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卡普乐积木建构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对策

2024-04-10 13:43韦姊君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学习品质幼儿园

韦姊君

摘 要:幼儿园建构游戏是一种具有探究性质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专注性、积极性等学习品质。在卡普乐积极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鼓励与环境支持、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力、给予幼儿试错的机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建构游戏等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40-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同时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1]50。马里奥·希森将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分为“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中的投入”两个维度,这与《指南》提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学习态度看,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使幼儿在面对学习任务或困难时保持学习动机,具有挑战困难的愿望。从学习行为看,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比如幼儿敢于挑战困难或专注于问题解决。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卡普乐积木又称为阿基米德积木,具有可还原、可再造的特点。幼儿在搭建卡普乐积木过程中,要经历计划、操作、失败与重建、分析与调整等过程。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与他人互动协作的能力,以及计划性、专注力、意志力、主动性等良好学习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卡普乐积木建构游戏为例,论述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给予情感和环境支持,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的主动性是指幼儿渴望学习,在探索关系、材料、动作和想法时表现出好奇心、独立性和自我导向性[1]53。如果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就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也就是说,幼儿具有主动性,他就是热情的、投入的,就算没有外部激励,也会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究。为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教师要给予幼儿积极鼓励和良好的游戏环境支持。

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无论结果如何,教师都要肯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付出的努力。如,在搭建卡普乐积木过程中,幼儿瑞瑞的目标是搭建4层高的“猫头鹰”,搭建难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第一天,瑞瑞挑战目标失败了,临放学时背着书包还想再试一试,此时教师可以给他时间尝试挑战。第二天,瑞瑞早上到园后继续搭建4层高的“猫头鹰”,充分利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30分钟晨间活动、15分钟点心课间操、45分钟区域自主游戏、10分钟餐前准备、60分钟餐后自主活动、30分钟下午生活活动的时间进行搭建活动。在大约3小时的累积时间里,幼儿瑞瑞有足够的时间,并得到了同伴与教师的支持,大家一起讨论搭建积木“猫头鹰”的想法,尝试解决搭建积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瑞瑞尝试新方法、运用新技能,解决4层高的“猫头鹰”的稳定性问题,鼓励瑞瑞坚持完成搭建任务,肯定瑞瑞的努力,维持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瑞瑞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仍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搭建积木,勇敢挑战新任务,大胆冒险,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材料丰富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幼儿通常会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宽松的游戏环境,使材料安全且幼儿拥有可充分可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确保幼儿可以尽情地玩游戏,拥有独立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幼儿用卡普乐积木垒高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鼓励:“失败了没有关系,多试几次,调整方法就可能取得成功哟!”“你离成功只差一点点了,加油!”“你一直在挑战困难,为你点赞!”教师给予幼儿信任与支持,可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具有挑战困难的勇气。

二、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力,培养幼儿学习的计划性

通常来说,幼儿并不习惯成为计划者、决策者和领导者,简而言之,就是成人为幼儿做出决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习制订计划也十分必要。为了拥有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权,幼儿必须把自己当成行动者,对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充满信心。

例如,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瑞瑞对搭建卡普乐积木十分感兴趣,在成功搭建了“高高的塔”和3层高的“猫头鹰”后,信心倍增,准备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那就是搭建4层高的“猫头鹰”,但在搭建第4层时,瑞瑞遇到了困难——支架不稳定,“猫头鹰”倒塌了。之后他在“倒—搭”的循环中反复搭建了50多次,持续时间长达45分钟,最后决定不玩了。很快,他在地上搭建了没有高度的“老鼠”并解释:“这是猫头鹰要抓的猎物。”他对这个解释似乎很满意,脸上充满笑容。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瑞瑞调整支撑方法,由使用单一支架转向双支架,把整体高度调低以降低重心,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最终获得成功。幼儿自己制订计划、进行决策、表达意图,活动计划变得更加详细,活动开展更加顺利。幼儿瑞瑞积累了“高高的塔”和3层高的“猫头鹰”相关经验,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主动挑战搭建4层高的“猫头鹰”。他将掌握的技能迁移运用到新的活动中,并且充满期待,即便遇到困难与挫折也没有放弃。这与《指南》中提到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以及“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人們通常认为,幼儿的计划就是他们的选择。如,在搭建积木活动中,幼儿瑞瑞的活动目标看似发生了变化,其实是他的计划比选择更有目的性,他的目标是有意图的选择。比如搭建4层高的“猫头鹰”是瑞瑞始于心中的特定目标,但是在搭建过程中遭遇失败,于是他选择了搭建“猫头鹰”的猎物“老鼠”,这是其自我调节的结果。幼儿瑞瑞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哪里做这件事情、花费多长时间完成任务,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能够运用语言陈述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可以说,瑞瑞的学习品质意图导向维度正在发展,他做事情的计划性正在得到提升。

三、给予试错的机会,培养幼儿学习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包括注意和坚持两个方面,其中坚持是指在面对分心或挫折时仍然对当前的活动保持注意,就像问题解决一样,它是一种需要通过承受挫折和挑战目标来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注意力是不能被强迫的,当幼儿觉得某个事物值得关注的时候,他们会对其保持注意。比如幼儿瑞瑞在搭建卡普乐积木时专注于垒高,但是在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时屡屡受挫,即便如此,他通过自我调节,也能够保持专注。表1是幼儿瑞瑞专注于搭建积木的观察记录表。

幼儿瑞瑞持续搭建积木的时长约45分钟,面对挫折的时长约40分钟。在此过程中,瑞瑞时而垂头丧气,时而自我鼓励,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向同伴或教师倾诉,却始终没有离开游戏,而是反复搭建了50多次。瑞瑞在搭建积木活动中保持专注力,其情感得到了满足,完成了4层高的搭建目标后,他为自己加油鼓劲,深呼一口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瑞瑞提高了抗挫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

幼儿瑞瑞反复搭建积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承受挫折的过程。在45分钟时间里,瑞瑞要承受50多次失败,即便如此,他还是集中注意力搭建“猫头鹰”。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幼儿持续进行令其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而持续的专注力会为幼儿带来新的发现。坚持是指在面对挫折时依然能够对当前的活动保持注意,它是需要人们通過承受挫折和挑战目标实现预期结果的一种能力。幼儿瑞瑞面对挫折没有放弃,通过“抓耳挠腮”“放慢动作”“祈祷”等行为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哇,快好了”“千万不要倒”“马上就好”等语言进行自我激励,这就是他的坚持与专注。

幼儿瑞瑞在搭建第4层“猫头鹰”时遇到了困难,失败次数增多,原因是积木竖形堆叠存在困难,比如:接触面变小,难度系数增大;重心位置升高,稳定性减弱;积木块重量过轻;等等。幼儿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与幼儿共同分析原因,让幼儿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克服困难,掌握技能。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坚持的时间越长久,操作材料的机会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收获也越大。简单地说,幼儿年龄越大,他们保持注意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分心。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多次试错的机会,让幼儿在搭建积木活动中不断提高专注力。

四、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幼儿分为两类:以表现为导向的幼儿、以学习为导向的幼儿。以表现为导向的幼儿关注的是,是否收到他人的积极评价,他们不会坚持解决不太能够获得成功的问题,倾向于避免可能导致的失败或批评。以学习为导向的幼儿关注的是,自己是否提高了能力,他们不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更能够应对挑战。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想要做成某一件事情,即使最初的努力没有成功,仍然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太湖古镇建筑群”卡普乐积木建构游戏为例。幼儿阳阳和糖糖在搭建积木过程中遇到了积木短缺的问题。教师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介入帮助他们。“太湖古镇建筑群”是复合式群落式结构,需要的积木数量比较多。积木数量不够怎么办?阳阳提议:“能不能多购买一些积木?”谁可以帮忙买呢?他想到了园长妈妈,于是邀请园长妈妈参观自己的作品,并向园长妈妈介绍自己的计划,表达自己的愿望。园长妈妈同意了阳阳的请求。幼儿是充满热情的问题解决者,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的认知技能运用于问题解决。教师看到幼儿遇到问题时,可以先让幼儿描述问题,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商量、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短缺的积木送达时,阳阳和糖糖十分高兴。积木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他们有了足够多的积木搭建“太湖古镇建筑群”,完成搭建任务。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空间不够怎么办?经过思考,阳阳提议把走廊的桌子全部搬空,靠墙搭建积木。在“太湖古镇建筑群”建构游戏中,阳阳和糖糖积极主动,他们在探索关系、材料、动作时表现出好奇心、独立性和自我导向性,45分钟的自主游戏时间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为争取游戏时间,他们提前到园、加快吃饭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阳阳和糖糖在搭建“太湖古镇建筑群”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建筑缺乏稳定性、积木连接不流畅等,教师要给予他们指导和引导。如“太湖古镇建筑群”的“房子”容易倒塌怎么办?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分析问题,如积木堆叠是否整齐、积木间距是否一样。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积木上下左右4个方向要对齐、确保积木间距相等、搭建动作要轻、慢、稳。幼儿学习的本质是不断寻求对外部世界的自我感知与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有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因此,教师要允许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把幼儿当成能够独立处理问题且具有胜任力的个体,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总之,教师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从中了解幼儿正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发现幼儿的新经验,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架,给予支持。虽然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培养,但是在幼儿发展评价中有必要将其突显出来,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和评估幼儿的行为表现,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学习品质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建构游戏中的幼儿生活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论音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