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揅经室集》中墓志铭类文献研究

2024-04-07 04:38王庆朕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
关键词:阮元墓志铭

【摘要】《揅经室集》是乾嘉时期大儒阮元的个人文集,文集中包含阮元所作图解、游记、墓志铭、序跋等文体。将文集中的墓志铭类文献析出整理并作简要分析,有助于探究阮元《揅经室集》中墓志铭类文献的价值,即史料补充价值、探究清代墓志铭演变的价值及墓志铭体现出的阮元思想价值,以期对阮元《揅经室集》中的墓志铭类文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揅经室集》;阮元;墓志铭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6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18

阮元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大儒,是乾嘉学派的分支学派——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学识渊博,在学术方面造诣极高,广泛涉猎文字、音韵、训诂、经学、史学、金石等领域,并且在这些领域有颇多贡献。政治方面,阮元的科举生涯颇为顺遂,在二十六岁时便考中进士,在中央,他做过兵部、礼部、户部、工部侍郎;在地方上,他在北方省份、南方省份以及西南省份都曾有为官经历,为抵御东南沿海海盗叛乱与平息西南地区土官叛乱做出贡献。可见,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为政上,阮元都成绩斐然,声名颇为显赫。

阮元一生著作丰厚,代表作品有《山左金石志》《经籍纂诂》《儒林传稿》《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小沧浪笔谈》《畴人传》《揅经室集》等,其中,《揅經室集》为阮元整理的个人文集,阮元的室名为“揅经”,乃是阮元认为自己年幼时学习便以经为近,并在随后的学习中唯有“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非自立派别。该文集也比较集中和系统地反映了阮元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以及为官思想。《揅经室集》全书共分成三编,分别为《揅经室集》(本集)《揅经室续集》《揅经室外集》。《本集》和《续集》按经、史、子、集四部列为四集,内容包括序文、跋文、墓志铭、图解、游记、墓表等,诗卷则另外列出,外集为《四库》未收书提要共一百七十三种。在成书过程中前后修补删改多次,如今每个版本的卷数亦有区别。

目前,学界对《揅经室集》的研究集中在版本和阮元训诂学思想上,尚缺乏对《揅经室集》中的墓志铭类文献的研究。通过研究文集中的墓志铭类文献有利于梳理墓志铭这种文学体裁在乾嘉时期的演变情况,对人们了解清代碑志文创作颇有裨益,且阮元所作墓志铭对象多为他的同僚或好友,内容颇为丰富,有助于了解阮元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及为官等思想。

一、《揅经室集》的版本

《揅经室集》版本情况较为复杂,目前,“各种目录著作及整理本之著录颇有讹误”[1]。沙志利在《〈揅经室集〉版本初探》中做了梳理,指出多个《揅经室集》的版本中存有谬误,《揅经室集》的版本中有45卷本、54卷本、56卷本、60卷本、62卷本、63卷本之多。经查阅,《揅经室集》中墓志铭类文献都集中分布在《揅经室集》(本集)一编中《揅经室二集》部分,该部分的墓志铭类文献在任何版本的《揅经室集》中数量内容相同。故本文选择以涵芬楼《四部丛刊》本为底本、邓经元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为研究对象。

二、墓志铭定义及清代墓志铭发展概况

墓志铭,其实就是碑志的一种。碑志可以分为“碑”和“志”,既包括死者墓前竖立的碑文,也包括和逝者埋在一起刻在石头上的铭文。关于这一点,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提道:“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扩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2]概言之,墓志铭就是置于逝者的墓室中载有文字以便他人对逝者信息进行了解的石刻。墓志铭的内容由“志”和“铭”两个部分组成,“志”叙述墓主的姓名、籍贯、家世等信息,一般为散文;“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表达作者对逝者的惋惜和赞颂。

墓志铭在我国的历史颇为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礼》中有记载:“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3]也就是说,先秦时掩埋死者时所设置的写有日期等信息的标志,是方便让死者的家人前来认领。可见当时墓志铭的书写注重实用性,但是书写的文体尚未定型。到了两汉时期,出现了埋刻石于茔中的做法,文体不一。魏晋时期的文章偏向华丽工整,受到此影响,墓志铭的创作手法走向骈俪化。魏晋之后的几个朝代,墓志铭的书写随着社会历史、时代文风的发展而演变。唐代以后,在形式上,“墓志铭继续朝着唐代墓志铭散文体式、史笔书写的趋势发展。在叙述方法上,突破墓志铭程式化写作,吸收戏曲、小说等文体的元素,增强墓志铭的文学性。在写作功用上,墓志铭借鉴哀悼文、祭文等文体的长处,从颂美逐渐向抒情过渡”[4]。清代墓志铭的总体特点,在文体上,骈文出现了复兴,墓志铭的文体并不单一,骈散并行。在内容上,清代的墓志铭内容与其他朝代相比更“有血有肉”,着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而非程式化书写。

三、《揅经室集》中的墓志铭

阮元一生所写的墓志铭都被收录和整理在他的个人文集《揅经室集》中,《揅经室集》内各篇文章文体不一,书内有题跋、序言、墓表、奏折等,通过整理之后,共筛选出了九篇墓志铭,集中分布在了《揅经室集》一编《揅经室二集》中。这九篇墓志铭的在成文时间、逝者身份、成文时间等都方面都有差异,表格如下:

综合分析上述表格内容,阮元的九篇墓志铭中书写的对象,多为阮元的老师、同僚或长辈,且多为逝者家属来邀请阮元书写墓志铭,亦有少数阮元出于个人情感赠予墓志铭。从年龄上看,九篇墓志铭中,只有一篇《翰林院编修彭远峯墓志铭》中的逝者彭蕴辉的年龄比阮元年幼,其他人皆年长于阮元。从逝者职业来看,有八名都是中央或地方官员,只有郑鉴元为大盐商。从与阮元的关系来看,九名逝者中,与阮元的关系多是同乡、同僚,可以推测,清朝时名家在为逝者写墓志铭时,更多考虑自己的亲朋好友。从性别来看,虽然隋代就有为女性写墓志铭的例子,但是阮元写的所有墓志铭中,没有专门为女性作的墓志铭,不过在《赠承德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例晋朝议大夫钱君暨配屠恭人墓志铭》篇中,阮元让“钱君暨配屠恭人”[5]夫妻两人共用了此篇墓志铭,可见清代仍有为女性所写的墓志铭,而且还有夫妻二人共用的墓志铭。

从墓志铭写就的时间来看,有八篇在嘉庆年间,只有一篇在乾隆六十年(1796),阮元生涯中为宦的时间阶段为1793年(乾隆五十七年)—1838年(道光十八年),因此,阮元写的所有墓志铭都是在他做官期间和致仕后所写。

四、阮元《揅经室集》中墓志铭类文献的价值

通过分析和研究,阮元《揅经室集》中墓志铭类文献中包括史料补充价值、探究清代墓志铭演变的价值以及墓志铭体现出的阮元思想价值。

(一)史料补充价值

自唐代以来,墓志铭的创作力求摒除魏晋时期千篇一律、华而无实的风格,体现在文体上是墓志铭用散文创作,体现在叙事方法上则是墓志铭以纪传体书写为主,从而实现“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6]。清朝时大兴“文字狱”,文化政策相对保守,受此影响,阮元创作的墓志铭减少了宏观性的描写,这无疑是史家的损失。从另一方面看,阮元的墓志铭反而对逝者的家长里短、求学经历、为官经历着墨较多,这也不失为对清代史料尤其是清代人物志的一种补充。

在《赐按察使衔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柘田唐君墓志铭》篇中,阮元对逝者唐仁埴的生平经历大量着墨,将唐仁埴“调丰城县,丰城滨大江,多水患,君修堤以资捍卫”[7]治水的功劳记录了下来,也同样将他“以失察事落职,家居数年”[8]的失职经历记录下来。流传下来的清代文献中,对唐仁埴这位官员的记载甚少,墓志铭中的内容就可以弥补这些罅漏。

(二)探究清代墓志铭演变的价值

清代的墓志铭在体裁上有师古的风格,包括学习唐宋时期散文家的叙事风格,或承继魏晋时期对仗工整、华丽典雅的骈体文创作,清代文学复古的这种倾向“使墓志铭文体呈现骈散并行的现象”[9],阮元写的墓志铭中便体现了这种风格,但是又稍有不同。在《胡西棽先生墓志铭》中,“志”的部分阮元用的是散体,“铭”的部分用的是四字骈文。骈文如下:

先生之行,在孝与慈。先生之学,在书与诗。先生之才,经济匡时。弢悔恬退,世莫之知。知之深者,非元伊谁?丸丸宰木,罔道具宜。爰伐乐石,载此铭词。[10]

可见,在体裁上,清代的墓志铭确实有骈散并行的现象,不过有些墓志铭是在“志”和“铭”中分开使用的,也就是“志”为散体,“铭”为简体,并非全部在“志”或“铭”中骈散并用。

内容上,王行的《墓铭举例》概括了墓志铭主要记载的内容:“凡墓志铭书法有例,其大要十有三事焉。曰讳、曰字、曰姓氏、曰乡邑、曰族出、曰行治、曰履历、曰卒日、曰寿年、曰妻、曰子、曰葬日、曰葬地,其序如此。”[11]不过,在阮元的墓志铭中,对妻的叙述较为详尽,但是关于葬地,多数墓志铭都未有记载,除此之外皆有。

另外,墓志铭历代流传下来“隐恶扬善”的书写特点,在阮元的墓志铭笔下得到保持,不过对“恶”,阮元并未尽“隐”,在阮元将唐仁埴因为失察被停职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也写在墓志铭中一例,就可见一斑。

风格上,如上文所提,清代的墓志铭多吸收小说创作的范式,通过一些细节来衬托逝者的个人形象。阮元所写墓志铭中,就喜欢借用他人之口来衬托逝者的性格特点,如《赐按察使衔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柘田唐君墓志铭》中“幕中诸老宿佥曰:‘此名家千里驹,殆有宿根乎”[12],该句就是阮元借用“幕中老宿”之口,侧面表达出逝者唐仁埴年少时的聪慧机敏。

(三)墓志铭体现出的阮元思想价值

作者在写墓志铭的过程中,一般来说个人情感的表达比较充沛,这些情感会对某些人的为官、学术等方面做出品评,这些品评往往会夹杂着作者的偏向性表达,借此可以探析作者的思想特点。

在教育方面,阮元重视书院教育,并认为学问出众并非一定要考取功名。逝者中,凡是有书院教育背景的,阮元都会在墓志铭中提及,如《杭州府西海防同知路君墓志铭》中写道:“每课书院,皆捐廉以资膏火”[13],《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陈君墓志铭》中写道:“尝主讲仙游、龙岩、邵武、漳平、上杭书院,皆有经法,弟子多举科名者。”[14]对待科举,阮元认为即便参加科举没有中举,也可以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并非一定要以科举为标准,正如《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陈君墓志铭》中所记:“康熙己未、乾隆初年皆有鸿博科,儒术为盛,嘉庆己未虽非制科,然如张惠言、王引之、寿祺等,拟之前人,似无让也。”[15]

在學术思想上,阮元借《吏部左侍郎谢公墓志铭》中谢墉之治学方法表达了自己对小学研究的观点,阮元在小学的研究上赞同谢墉“依据许氏而更溯其本”[16],也就是说,阮元认为在小学研究上,音韵、文字、训诂三者,文字学为最根本。

另外,在阮元写的九条墓志铭中,其中七条墓志铭的对象都是有为官背景的,在墓志铭中,阮元无一例外都对他们几人的为官品格进行称赞。阮元称钱汝鼎“绝意进取”,在“度田”中“夙夜经营、不辞劳瘁”[17]。对与自己一同在浙治水的下属路錞,阮元称其“廉静笃实,善治民”[18]。沈业富断案公正、防疫有方,阮元称赞其“饱民之饥,疗民之病。以史断狱,以道出令”[19]。可见,在为官方面,阮元注重官员的实干精神,这与阮元在汉宋之争中认为治学应当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思想相契合。

五、结语

综上,《揅经室集》中的墓志铭类文献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史料补充价值。墓志铭的书写越来越接近人物志的编修,使得研究墓志铭类文献就可以对相关人物及事件史料的缺失进行补缺。其二,探究清代墓志铭演变的价值。即体裁上,散骈并行,“志”为散,“铭”为骈;风格上,多吸收小说创作的范式。其三,墓志铭体现出的阮元思想价值。教育思想上,阮元不囿于科举,注重书院教育;学术思想上,阮元注重小学的研究;为官思想上,阮元注重官员实惠及民的实干精神。

参考文献:

[1]沙志利.《揅经室集》版本初探[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02):49-54.

[2](清)姚鼐纂集,胡士明,李祚唐标校.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

[3]杨天宇撰.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548.

[4][9]陈蕾,王婷婷.宋金以来墓志铭文体嬗变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27-32.

[5][7][8][10][12][13][14][15][16][17][18][19]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6:516,510,510,399,510,525,501,

501-502,428,516,525,492.

[6](南朝梁)刘勰著,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142.

[11](明)王行.墓铭举例[O].影印本.

作者简介:

王庆朕,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阮元墓志铭
西斋茶廊坐雨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尹源墓志铭》考释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墓志铭漫话
阮元学寿的启示
墓志铭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