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阳+张珊珊+张野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职生早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中职生自伤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自伤行为高于女生,农村学生自伤行为高于城市学生;中职生有无自伤行为在早期是否受忽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在童年期遭受忽视各因子上得分较多;中职生早期不利处境与自伤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且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对中职生自伤行为有着正向预测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早期受忽视;自伤行为;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082-03
一、引言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独特性,大部分中职生因为中考分数较低而不能进入普通高中,他们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和自控力等方面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弱。因此,社会普遍把中职生当作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而导致中职生在心理等方面产生落差,心理上具体表现为自卑、敏感、逆反等,行为上表现为厌学、暴力、危险性行为等。危险性行为中最为典型的是自伤行为,亦称自我伤害行为,一般是指非自杀式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1]。中职生由于个人安全意识低,家庭重视度低,是自伤行为的高发群体。有早期研究发现,高达79%的自伤者报告有过童年期受虐待或受忽视的经历。目前国际上对于“忽视”比较新的定义是由Golden等人提出的,“由于疏忽而未履行对儿童需求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或发展。”[2]忽视是抚养者的一种行为模式,可视为虐待的一种形式,且是被举报最多的形式,它对婴儿和低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毁灭性的打击[3]。儿童被忽视后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对儿童未来的个性形成及其青少年时期的应对方式将产生较深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职生童年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改善中职生心理及行为现状,帮助中职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本研究从辽宁省几所中职学校随机抽取1 0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820份,回收率为82%。其中男生455名(55.5%),女生365名(44.5%);生源地是农村的469名(57.2%),城市的351名(42.8%);使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进行分类,其中无自伤行为的中职生为353名(43%),有自伤行为的学生为467名(57%)。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采用郑莺编制、冯玉修订的《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4]。该问卷用于测量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严重程度,共19个条目。自伤行为=自伤次数×伤害程度。评估分为四个等级:0次、1次、2—4次、≥5次,分别计1—4分;伤害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1—5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
2儿童期被忽视量表。采用杨世昌编制的《儿童期被忽视量表(CNS)》,用于测量儿童被忽视的四个因子,该量表包括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四个分量表,总量表及分量表信度均在0.8以上。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分布表(N=820)
将自伤行为总分为18分的被试划分为无自伤行为组,总分在18分以上的为有自伤行为组。由表 1 可知,无自伤行为的被试人数占 43%,有自伤行为的被试人数占57%,有过自伤行为的中职生超过了人数的一半。
(二)中职生自伤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得分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自伤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得出p值为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自伤行为均值为23.40,女生自伤行为的均值为22.13,即男生的自伤行为得分要高于女生。做自伤行为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2,p<0.05,农村自伤行为得分为23.57,城市自伤行为得分为22.29,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出现自伤行为比城市的多。
(三)中职生有无自伤行为在童年期受忽视上的得分比较
根据被试自伤行为的调查结果,将被试分为有自伤行为组和无自伤行为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有无自伤行为组的被试在童年期受忽视中安全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安全忽视的得分较高,最为显著。
(四)中职生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将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做相关分析,得出p值均小于0.01,可知中职生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青少年的自伤行为与这四种类型的忽视均为显著性正相关。也就是说,这四种忽视得分越高,自伤行为的得分越高,自伤行为出现的几率也就越高。这一结果可以用来预测中职生在童年所受忽视与现在自伤行为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生童年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将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做自变量,自伤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表3得知,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对自伤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情感忽视对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更为明显。
四、讨论
(一)中职生自伤行为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职生中有过自伤行为的人数占57%,超过了人数的一半,说明中职生的自伤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研究表明,中职生不仅面临着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还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环境、社会等各方的压力[5]。中职生在中考的竞争失利,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打击,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而且由于他们小学或初中时的成绩欠佳,一直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在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封闭内心,不愿与别人交往,不肯接纳自己,从而产生了孤独、闭锁的心理状态,这种过多的自我否定最后造成了中职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中职生想要宣泄出这种情绪,但是由于知识的匮乏、教育的缺失、家长的忽视,他们会选择相对危险或极端的方法来调节,如进行自伤行为等。
(二)中职生自伤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结果分析得出,自伤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自伤行为得分高于女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家庭或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期待水平不同,男生被赋予的期待更多造成的[6]。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如机械类,更青睐于男中职生,这种职业中隐性存在的性别角色期待给男中职生带来不少压力。为了舒缓这种压力,男中职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对自身肉体造成一定伤害的自伤行为,以逃避来自各方的期待和应负的责任。自伤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也可能来自于生理和个性的不同。男生天性比较倾向于危险的事情,喜欢冒险,更喜欢一些危险性高的游戏与运动,安全意识比较薄弱[7]。在进行自我伤害行为时,比较不顾后果,喜欢体验在进行自伤行为时的刺激感觉。再加上中职学校管理较松,男生更容易接触到如烟头、打火机、刀具等带有伤害性的物品,使得男中职生在自伤行为上更加严重。
本研究得出,自伤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来自农村的中职生比城市的中职生有更多的自伤行为。来自农村家庭的中职生有的是非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重视度低,所以即使有自伤行为的出现,也有可能得不到家长的关注。来自农村家庭的中职生在物质上与城市家庭的中职生有所区别,如经济方面有一定的差异[8]。所以农村家庭的中职生需要面对更多就业的压力,因为如果家里不能负担念高职或者大学的费用,他们就要开始找工作来分担家里的经济重担。故此,中职生会借助一些自伤行为来对这种差距产生的压力进行调节。
(三)中职生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结果得出,中职生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与自伤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职生两者间关系,借助表3的回归分析得出,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对中职生的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的作用。在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量表上得分越高,自伤行为的得分越高。即家长在童年期对被试越不予理睬,采取忽视的教养方式,被试长大后越容易产生自伤行为,其中情感忽视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最大。
中职生中有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当他们年纪很小需要父母关怀的时候,父母大多在外奔波,为了生计无暇照顾子女,导致孩子在情感、生活等各方面需求不能达到满足。而且农村家庭中非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有时不能做到在躯体、安全等方面上对每个孩子都很好的照顾。中职生大部分在学业上的表现不是很理想,或者在生活中某方面不能得到家长的满意和认可,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伴着不断的失望而逐渐降低,认为在物质甚至情感上的投入是一种浪费,所以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家长对儿童忽视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以自我伤害的方法来唤醒家长的冷漠,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得到家长的关爱[9]。中职生长期生活在受忽视的环境中,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变得缺乏安全感,并且在面对一些问题与挫折时,没有良好的应对方式,所以会采取如自我伤害等不成熟的方法来进行心理上的慰藉[10]。
研究结果显示,在忽视的四种类型中,来自家长的情感忽视对中职生的自伤行为影响最大[11]。有的中职生家长以冷漠的方式对待孩子,表现为将子女视若无物,对子女情感方面的诉求没有回应,不关心子女的情感,忽视亲情。中职生面对来自学业、就业、社会等各方的压力,他们需要通过家长的关注与关心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家长没有与子女在情感上的互动,会让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合理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压力。有的中职生家长给予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却忽视了他们心理上的感受。这些物质上充裕的中职生,在学校可能会面对精神上的缺乏。忽视的教养方式使得中职生对于情感的处理比较欠缺,不知如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当可以倾诉的对象越来越少时,就会产生孤独感,这些情绪情感没有家长的帮助很难排解。有研究指出,具有积极情感介入方式的家庭会关心子女的行为,在子女危险行为发生时很快被发现并被有效地制止,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12]。
五、建议与对策
(一)增加学生指导,防止问题行为发生
研究表明,中职生由于知识的缺乏,在面对应激情况时,采取的方式比较极端。学校可以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课程或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等,配置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疏导的专业教师,来对中职生进行专业指导。
(二)积极调动家长,运用恰当教养方式
家长应注意教养方式是具有权威性的,对待子女的方式会给子女人格的形成造成重大的影响。而且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注重与学校联合对子女进行教育。中职生的父母很多由于工作压力,对子女的关注很少,学校应组织多种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多加关注子女的生活等方面,并多与子女沟通使之扩大视野,以减少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管理,转变教师教育模式
学校作为中职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是学校的义务与责任所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学校应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在学校当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放下姿态,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教师应特别注重中职生人格的形成与道德观念的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导学生使用积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压力,使之成为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NOCK MK.Self-injury[J].Ann Rev Clin Psych, 2010,(6):339—363.
[2]赵冬梅.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对人格发展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22—25.
[3]David L.C. Themessage[J].ChildAbuse & Negleet, 1999,23(10):957—962.
[4]杨丽恒,马雪玲,张华.童年期受忽视对初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7—19.
[5]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44—446.
[6]张海鸥,姜兆萍.自尊、应对方式与中职生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9):80.
[7]徐欢乐,陈健,冯学山.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学生伤害现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89.
[8]于凤杰,徐夫真,王姝琼,张玲玲,张文新.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65.
[9]攸佳宁,钟杰,梁耀坚.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61.
[10]李洁春,罗苑云,陈华峰,赵泽霖,罗安娜.中职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1):66.
[11]刘翠霞,罗西贝.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7):3833—3834.
[12]魏克芹.中职生危险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5,(11):165.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