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江苏南京,210023)
幼小衔接问题备受关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幼小衔接的具体路径,“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是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1-2]幼儿园和小学是承担幼小衔接任务的主体,而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中的“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我校)开发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可以搭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衔接的桥梁。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的价值及其开发实践,为幼小衔接提供借鉴。
数学游戏课程即将数学课程游戏化,包括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游戏化。将数学课程游戏化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课程游戏化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小衔接。其次,课程游戏化是政策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机制,小学要将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入学适应期,根据国家制定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课程内容,开展为期半年的适应教育。[3]《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3]最后,课程游戏化可以满足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4]游戏化课程可以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我校开发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悟。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实施课程的方向。《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4]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我校“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创新意识。[4]我校会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根据情境图,说出图中都有些什么,各有多少”这一知识点时,会将课程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看图识信息的能力,明白符号指示的意义”,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是进阶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反应力、倾听力等较差,需要教师培养。我校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例如,在“能在有序排列的各种形状中,找出三角形,并数一数有多少”的课程目标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与观察力。
三是衔接目标:在第一和第二层次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以绘本为例,在幼儿园学习阶段,“根据情境图,说出图中都有些什么,各有多少”这一知识点可引入绘本,在衔接目标中可表述为“在绘本中的图片中找出某一物品”。
2.主要思路
我校“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书配套使用,每周安排两个数学游戏,分别指向课内和课外。课内游戏是基于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指向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或贯穿整个单元的核心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课外游戏在原有素材(网络资源和逻辑思维游戏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编,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数学游戏设计过程
我校基于课程目标,整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如图1所示。数学游戏课程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生成且需持续改进的,需要经历开发、实践、改进、再实践的过程,以提升课程质量。
图1 数学游戏设计图
2.数学游戏内容
历经一年,我校共设计了71个(上册35个、下册36个)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示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内容示例
每个数学游戏依据层次性原则设置3个挑战,并提供游戏材料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我校在游戏开发时会根据幼小衔接的内容,使学生在已有学习基础上参与数学游戏。例如,“数字配对”游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让学生点数,衔接目标是能够在数数的基础上点数。
1.发布游戏
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游戏规则,我校会每周邀请1—2名一年级学生担任游戏小达人录制游戏讲解视频,数学教师每周五会在班级群内分享1期数学游戏视频和配套的游戏资料。
2.游戏反馈及考核
教师通过让家长分享学生在家玩游戏的照片或视频,了解学生在家玩数学游戏的情况。游戏反馈有助于我校修改和完善数学游戏。
我校小学一年级学生期末考核形式为无纸化考核,教师可以从数学游戏中选择8—10个游戏作为期末考核项目,举行数学游园会,以2022年1月我校小学一年级数学游园会为例,如表2所示。游戏内容涵盖一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应教材单元,考察点全面,核心素养指向明确。游戏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例如,“立体图形拼搭”需要学生先看图拼搭,再数个数,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表2 小学一年级数学游园会挑战项目示例
我校依托数学教材设计游戏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零散的数学感知,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系统性学习。课内游戏基于单元视角进行设计,指向对应单元的核心知识点,避免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题海训练。我校共设计71个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包括一年级全册17个单元的内容,重点单元则设计多个游戏突破学习难点。例如,在小学一年数学课本“你知道吗”板块,以“我认识人民币”“加减法”这两个重点知识设计的“货币知多少”“常见符号的由来”游戏有助于突破学习难点,让学生系统学习。
我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可直接操作的材料,包括扑克牌、数字卡片、纸杯、积木、小棒、计数器、十格阵等。此外,我校根据数学学习内容编排游戏,并升级游戏。每个游戏设置3关挑战,游戏难度层层递进,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促进幼小衔接。例如,我校开发的“听口令指颜色”“数字听写”等游戏,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游戏,以促进幼小衔接。
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在控笔训练方面,我校设计了“走进有趣的数学世界”“神奇一笔画”等游戏;在数学学习规范方面,如用尺子画线、记录过程、做标记、涂阴影等,我校在游戏讲解视频中呈现;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我校在游戏课程的配套资料及游戏讲解视频中,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幼小衔接是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基础上,设计幼小衔接的课程。我校开发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程”注重核心知识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幼小衔接内容,在实践中具有一定成效。未来仍需完善和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助力幼小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