维系社会秩序的过程和行为”。其内涵包括五部分,分別是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机制、现代化的治理目标、现代化的治理价值和现代化的治理工具。现代治理理论源于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但其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价值导向均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各类管理活动。

现代治理重在“治”,强调对权力的控制、对活动的引导和对行为的规范。它是对当前社会重视民主、公平、正义的一种价值适应。而传统的警务化管理重在“管”,强调自上而下的权威和无条件的服从。笔者认为,警务化管理现代化应是两者的有机融合,“管”行而“治”思,融“管”于“治”,以行促思,使学警逐步养成警察意识。以此思路为指引,以现代治理五大内涵为指导,可以尝试对警务化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二)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

与其他类型高校一样,警务化管理下的公安院校也实行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构成的多元治理体系。公安院校是警务化管理具体规定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多元治理的核心;家庭是治理主体本性的原生地,是多元治理的重要辅助者;社会是治理主体始终关注的对象,是多元治理的重要影响者。三方匹配合适、关系平衡,才能保证警务化管理的最终效果。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部分非正常现象,如学警对警务化管理制度的漠视、学警与制度执行者的冲突、学警信仰的动摇和缺失等等,这主要是由三方自身失范以及三方匹配失度造成的。

(三)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机制:自治、他治、共治

传统的警务化管理主要依赖“他治”,即学校安排的专兼职教师在学生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现有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对学警实行严格管理。随着时代进步,现代治理理念也被应用在警务化管理之中。如今,大部分公安院校学警“自治”相关的体制机制都趋于完善,学警的自治意识与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而三方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也初见雏形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机制”主要问题是“他治”“自治”“共治”三者在不同角度和立场上,面对利益、纠纷时会出现矛盾。当前公安院校的一部分生生矛盾、生师矛盾、生校矛盾就是由此而来的。

(四)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目标:忠诚、秩序、团结、活力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时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培育忠诚于党的公安学警队伍,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第一目标。党是公安队伍正确前行的指引者,缺少忠诚度的个人和队伍必将走上歧途。此外,公安学警是一支纪律性很强的队伍,是维持社会稳定、守护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秩序和团结是其持续稳定存在的基本要求。同时,信息化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公安工作也要适时而变,公安院校内的学警队伍在思想观念和职业技能上都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警务化管理要为打造一支忠诚、秩序、团结且充满活力的学警队伍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并对执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价值:战斗作风、人本理念、奉献精神、警察意识

严格内务管理,狠抓作风养成。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纵贯每名学警大学四年,对每名学警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促使其逐步养成“统一、规律、严格”的战斗作风。这种作风正是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更是警察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同时遵循人本理念,给予每位学警充分的个性化成长空间,在校内以素质拓展的方式为学警提供兴趣爱好发展平台,并将结果纳入警务化考核评价体系。现代治理注重的志愿精神和利他价值理念,在警务化管理中被明确为奉献精神。最新的中国人民警察誓词中就提到要“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管理、锻炼,培育学警伟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正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重要价值之一。公安院校培育的是预备职业警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使学警在毕业时树立清晰、稳定的警察职业意识,是警务化管理的终极价值所在。就此而言,无论是战斗作风、纪律观念,还是集体意识、人本理念,抑或忠诚意识、奉献精神,都是警察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警察职业意识是对每一名在校学警的要求,是警务化管理在每一名学警身心上投射的深深烙印。

(六)警务化管理下的治理工具:法治、技治、德治

法治、技治、德治是现代化治理工具,同样也适用于警务化管理。公安院校对在校的学警制定了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规定,包括各类条令、法规和准则,并细化各种奖惩情形和措施,以法治理念保障学警日常行为作息的统一规范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同时,辅以队列、内务等技治方式强化战斗作风和警察意识。警务化管理培育的学警除了要有纪律、有文化,还要有理想、有道德。公安院校日常生活中,警务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主要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参加活动等方式对学警加以正面引导和教育,实现以德育警。法治重在严执行,技治重在严标准,德治重在严身行。但因为三项治理工具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部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出现不少问题,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现代治理视域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效果提升的对策建议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国际政治形势波谲云诡的变化,要提升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效果,加快我国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开放融合的态度接纳现代治理思想和方法,融“管”于“治”,逐步解决当前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一)提升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效果的原则导向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警察队伍是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听从党中央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公安学警是预备警察队伍,公安院校四年是树立学警忠诚思想、革命思想的重要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院校培育合格人民警察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学警顺利成长成才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适应时代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的时代环境创造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伴生新的问题。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也要因时而进,有所“守”的同时也要有所“变”。

三是尊重育人规律。无论是警务化管理还是教学活动,都属于教育范畴,都要遵从育人规律。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中将教育定义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包含必要的规范、限制和引导,同时教育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相关联。警务化管理是针对公安学警的特殊的育人实践活动,其育人本质决定了必须与当前社会现实紧密贴合,遵从育人规律,不断提升管理效果。

(二)提升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效果的策略建议

一是畅通三方渠道,构建多元共治体系。这里的三方,分别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学校是主体,家庭和社会协同。学校主体应在注重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发挥师生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完善管理机制,畅通师生监督渠道;家庭和社会应对学校管理保持适度的关注和充分信任;学校和家庭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家庭和社会需保持自身的正面形象,并对学警施以积极影响;学校应保持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及时宣传社会正面事例,并规避负面信息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之下,三方可以基于微信、QQ、网站等多种平台保持密切联系,对每一名学警进行个性化监督和培养。

二是从单纯的“人治”逐步升级到“德治+法治+技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中国人民警察训词也提出“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要突出“法纪治理”,明确各类规范条例并严格执行,努力弱化“人治”干扰,让法治理念深入学警内心。“技治”是化“意”为“行”,即通过系列警务训练活动、队列活动,使学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战斗作风、培育警察意识。因此,“技治”的核心要点是严标准、重坚持。2019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因行业以及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对参与管理的教师应有更高的“德治”要求。警务化管理之下,学警以区隊或中队形式接受参管队长的管理,双方互动频繁、联系密切。队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区队学警关注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德治”的关键是对警务化参管教师队伍的净化和品行的提升。总而言之,在治理工具上,要努力实现现代化、多样化。

三是构建长效、量化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目前,警务化管理的目标和效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部分公安院校虽然建成了学工系统,也初步实现了学警警务化和学业数字化,但评价数据的收集以及评价组成的比例等方面还未完善。未来,公安院校需结合数字治理平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警务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健全评估主体,完善评估方式,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警务化管理效果。此外,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警务化管理价值大多体现在学警参加工作之后,是一种长效显现。身处警务化管理之下的学警可能被动地接受和执行所有规定,也可能有优秀的外在表现,但警察意识是否已内化于心则无法判断。只有在毕业离校且真正进入社会后,其言行才能显示出四年警务化管理的作用。因此,公安院校可以考虑与毕业学警的工作单位以及学警本人联系,追踪他们工作多年后的行为表现,以此建立公安院校校友成长档案,逐步构建警务化管理科学评价体系。

三、结语

高校学生由“管”到“治”,虽是一字之差,背后却是一种显著的理念差别,“治”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使然。信息时代,单纯地获取知识早已不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生存技能的培育和高尚品德的养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现代治理思想影响下的警务化管理,正是适应了这一教育发展趋势,必将推动我国公安院校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伟.关于公安院校学生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9(10).

[2]孙涛.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及国内借鉴[J].理论学习,2016(21).

[3]徐晓明.“三全育人”视域下警法类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价值及其实现[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15).

[4]詹聪.公安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警校警务化管理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1(16).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提高留学生教育品质
试用金融发展理论对高中生生活理财观念的影响
打造有品位的区域教育
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任务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浅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尉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学术性高中的思考
面向教育现代化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
教育现代化视野下中西方师道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