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4-04-11 04:42李晓涵曹丽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路径探索

李晓涵 曹丽华

[摘 要]航天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代性。包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航天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航天精神,对于落实课程目标、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航天精神的内涵、渊源及其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路径,希望能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航天精神;高中思政课;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1-0046-04

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沛的精神力量。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高中思政课应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将航天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为培育爱国人才、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一、航天精神的内涵、渊源

航天精神是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补充、升华形成的,厘清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航天精神。最初的航天精神源于航天传统精神。1949年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起步,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了由“0”到“1”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能吃苦、有技术的先驱人才,并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

20世纪中叶,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党和国家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决定。广大航天科研工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导弹、氢弹、原子弹,并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党中央随后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实践了航天传统精神。

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研究,从“无人”到“有人”,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挑战,而且需要在航天员培养体系上进行新的摸索。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2003年到2023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国已经实施了12次载人飞行任务,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由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组成的。不难看出,我国航天事业在不同时代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航天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二、航天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航天精神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发掘航天精神中的育人价值,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高中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指能运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在传统思政课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素材,但统编高中思政课教材中直接描述航天精神的内容极少,一些教师偶尔会将航空航天相关素材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但这些素材的使用频率低。具体来看,四本统编高中思政必修教材中只有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提到了“两弹一星”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该方面的内容教材涉及较少,所以给高中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素材、进行知识拓展提供了空间。把航天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融入課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精彩。

(二)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保证,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如此迅猛,创新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国防实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断问世、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无一不以创新为基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时底子薄、基础差,还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封锁,原本还有苏联的技术支持,但很快苏联单方面终止合作,撤走了所有专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度陷入停滞。但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他们意识到只有自主创新,航天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走独立创新的道路,从依赖他国技术支持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当前部分高中生仍缺乏创新精神。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创新精神,还有利于引导高中生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攻克难关。

(三)涵养爱国情怀

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也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状况,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也是我国的振兴史。当前的高中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从小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弱、爱国意识缺乏、民族自豪感不强等问题。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能够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担当,把个人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培养爱国情怀。

三、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路径

当前,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已初见成效,但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航天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极大发挥航天精神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

(一)融入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航空航天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奥秘且感兴趣的领域,高中生出于学识和认知的局限,很难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航天精神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基于真实的材料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统编高中思政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比较枯燥,有“空中楼阁”之感,创设有关航天的情境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时,可以创设“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谜”这个情境。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谜”为“起步之谜”“速度之谜”“成就之谜”,这“三个谜”见证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从“0”到“1”、从弱到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创造优异成绩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进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等知识,增强制度自信,坚定强国梦想。再如,统编高中思政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学理性较强,涉及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等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嫦娥一号”的相关视频创设情境,并让学生谈谈对“天问一号”的认识;通过“‘嫦娥一号属于实践活动吗”这一子议题,引出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通过图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对太空的了解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探究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融入航天精神,可给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基于情境、调动学生、连接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时,在创设了“中国航天事业‘三个谜”这一情境后,就要开始设计学习任务。笔者在这一课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见表1)。

(二)融入课后作业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作业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常常存在着作业的类型、内容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作业的形式僵化,以及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作业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作业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作业有难有易,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布置合适难度的作业。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中,笔者设计了难易不同的两种作业。

针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笔者设计了以“夜空中最亮的星:航天精神读书交流会”的课后作业。笔者先给学生推荐《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两本书,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本进行阅读,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记录。学生阅读结束后举办读书交流会。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适时设问: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该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书籍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针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笔者设计了“峥嵘岁月:航天书籍读后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阅读推荐书目后,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读后感。通过这个课后作业,学生在查缺补漏的同时,还升华了感情,踊跃地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融入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定义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应该是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其应該包括课内开展的思维活动和课外开展的实践活动。足以见得,实践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着手。

1.组织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而且活动成本低。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航天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如以中国航天测控人员为主角的电影《牧星人》、描述“两弹一星”研制发射过程的纪录片《东方巨响》、展示我国几代航空人探索的电视剧《问天》等。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航天精神相关书籍,如《打开天宫空间站》《太空双子星——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的故事》等,让学生从书籍中寻找榜样、提升爱国精神。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开展以航天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活动、朗诵比赛等,使航天精神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开展有关航天纪念日的专题讲座

每年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节日、纪念日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中国航天日开展活动,如邀请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人才开展专题讲座,这样对学生的说服力、影响力更大。

3.依托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课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高中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也可以依托社会实践来进行。当地有航天文化景观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如酒泉、西昌、文昌、太原等地建有航天城、航天科技体验馆、航天公园等,可以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地没有相关资源的,教师可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前往科技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触摸”到航天精神的精髓,真正感知航天精神。

总之,航天精神具有巨大的育人价值,能丰富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利用航天精神对高中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使高中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航天精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航天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使航天精神在融入课堂教学的同时,能真正走进高中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不断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道明.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2):56-59.

[2]  周琳娜,戴劲.航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 88-90.

[3]  刘素娟,张雪,杨海宽.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2):31-34.

[4]  张建航,崔孝彬.新时代航天精神: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弘扬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3-88.

[5]  王晓玉.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2(25):101-103.

[6]  代中杰.航天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视[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8-8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路径探索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