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微课题,教师的教研成长之路

2024-04-09 18:08牟姝玲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引言正文

牟姝玲

初心如一,得以聚势而生;协力向前,终归万物向新。

秉承着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为教师的发展赋能的初心和愿景,2023年,《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开启了以“从问题到微课题,教师的教研成长之路”为主题的系列策划,每期针对一个教育教学热点话题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征集微课题研究案例,并分享、探究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课题成果的。

自系列主题策划开展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区的教师积极参与。他们将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微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呈现,为遇到同类难题的教师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共探、共商、共研、共享,教师们从微课题入手探索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本期让我们跟随逆行的时钟,穿越共同走过的2023,共享我们一同探索的课题研究之法。

如何启动一个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具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教师知识理论体系,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作用。

但依据我之前的研究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仍存有许多的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困惑,大部分学校面临着科研水平低、缺乏专家指导等情况,教师们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问卷调查为例,如何科学地设计问卷,围绕课题重点应该设计哪些问题,问卷设计出来应向哪些群体重点发放等问题,很多教师仍存有困惑。第二个困惑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二缺乏开展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第三就是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

那么如何启动一个课题研究?我想从选题和撰写文献综述两个方面进行分享。选题是将现实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那么如何选择研究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是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的种种矛盾。第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从细节处引申问题。教师与专业人员做科研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缺乏专业的研究方法训练,不会做规范研究,不会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但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身处教育第一线,能切身地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鲜活的材料和案例支撑。第三是从国内外最新教育信息中分析提出课题。第四,从国家和地方教育领导机构制定的课题规划指南中寻找选题。

學校课题的选择有三方面的建议,即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原有的研究基础、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老师在选择课题时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学校研究以及研究基础,将教育当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小题大做,一般来说,题目越小越好,价值越大越好。针对学校方面,教师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呢?可以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特殊学生教育等方面进行。

课题选择的基本程序,第一是确定研究方向,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研究方向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凝练或积累起来的,在积累中找到研究问题,形成研究课题。问题研究者在对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发现矛盾产生的原因。在进行文献综述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矛盾的地方,这些矛盾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再初步确定选题后要进行探索,就是这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在该领域是否有同类的研究,如何体现研究的不同以及创新。确定选题之后,再将选题具体化,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根据研究设想推论出来应该产生的事实,也就是根据一般陈述形式的原理推论出来作为事实的简单陈述。

在掌握如何选择一个科研课题后,接下来要了解的是如何撰写研究文献。通过文献综述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水平动态应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指明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实际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帮助研究者提出理论和指导新课题。

在撰写研究文献之前,研究者要扪心自问五个问题,即我要做什么?我做这个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做的事情别人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我要做的条件是什么?我打算做出怎样的成果?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我们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传统收集资料的方式有图书笔记、摘录等,但现在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利用数据库,同时,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筛选出研究相关的内容,建立合理的框架,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收集完毕,我们应该如何读文献呢?读文献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把所有文章拿出来,然后把有用的部分标记出来,标记后要找出这个文献的内在逻辑,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

文献综述要从几个方面去梳理。第一是历史发展,要以时间为纲,全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明确提出问题。第二是横向对比,第三是趋势预测,结合当前社会教育实际,为解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先表扬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完成选题和文献综述后便可开始具体的研究了。

2023年微课题研究话题

从问题到微课题(一):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的生命线。如何让古诗词讲解做到“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升?一线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找答案。大庆实验中学教师于焱通过“分解”和“组接”古诗词让学生学会“读”古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黄烈鹏以开发辅助器材、利用“标志限制法”的形式让学生的跳远成绩显著提升。

从问题到微课题(二):深耕劳动教育,如何让学生“劳”有所获?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永恒课题,亦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程。如何创新机制、优化模式,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热爱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一线教师来支招。来自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溪山中学的教师谢开好,从意识层面让学生重视劳动教育,从行为层面让父母引领孩子劳动,将劳动安排层次化,让劳动内化于学生心中,变成一种习惯。重庆巫峡幼儿园熊善令老师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劳动的魅力。麻城市三河口中学教师金碧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家校合作为抓手,让劳动教育渗透学生的方方面面。

从问题到微课题(三):双向奔赴,构筑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体现着育人智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如何让敏感的学生接受新老师的接触?如何处理学生面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得冷漠和不积极?教师如何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关爱?中途接“乱班”,如何让学生接纳自己?四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探索解答了这些疑惑,期望给更多老师以借鉴参考。

从问题到微课题(四):从“只会爱”到“智慧爱”,共研家庭教育新路径

家庭是孩子成长生活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孩子人生启航的第一所学校。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而爱是家庭教育的灵魂。爱有温度也应有尺度,有热情也应有智慧。从“只会爱”到“智慧爱”,转变家庭教育思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育水准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教师在家中也有着另外的身份——父母或子女,面对“家庭教育”,从教师身份和从家庭成员出发,四位教师有着不同的经验分享。

从问题到微课题(五):智慧班级管理,班主任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重归校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承担着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任。如何让学生在期待和希望中启航?如何让班级在新学期呈现出新生机、新气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好头,迈好步,班主任的“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黄华炎根据不同班级的班情开展主题式班会课,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孟令启以“收心、决心、恒心、爱心、用心”开启新学期篇章,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杨梅结合学生成长规律,以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开启第一课。北京市大兴区龙海学校董廷超以一封真情的信、一次温暖的布置、一场精彩的分享善待每一个“开始”。

从问题到微课题(六):创新探索,让公开课在“平实”中出彩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熟,并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承担公开课便是一条绕不开的道路。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能在教师对教学感到混沌时帮助理清教学思路,能在教师遇到教学疲软时实时提醒,注入营养。甘肃省华亭市实验小学教师温超在整合资源中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三中学教师耿文在数字化智能教学中磨炼技能,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回水小学校文贵清教师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让诗词之美在课堂绽放,山东省临清市实验小学北校王金祥则让公开课在厚积薄发中凸显独特魅力。

微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从事课题研究是教育发展新形势给予教师的新要求,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大型、专业化的课题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贴近教学实际、起点低的微课题研究受到了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的青睐。微课题研究虽相较于专业化的课题研究简单,但毕竟是一种探索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活动,所以应该是“微而有型”的,必须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规范其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什么是“有型”?怎样“有型”?

过去一年,在与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之下,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总体而言,微型课题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基础准备、中期的过程实施、后期的成果汇总。其完整的操作流程为:确定选题→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推进→积累资料→总结成效→成果推广。

一、微课题研究前期准备

微课题研究要想做到“研而有效”“研而有价”,在前期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精准选题定题、精读文献资料及精心设计方案。

(一)选题定题

教学工作纷繁复杂,各种难点、盲点、热点教育问题散杂隐藏其中,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捕捉亟待解决且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对寻找到的“问题”认识,须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的价值所在。在“问题”被提出以后,有必要展开多种形式的选题论证,最终确定立意高、范围明、取向实的微课题研究主题。

在选题定题中可以合理借助网络工具,例如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http://luhe.cqvip.com/),了解选题的成果数量趋势、研究走势和热度信息,以此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

(二)文献阅读

教师除做课题研究之外,还要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开会等其他事务,所以时间于他们而言是稀缺资源,在寻找和阅读相关文献时更要注意提升效率。寻找文献主要是在各大论文期刊网站进行,如知网、万方、中小學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等。

以中小学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例,里面有维普网1000万+篇中小学教育期刊文献,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教师可通过时序检索法(以文献产生的时间为线索,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集中某一发展阶段进行检索)、追踪检索法(利用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综合检索法(先用时序检索法查找一批相关文献,再采用追溯法,利用所附“参考文献”,分期分阶段追溯相关文献)、核心文献查找法(利用文献检索软件,设置核心文献检索条件)等适宜自己选题内容的搜索方式查找文献资料。

如何有效阅读文献?首先需要将自己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选出值得读、优先读的文献资料。阅读文献首先读题目、关键词和摘要,浏览完毕后决定要不要继续读,然后读结论,通过结论判断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否与选题相关,要做好随时退出阅读的准备,以免踩“坑”。阅读中还要用恰当的方式记笔记,把文章中与选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勾画、标记,强力研读的笔记可以“偷走”文献中重要的内容。

(三)方案设计

研究方案是对如何研究做出内容、策略、步骤等方面的预设,是实施研究的“攻略”。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需要清晰解释“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研究成效”等基本问题,同时包含研究背景、核心观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程、预期成果等主要内容,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切忌死板,要及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与变化。

二、微课题研究过程实施

微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在明确选题、积累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案后,教师便要着手开始研究,其主要工作包括参与交流研讨会、推进预设措施、落实教学实践、完善实施策略、记录过程资料、检测实施效果并完成课题成果等。

微课题研究要着眼于解决问题,需要脚踏实地地开展真研究,注重研究效益。可以按照“教学(观察)——反思——调整——再实施”的程序推进,直到问题解决,并找到规律、形成有效策略。在实践微课题方案中,教师可以采用教育观察法(对某一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并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教育实验法(通过制定实验方案,实施教育实验方案来获得结果)、经验总结法(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行动研究法(对某一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微课题研究是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中间难免会遇到教师自身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借助外力,向外寻求指导,以提升研究实效。例如找身边的资深教师、专家请教、组织研讨会交流等,除线下学习外,适当地借助线上资源也有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如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中有各学段各学科课程视频、教案课件、专家讲座资源以及100+教育名师资源,教师可以查找自己所需资料在线学习。

微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特别注意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记录教学案例、研究心得,并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反思,对丰富的过程性材料加以筛选、归类、加工,为完成微课题研究成果积累素材。

三、微课题研究成果提炼

这一阶段,教师需对整个微课题研究过程进行资料梳理,并对资料加以分析总结,提炼出理性的认识,概括出研究效益。微课题研究能够呈现研究成果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教育叙述、案例、经验总结。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书面文字,也可以是课件PPT、视频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成果不是研究过程的简单罗列,而是建立在扎实研究基础上的精心提炼和概括。

以论文为例,如何完成一篇微课题成果论文?首先需要明确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

常见的论文写作体例有“问题—对策型”,论文结构是“研究背景—現状和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结论”,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以思辨法为主。第二种论文写作体例为“数据—分析型”,该论文的结构是“问题提出—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研究发现(呈现数据结果)—研究结论(数据结果讨论)—总结/建议”,这一论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有客观的研究工具、以数据分析验证为主。“个案型”论文结构为“问题提出—研究方法(呈现研究对象个人基本情况)—研究结果(原因分析)—研究成果(效果/对策)”,“调查报告型”论文结构为“问题提出—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实施)—研究结果(数据呈现、原因分析)—研究成果(效果/对策)”。教师写作论文需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论文结构进行成果呈现。

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

1.内容涉及政治敏感。

2.要素结构不规范,对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要素、要素写作要求、要素功能不清晰。

3.直接引入大片段的师生对话、大片段的教学材料,呈现课堂实录,直接提交教学设计内容,不加精简呈现完整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引入教学故事/案例时需立足案例又超脱案例,精简案例,抽象并挖掘出案例背后的关键问题,从现象到本质。

4.文章缺乏逻辑性,不能论证或说明研究主题。

5.文章经验性和主观性太强,停留在事实经验表面,缺乏客观性。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从个人推及客观群体。将个人经验、心得、感想融入某一理论体系或置于某一研究视角下,形成可推广的理论。

6.文章表述:语言表达口语化、修饰化,不准确、不精练。通常表现为句子冗杂,语序混乱,上下句关联性差,常伴有各种错别字。

猜你喜欢
引言正文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Wave Functions for Time-Dependent Dirac Equation under GUP∗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