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7-01-13 19:56兰龙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

兰龙辉

摘 要:首先阐明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其次分析各级政府部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凸显独立学院办学理念;最后在剖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此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7836(2016)12-0001-03

一、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尤其体现在高等教育中。这是我国实行高校扩招和大众化教育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已经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目前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学历体系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承担了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主要任务,而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2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根据教育部2015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本科院校达到1 202所,其中独立学院283所,占本科院校的23.5%。尽管近几年独立学院中有部分院校进行了转型升级,数量上稍有减少,但是总量上仍占据普通本科高校的1/5的比例,独立学院依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就业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而创业究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就业的形式。在高校毕业生不断攀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先后出现了无数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迹,现仍活跃于各大领域的商业中,甚至出现了颠覆一个产业的局面。但是一些人认为,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就业困难并非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最主要原因。从2015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案例中发现最重要的动力是“实现创业理想”(本科48%,高职高专45%),其次是为“有好的创业项目”(本科和高职高专均18%)。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中,并提前为今后自主创业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为更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帮扶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扶持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总体任务的指导布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放在了通知的第一点,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心和重视度。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44号)中给出了十五条具体措施,从小微企业的资金帮扶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为上级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1]。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更好地凸显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但是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期,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1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不断增长,但是全国的总体比例在2%左右,也即约15万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而且高职院校的自主创业人数总是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最大的原因在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较快将自身的技能融入到创业项目中,实现快速创业。目前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仅仅有2%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使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产生“以创带就”的良好社会效益[2]。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有待进一步落实

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在多方位论证和多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实施。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不能生搬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应该多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加以内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某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无法与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结构匹配,导致课堂效果平平。教务管理部门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加有效地拓展到第二课程活动中,较难科学量化创业活动抵扣学分的细则等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创新创业课程即将面临的难题。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在较多情况下是由教学管理部门或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极少数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也属于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在师资的配备上还存在较大空缺。一般来说,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数处于兼职的状态,且很多任课教师也并非教育学或者是企业管理相关专业毕业,因此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显得比较被动,造成知识紧缺。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在于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学生,而是一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一般都会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进行模式探索。当前国内院校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后,常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别:

1以开展第二课堂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中较多大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充分利用第二课程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宁波大学为例,他们就是典型的以第二课堂为有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第二课堂能够开展很多课余活动,一般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方面。结合第二课堂教育也是目前比较常见和趋势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之一,尤其是在独立学院中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显得更加有效。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思想积极、执行力强,又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为其进行课堂外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类的活动中,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企业实践等,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

2以提高知识技能为要点的学习模式

创业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方方面面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创业活动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学习到相关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将对其今后的决策提供有力帮助。创业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利用自身知识技能获得社会资源的过程,知识和技能是创业的必备要素,所以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集中在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譬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采用了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该模式也是目前国内较多高校采用的模式,高校传承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各类选择奠定基础素质。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

3以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重点的教育模式

知识技能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创业教育更多需要的是结合实践开展的实践活动。因此一些专家认为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对于大学生快速成长,快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运作是一种快捷的途径。该模式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该校在各地市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根据基地属性组织相应专业学生,定期到基地调研考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创业为基础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零成本地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学生如对企业的创业项目感兴趣,能够切实参与到项目的运作中,甚至成为合伙人。以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以提高其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的运行模式较为灵活,可以与创业型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既为实践基地提供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其认识创业活动的理性程度[3]。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一种校企合作、双方共赢的模式,值得高校推广应用,高校和企业必须长期有效地进行深入合作,以保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切实提高。

4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导向的Q-P-M-O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是较为单一地从某一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将就业指导、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构建综合性的教育模式。Q-P-M-O模式认为应该通过课程教学、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中逐步渗透并融入创新创业内容;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素质拓展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以生涯发展与规划理念为统领,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业选择,帮助其规划好职业生涯和创业生涯的发展路径。Q-P-M-O模式的四个层次从不同角度、不同教育视角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培养计划中的渗透,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完全进去到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中,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系统性和专业性。独立学院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时必须始终将“双创”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大学生涯中,使其成为一种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

五、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高校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转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应该结合院校自身的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4]。

1开设体验式创新创业课程,切实了解创业流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独立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别专业进行试点试行,在年级专业中成立运营公司,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参与决策,学校为学生企业配备校内外创业导师,提供全程咨询指导服务。体验式创新创业课程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企业的各方面运作情况,帮助其真实了解创业的每个环节。

2引入“双师型”教师,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素质

由于目前承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兼职或者是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因此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多引入“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资历,可以让独立学院思想活跃的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洞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入“双师型”教师对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品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推动家、企、政、校多方位合作,开创共赢新局面

由于独立学院生源结构的特色,部分学生家庭中已创办企业,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倡独立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多与这些家庭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其次,可以聘请成功创业的学生家长作为创业导师,定期在校园中开展创业沙龙论坛等活动,加强家校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政府部门、企业等主体,独立学院应该积极与其保持合作关系,开创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局面。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学院的各职能部门需要通力合作,以实现相关政策和数据的共享,不断在推进过程中构建双创教育的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学籍管理、学分认定、导师配比、团队管理、项目指导等众多方面,以上数据的采集和管理需多部门创新协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让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到学生创业最新的情况,为后期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5]。构建双创教育的大数据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最终实现创意、创业、创造的良性循环,构建起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独立院校应该意识到只有加强各方力量的联动作用,切实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六、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独立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层面论证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独立学院的生源特色,对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路径探索,对于开展此项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但是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有限,本论文集中在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中,没有对全局性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行深入剖析,导致本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2]高群.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3]张焕镇.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09,(4).

[4]崔玉婷,赵放辉.高校创业教育之困[J].教育与职业,2010,(25).

[5]汤春玲,李红军.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6).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