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丹 廖晓琴 杨杰超 李维娜 戴梦峤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1203)
上海是我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6.8%[1]。在当前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2030策略背景下,《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2]中指出要针对老年群体加大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中医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中医健康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这些信息形成积极的中医药理念并作出正确的决策,以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能力[3]。而健康促进是指个体通过承担健康责任而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感知和行为,促使自身达到或保持最佳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4]。目前关于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老年人这一群体,拟调查其中医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水平现状,分析其相关性,为上海市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提升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8月,选取上海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养老院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认知、交流障碍。(2)处于疾病终末期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3)患有严重心理、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过上海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审批号:2023-1-13-01)。
本研究样本量的计算[5]是采用两变量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公式N=(UαS/δ)2,α取0.05,Uα为1.96,根据预调查所得的S与δ值,算出S/δ=8.2,估计所需样本量为258例。本研究共有效发放问卷261例,其中男135例,女126例;年龄60~70岁102例,70~79岁122例,≥80岁37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抽烟喝酒、BMI、共病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跌倒情况等健康相关资料。(2)老年健康促进量表:由我国学者Wang等[6]首次编制而成,专门用于评价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后由我国大陆学者杨振等[7]引进并进行跨文化调适及信效度检验形成了大陆版老年健康促进量表。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89),共包含6个维度(健康习惯、健康饮食、健康责任、社区参与、口腔保健、规律运动)、1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未、偶尔、经常、总是”4个层次,计分相应为1、2、3、4分,总分18~72分,其最终得分越高,代表健康促进行为越好。(3)中医健康素养量表:由张睿等[8]编制而成,用以评估我国社区居民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该量表包含认知能力、获取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信息道德5个维度共3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赋1~5分,得分越高,提示中医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在社区居民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内容效度指数为0.911,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且易于理解。
1.2.2调查方法 取得相关医院科室、社区和养老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与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问答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研究者逐条解读并将题目解释给调查对象,待调查对象做出回答后,研究者代为填写,并告知调查对象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同时,研究者仔细检查核实已填写完成的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随后双人录入资料,逐份进行查阅,若问卷中的缺失项比重超过20%,则会被视为无效问卷。最终共发出问卷270份,有效问卷回收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2.1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情况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居住情况、医保方式、吸烟、饮酒、BMI、一年内跌倒次数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比较(n=261)
2.2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水平的情况见表2。
表2 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水平的情况(n=261)
2.3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中医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的相关性分析
2.4影响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的多因素分析以老年人健康促进总分为因变量,自变量第一层纳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第二层纳入中医健康素养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后,老年人中医养生素养是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能够解释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总变异的12.5%。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n=261)
3.1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发现,上海市老年人的中医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90.96±12.04)分,在中医健康素养的五个维度中信息道德维度得分最高(3.93±0.26)分,其次为认知能力(3.55±0.30)分,这表明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中医道德修养,认可中医健康知识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不会传播未经证实的中医养生知识,愿意为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寻求中医健康知识。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中评价能力维度得分最低(2.01±0.40)分,其次为获取能力维度(2.39±0.43)分,说明老年人虽然认可中医健康知识的价值,但获取相关中医健康信息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无法甄别不同来源的中医健康知识,且对中医健康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存在困难。所以老年人在应用中医健康信息进行决策中也存在困难。为此,医务人员应拓展中医健康的科普和教育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比如专门的义诊、社区上门服务等指导老年人进行功法锻炼、穴位按摩、养身操等中医保健。科普或教育形式及语言宜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3.2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的多个维度中,口腔保健维度得分最高(3.67±0.64)分,其次为健康习惯维度(3.25±0.40)分,说明被调查的老年人具有较好的保持口腔卫生和健康生活的习惯,并实际践行。有研究[9]表明,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影响较大。这是因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口腔疾病[10],保证口腔健康,使老年人能正常咀嚼食物,避免出现因为牙周疾病等导致的营养不良,从而影响老年人整体健康[11-12]。我国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13]提出要大力开展老年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发展至今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已有了一定程度改善,故而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口腔保健部分得分较高。本研究结果中社区参与维度得分最低(1.89±0.78)分,其次为规律运动(2.03±0.99)分,这可能与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区保健活动较少,且与老年人担心活动人口聚集导致交叉感染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部分社区老年人人数较多,护理人员可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小型社区运动活动项目,如低强度的运动: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老年人之间互相支持、鼓励和分享运动经验,增加参与的动力和社交性,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促进行为。并可尝试探索多种社区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模式[14-15],通过线上或线下老年人健康照护课程培训和健康讲座,提升其中医健康意识,并定期进行老年健康检查、评估和反馈,让老年人及时了解个体身体变化,同时也鼓励其积极参与,从而促进老年人整体健康促进行为的形成[16]。
3.3提升健康促进水平需关注老年人不同人口学特征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数量、身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健康促进水平有显著影响(均P<0.05)。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总变异的84.2%,这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制定提高老年人健康促进水平的相关策略时,应综合考虑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共病情况、身体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往往表现出越高的健康促进水平[17],故建议通过社区讲座、家庭访问或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提供简单易懂的健康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交团体等。月收入较高的老年人由于经济状况较佳[18],更易支付健康服务费用,故而其健康行为较为积极。对低收入老年群体,政府或社会机构可提供经济实惠的健康服务,包括基本医疗保健、药品补贴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解决低收入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成立社区互助小组,加强社区支持网络。此外,自评健康状况良好且共病数量较少的老年人[19]由于较少的疾病困扰,其身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好[20],其健康促进水平也较高,但对此类老年人群体,可加强健康随访与追踪,保持健康状况。而对于存在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可提供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康复、运动、饮食等指导,增强其预防康复意识,以提升其健康促进行为水平。
3.4提高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健康素养得分与健康促进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977,P<0.01)。表4结果显示:在纳入中医健康素养作为自变量后,R2的变化量为12.5%。这表明中医健康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有着正向影响,这与邹丽雪的研究结果一致[21]。上述结果提示护理人员可通过提升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促其形成健康行为,保证健康。(1)可根据老年人的个人体质和健康问题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情志调护、饮食调理、中医功法锻炼计划[22]等以增强其中医保健意识。(2)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制作易于老年人理解的中医健康手册、提供免费的中医四诊服务[23]等形式,邀请有经验的中医药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传授中医健康知识,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中药食疗、按摩推拿等内容,以加深老年人对于中医健康知识及“治未病”内涵的理解。(3)还可在社区、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以帮助老年人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4)对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相关健康问题,并应用简便价廉的中医护理技术改善相关问题。(5)基于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点[24-25],积极探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26],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和疾病规律,为他们提供长期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医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促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中医健康素养对健康促进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建议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中医健康素养,注重传授中医健康知识,制定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促进水平。此外,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结果仍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同时本次研究是基于横断面调查,下一步将进行质性研究探讨老年人在提高中医健康素养过程中的促进及阻碍因素,并探讨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医养需求的路径,为改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以及中医健康管理策略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