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审美能力培养 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

2024-04-08 06:39郑骏寒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高效教学审美能力

摘 要:当前,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时期,而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其中,美术是一门典型的艺术类学科,在美育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仍有一些問题亟待解决。教师可借助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对如何借助审美能力培养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能力;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3-0082-03

审美能力通常指的是艺术鉴赏能力,主要包括感受、鉴赏、评价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属于美育的一项重要任务[1]。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课业任务较为繁重,文化课教学占据主导地位,艺术类课程通常遭到忽视。中学时期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契机,以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为切入点,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方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实现中学美术高效教学。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美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美术课是必不可少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使学生在美术课程中体验到实践性、视觉性与人文性。不过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来说,美术被赋予副课的地位,无论在课时安排上、教学目标的执行力上,还是教师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上,现状均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能力培养方式守旧单一

部分教师没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教授现有的美术教材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纯粹的理论说教与知识灌输,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乏味单调。这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自主性,甚至对美术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与抵触情绪,审美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基础能力,在课程开始之初便要求学生创作难度较高的作品,使得学生学习比较吃力,部分学生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影响了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关注,虽然讲得兴致勃勃,但是教学效果不佳。可见,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自主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审美具有实践性特点,无论发现美、欣赏美,还是创造美,都需要从学生的个体角度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即教师很少设置实践活动,而且实践的形式较为单一,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对策

(一)做好新课导入设计,奠定审美培养基调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关注的是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优化,让新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奠定审美能力培养的基调,引导学生主动配合,不断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利用一些富含“美”的事物引出新知识,营造美育氛围,驱使学生主动接受审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2]。

例如,在教学“精美的报刊”时,教师先在课件上展示一组精美的报刊设计版面,搭配导入语:现在报刊可谓多种多样,不少报刊不仅内容实用,版面也设计得十分精美,大家平时都看什么类型的报刊呢?什么样的版面设计更能引起你的注意?之后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畅所欲言,引领他们从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切入,调动他们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初步揭示新课与报刊的设计有关。接下来,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各种板式设计的图片,搭配问题:“板式设计都涉及哪些领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基本法则是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了解了板式设计的相关领域、组成部分与基本法则。之后,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板式设计作品,让学生观察与讨论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以及为什么这些作品看起来如此精美,由此正式导入课题,奠定审美基调。

(二)适当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讲授美术技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加深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中学美术教师除利用好固有教材内容外,还需引入一系列课外资源,提供更多素材与支持,丰富教学的内容,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美的享受,促进高效教学的实现[3]。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魅力”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两首音乐《蓝色多瑙河》与《西班牙斗牛曲》,然后询问学生:“对两首作品有什么感受?如果用颜色来表达感受,它们各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聆听完音乐后感到第一首音乐平静、舒缓,第二首音乐兴奋、激昂,分别用蓝色与红色来表达感受。如有学生说道:“色彩不仅能带来视觉体验,还能够表达情感。”接着,教师展示色相环,带领学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并现场演示三原色颜料相互调和的实验,使学生直观看到色彩、颜色明暗程度与纯净度发生变化,让他们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展示《树枝上的樱桃》与《蓝天下的麦苗》,并提出问题:“作品中各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在色相环中处于什么位置?”最后展示火焰与冰山的图片,运用对比色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审美意识

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想象属于常规教学方式的一种,要想激发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就需要发挥辅助作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他们发现情境中的美,提高个人的审美想象能力。具体来说,中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可围绕所授内容创设情境,借助语言描述、信息技术、实物道具、生活现象等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审美,从而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教育质量[4]。

以“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及荷花照片,并且提出问题:“中国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和《荷石水禽图》在风格与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国古代花鸟画主要以写生作为基础,借物抒情言志,寄托画家的情感与思想。《出水芙蓉图》突出表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而《荷石水禽图》以抒情为主,画法奔放,富有层次。”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花篮图》《芙蓉锦鸡图》《双喜图》《墨梅图》《牡丹蕉石图》《丛竹图》,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作品的形式与风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情感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从本质上来看,美育其实就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另一种形式。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美育是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表现形式。针对中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融合,指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层面着手学会欣赏美,使学生同作者产生共鸣,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5]。

例如,在“外国人物画”教学中,师生一起赏析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面对这一经典作品,很多欣赏者都能够从中发现美,从不同方面受到审美熏陶。在欣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画中人物独特的笑容、优美的坐姿及人物身后悠远的山水背景等,使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让他们通过深入鉴赏发现在《蒙娜丽莎》中,作者通过描绘对象外形的魅力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情感,而画中人物唇边与眼角等特征明显之处,就是传达内心情感的主要体现。作品还富含一种微妙的辩证关系,精确与含蓄并存,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带给欣赏者无限遐想的空间。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感受与认知探讨蒙娜丽莎的微笑,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

(五)突出基础绘画训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方面,还要突出美术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将感知到的美通过绘画形式展现出来,学会创造美。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讲授一部分理论知识后,要围绕这些知识展开基础绘画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美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绘画技巧,调动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6]。

例如,在教学“描绘我们的校园”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生活中比较美的景色图片,以及以线描速写的方式将景色记录下来的作品,然后询问学生:这些作品有什么特色?使用的是哪种绘画技法?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告知他们本节课要学习使用简单的风景线描进行绘画。接着,教师继续利用刚才展示的画作带领学生认识线描的概念,从取景、构图与透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运用上述技法创作出的绘画作品,然后现场示范简单的风景写生,让他们进行评价、观察与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中风景优美的角落进行风景写生创作,使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风景写生作品,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陶冶思想情操,继而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六)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审美认知

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内时间与空间,还要把课下时间与空间也利用起来,拓展美术教育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获得更多接触美、发现美与感知美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对此,中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以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为基本前提,积极开设相应的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美育熏陶,使他们切实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美,增强审美认知[7]。

例如,在教学“春天的畅想”时,由于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与能力,还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按照“视频欣赏—巧妙提问—欣赏图画—示范绘画—动手体验”的流程设计整节课教学,使学生在看、听、画中感受春天的美,让他们可以感知、说出、画出春天之美。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天户外写生的实践活动,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与他们一起来到野外欣赏美景,如嫩绿的田野、缓缓流动的溪水、刚刚发芽的小草、才露新芽的柳树、盛开的野花、飞舞的蝴蝶等,使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利用所学知识画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锻炼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实践活动的开设,能有效增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助推学生更好地品味春天,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认知。

三、结束语

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意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价值,利用好中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以美术教学为基本依托,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与认知等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现状,有的放矢地制订对策,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合理引导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环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22(6):158-160.

张小毛.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121.

陈洪超.关于中学美术课堂中對学生创新审美能力的提升探析[J].吉林教育,2020(12):66-67.

王春仁.发现美 欣赏美:论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10):109.

孙园园.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9):210.

赵令敏,王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文艺家,2019(5):169.

周夕媛.中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4):118.

作者简介:郑骏寒(1983.7-),男,福建莆田人,就职于福建省莆田市青少年宫,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高效教学审美能力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美术研究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