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的教师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2024-04-09 17:54何桂香
教育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经验动作情境

何桂香

近期,我在为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设计与指导”培训时,有位教师提问:“我特别喜欢音乐活动,压力大时也喜欢听音乐,但我‘五音不全,动作也不协调,以前从来不敢开展音乐活动。我这样的老师能不能开展音乐活动?”我想,这不仅是这位教师在专业方面遇到的困惑,也是一批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唱歌不好、节奏不准、不会跳舞,一样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教师之所以纠结于此,可能在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重技能的观念——过于重视音准、节奏、舞蹈等技能,因此过于关注自身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教师自身的音乐能力薄弱,并非就不能引导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再来分析教师之所以不敢挑战音乐活动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自身艺术能力缺失,不自信;另一方面因为经验与方法缺失,不会开展音乐活动。那么,唱歌不好、节奏不准、动作不协调的教师该如何开展音乐活动?我从几方面为教师们支支招。

正确理解,认识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首先,音乐活动是幼儿内在的需要,不能缺失。音乐活动是幼儿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与表达,能使幼儿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哪怕唱歌不在调上、动作不合拍,也不影响他们的表达,他们会沉浸其中,享受这个过程。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擅长音乐活动为判断标准,而造成幼儿在此方面教育的缺失。

其次,音乐兴趣的培养比技能更重要。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曾经对家长说:“我要学钢琴,我们老师弹钢琴可好听了!”幼儿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幼儿兴趣的引导。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起点。

最后,音乐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音乐能力,还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通常会有认知误区,觉得音乐活动一定要把提高幼儿音乐能力作为终极目标,而忽略音乐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忽略通过音乐活动拓展幼儿经验。实际上,音乐活动在提升幼儿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对幼儿认知发展、心理发展、动作发展、社会性发展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并不需要教师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而更强调互动方法。

转变观念,开展有准备的音乐教育

重视音乐环境的熏陶。教师在自身音乐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更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通过良好音乐环境的熏陶,多样化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好。可以每天和幼儿进行唱歌、律动、欣赏的音乐活动,音乐曲目和风格可随幼儿兴趣变换。可以选择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歌曲,在活动区游戏时引导幼儿个性化表演,也可以在过渡环节时欣赏优美的世界名曲和舞蹈片段。教师可灵活选择,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机会。幼儿耳濡目染,自然会产生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和舞蹈。环境的熏陶,使幼儿学习从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读懂孩子的学习方式。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喜欢怎样的活动?这需要教师调整活动思路,从思考怎样教,转变为研究怎样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活动,都要体现游戏化的语言引导、游戏化的过程支持。幼儿是在玩中感受音乐的。同时,在引导幼儿反复多次地体验活动后,教师要关注引导幼儿去发现音乐的特点和变化,切忌把意图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借助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游戏体验,帮助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去发现学习。

向孩子学习。幼儿尽管年龄小、经验少,但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天性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表达,他们才是活动的主人,他们身上有很多美好是需要成人俯下身来学习的。教师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向幼儿请教,他们会帮教师找到答案。此外,教师可以将幼儿个体的经验进行提炼,通过分享让更多幼儿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到幼儿的差异,扬长补短,多赏识鼓励他们的进步。

用对方法,让幼儿在音乐中获得成长

音乐学科有其典型特点,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需要不断推敲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感受音乐多样化和体验音乐游戏化之外,还有以下策略供教师参考。

理解音乐具体化。音乐是抽象的,幼儿的思维方式却是直观具体的,怎样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特点和变化是教师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是用嵌入情境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合音乐内容,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以歌唱活动“划船”为例,教师如果只是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单纯强调对于歌词、旋律的掌握,幼儿就会感觉乏味刻板,不能表现出歌曲轻松、欢快的特点。如果教师创设划龙舟的情境引入活动,将《划船》这首歌与端午赛龙舟相结合,幼儿感受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可以边游戏、边随着音乐感受歌曲的内容和节奏,会增强演唱歌曲的表现力。需要提示的是,在音乐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要合理,不能牵强,类似“魔法”“魔咒”或虚假的情境不要在活动中出现。

二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比如在歌唱教学中,动画和图示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图谱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有趣的旋律线可以帮助幼儿直观感受音调的高低,从而突破相应的难点。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幼儿直观地发现音乐的特点和变化,为完成目标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三是通过动作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幼儿的音乐感是伴随身体动作获得的,他们会通过身体动作感知、探索和表现。因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可通过肢体动作帮助幼兒理解音乐的特点和变化。比如,音乐快时可以表现小兔跳、洗澡、剁菜、开车等动作,音乐慢时可以模仿老爷爷走路、小花慢慢开等。动作的模仿和表现有助于幼儿把音乐和经验建立联系,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分辨音乐。

表现音乐个性化。同一首乐曲,因为幼儿在生活经验、音乐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在表现方面也会有差异。教师要支持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帮助幼儿不断丰富和完善,引导幼儿更加自主多元地表达表现作品。如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教师带领幼儿赏听音乐后,如果只是让幼儿学着教师模仿狮子的动作,不单挑战教师的表演水平,幼儿也容易缺少兴趣。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请幼儿表达并表现“如果你是狮王,你怎样走路、怎样吼叫”,他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在动作、表情、神态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幼儿表现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哪个狮王最威武?我们学一学他的动作”,也为同伴间相互学习搭建平台。

再现音乐整合化。每首乐曲表现的内容不同,教师要在引导的过程中细致分析选材并有效地利用选材,依据选材内容,有机整合音乐内容与幼儿能力的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多条路径引导幼儿再现音乐内容。如音乐活动“套圈”,其中蕴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歌词是“三人来套圈”,可拓展为“更多人怎样套圈?动作可以有什么变化”。歌词中“先套……再套……后套……”,涉及语言表达和做事顺序,还涉及幼儿间的配合,这些都可以拓展幼儿的经验。又如歌曲《帮助别人真快乐》,在幼儿学习后,可以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有谁在帮助我们?我们在做游戏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做什么?社会上有谁在帮助我们做事情?小朋友可以帮助别人做什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积极的行为去帮助身边的人。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仅指集体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可以渗透和拓展。它可以与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家园互动活动等有机结合,将音乐内容融入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自主表达的机会,开发和释放幼儿的音乐潜能。

音乐教育生活化。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活动来源,无论是幼儿感兴趣的事,还是幼儿成长中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关的音乐作品。

如《叠衣服》可帮助小班幼儿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卖早点》可引导幼儿健康饮食,《花儿好看我不摘》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等。音乐作品既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如大班音乐欣赏《打字机》,虽然打字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乐曲的速度和紧张度带来的紧迫、快速、繁杂的音乐感受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如一群奔跑的兔子、猫捉老鼠的游戏、拥挤的地铁、杂乱的线条等。又如小班音乐游戏“惊愕交响曲”,乐曲前段神秘、轻柔的旋律和后面强有力的重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在引导幼儿表现乐曲重音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描述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与想象,幼儿可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夜晚的雷声、燃爆的炮仗、吓一跳的游戏、躲猫猫游戏中被捉住的一刹那……对音乐的理解都可借助生活经验表达和表现,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开展音乐教育需要教师既调整观念,也要掌握引导音乐活动的方法。希望教师对音乐活动不再望而却步,而是放下包袱,积极尝试,只要悉心钻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经验动作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