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标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24
[摘 要]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对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产生了质的影响,为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发挥内部审计效能、提升会计活动有效性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内部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总结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梳理二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效能发挥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效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通过制订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会计核算和监督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实际上,当前诸多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活动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缺乏融合意识、融合理论不成熟、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因此,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效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1 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活动,需要对会计活动实施监督。审计与会计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二者的本质不同[1]。
其次,二者的职能不同。会计核算和监督是财务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審计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审计结论具有严肃性,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参与核算与管理活动。
最后,二者的执行机构不同。会计活动的执行机构为单位的财务部门;审计的执行机构一般为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且二者是分离、相互独立的[2]。
1.2 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首先,二者存在共同目标。内部审计指的是能够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而会计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从定义来看,二者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其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手段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最终实现价值增值[3]。
其次,二者相互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侧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估,从中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可以说,内部审计为企业有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环境,降低了内控风险概率。就会计体系而言,会计活动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和工具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从而降低信息错误概率。内部审计通过执行审计程序发现内控执行中存在的弊端,并进行针对性整改与提升,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职能,有效堵塞会计活动的弊端与漏洞。会计体系的完善又降低了内部审计的难度,减少了工作量。由此可见,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
最后,二者相互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职能有所不同,但是内部审计人员无疑都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能力,二者的专业学科具有相互交叉融合的可能性,因此协调与沟通是不可避免的。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充分理解内部审计的运行逻辑,并积极配合,相互协调[5]。
2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效能分析
首先,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性,打通审计系统与会计系统之间的数据梗阻,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内部审计人员能通过数据接口直接引用会计系统数据,无须进行数据口径转化,这将大大提升内部审计活动和会计活动效率。
其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运行过程中蕴含着多重因素的财务风险,如会计信息质量不足的风险、内部审计发表错误意见的风险等。加强信息化建设,能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系统操作权限的有效分离,防范跨权限修改数据和计算机程序的情形发生。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建立风险预警平台,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最后,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和会计体系作为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能实现对投资、融资和运行活动的保驾护航,不断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保障企业各项活动都能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行。同时,有效的融合能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助力企业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现代经营管理制度水平。
3 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融合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意识。
一是决策层缺乏对内部审计和会计关系的深刻理解,认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业务运行方面,推动二者的融合并不会对业务运行起到直接作用,因此对二者融合持有谨慎态度。
二是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存在误解。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理论尚不成熟,管理部门认为二者融合有可能违背审计与会计法律法规,认为二者融合可能是一种“打擦边球”行为,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
三是企业普遍缺乏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文化氛围。基层员工普遍缺乏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价值认同,缺乏推动二者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融合理论不成熟
当前,阻碍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重要因素是融合理论尚不成熟。
一是由于内部审计与会计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此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理论支持,比如,内部审计存在既定的审计法律法规约束;会计活动存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约束。二者的融合需要突破法律约束,突破制度框架,这需要成熟的理论和法律作为支撑,然而当前仍然存在成熟融合理论的空白。
二是部分学者已经对内审与会计融合进行了研究,但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较差,比如无法清晰把握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界限,有可能在实践中使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3.3 人才素质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的深入融合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障,而当前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与会计人才。
一是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的界限较为明确,审计人员缺乏对最前沿会计知识的理解,会计人员缺乏深厚的审计专业理论功底。企业总体上缺乏能熟练掌握会计与审计运行逻辑的综合性人才。
二是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审计与会计的融合需要信息系统作为载体,要求管理人员熟练应用信息系统,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处理,而实际上,很多审计与会计人员缺乏对系统运行逻辑的掌握,仅能完成简单操作。
三是企业尚未建立高素质人才的长效培训体系。企业未能根据审计与会计人才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素质短板设置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导致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提升。
3.4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部分企业却始终未能引入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导致企业信息技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一是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不足。企业各部门拥有各自独立信息系统,且系统之间的数据梗阻严重,无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兼容性较差。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仍然依靠手工模式开展,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
二是未能对标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需求,设置统一的融合数据库,无法通过外置数据库的方式将会计数据储存起来,无法实现审计部门无障碍筛选数据。
三是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系统内嵌的杀毒软件功能不够强大,系统操作权限未能有效分离,为后续数据泄露埋下了隐患。
4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路径
4.1 增强融合意识
企业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增强内部审计与会计活动融合的意识。
一是决策层要增强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学习中国国家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准确把握二者融合的逻辑,并结合企业实际制订融合规划。
二是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可成立由内审部门和会计部门构成的融合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能是根据融合战略规划制订融合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融合方案落实落地。
三是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的融合氛围。企业应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召开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会议,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的概念、重要性与实施路径,以增强基层员工对二者融合的价值认同,营造“内审与会计融合,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4.2 发展融合理论
企业要想使内部审计与会计在融合中取得实效,就必须拥有成熟的融合理论作为支撑。
一是要加强学科建设,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运行现状,明确二者融合的边界和方式,保证在不丧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基础上,消除二者的不兼容特征,提升二者的相对独立性。
二是关注审计与会计政策的变更,深入研究政策趋势,确保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前提下,发展审计与会计理论,并根据企业运行实际,引入其他类似理论,进行融合试点,确保在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内部审计与会计的深度融合。
4.3 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从多个角度提升企业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严格把控招聘质量关。企业应不断细化录用标准,加强对拟招聘人员审计专业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确保所招录人才能尽快适应本职工作。
二是构建关于管理人才的长效培训体系。企业应根据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所需要的素质内容,设置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企业设置的培训课程应包括审计与会计融合理论、信息技术操作等课程,确保管理人员素质能得到针对性提升。
三是积极对标先进单位,开展交流互鉴。对于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较为成熟的单位,企业可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从经验中发掘价值元素,实现本单位融合水平的提升。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能助力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的融合,因此,企业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提升系统集成性。企业应迅速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梗阻,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二是构建融合数据库。融合数据库能够连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管理、纳税管理等功能模块。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通过人工指令将会计信息传输至融合数据库。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在融合数据库中开展审计查询、审计取证,这大大提升了审计程序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三是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设置财务风险与审计风险预警指标值。当系统发现实际指标值接近预警值时就可以向外部发出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应对。
四是完善系统安全防范机制。在技术层面,要为系统内嵌杀毒软件,加强防火墙建设;在制度层面,应严格落实数据库巡检制度和数据库备份制度及操作权限分离制度等,确保将信息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5 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运营的监管将日趋严格,企业必须充分提升会计活动有效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和非财务活动的有效甄别与鉴证。内部审计活动与会计活动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从多个角度构建二者相互融合机制,如应增强融合意识、提升人才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融合效能的发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欣. 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融合发展分析[J]. 中国市场,2023(32):119-122.
[2]潘卫兰. 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融合发展分析[J]. 活力,2023,41(18):111-113.
[3]刘德新. 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融合发展分析[J]. 投资与创业,2023,34(11):108-110.
[4]安航,李蘇宇,顾颖.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J]. 今日财富,2023(6):115-117.
[5]高凤. 财务会計与管理会计融合对内部审计的赋能与要求[J]. 经济研究导刊,2021(3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