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明晰和掌握这些伟大精神诞生的时代背景、本质内涵、时代价值,有助于将其内化为自身成长发展的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互动视频,亦称交互式视频,是一种将交互体验融入线性视频的新兴影视形式,如今,全媒体时代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动视频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提出将互动视频这种新兴视频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中,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具体办法是利用B站开放互动视频制作权限,制作互动视频《渊子崖》,在临沂大学推广试点,探讨思政教育与互动视频融合的可行性。
文章分析了互动视频的特性优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思政教育与互动视频融合的路径,并以临沂大学的学生为教学个案,证明互动视频在思政教育中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可为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提供新思路,为互动视频在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用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体验式教学;路径;互动视频;临沂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3-017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思政教育与互动视频的融合路径研究——以临沂大学思政教育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310452053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2022年7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突出实践导向,不仅是坚持开门办课、树立大思政观的切入点,也是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需要着眼新时代、立足小课堂、善用大课堂,切实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引领力、穿透力、向心力[1]。
(一)大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实起来”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大思政课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拓宽了视野:思政教育要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思政教育内容“实起来”。
(二)全媒体时代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活起来”
全媒体时代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5G技术的出现让高校思政教育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在新技术的助力下,虚拟现实技术(VR)、全息影像技术等迅速发展,而5G技术的“万物互联”为参与者提供了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其生动的虚拟场景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让学生直观感受、具象化理解,最终获得更深刻的心流体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新兴影视形式——互动视频
互动视频诞生于197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亦称交互式视频,是一种将交互体验融入线性视频的新兴影视形式。按照线性和非线性可分为传统式、体验式、剧情式和测试式四种。传统式是在传统视频形式上增加选项,但用户的决策并不影响内容走向;体验式是开发者设定一个主人公,用户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进行决策,用戶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测试式利用互动视频特性,让用户在感兴趣的话题中测出答案,是唯一的非线性叙事;体验式采用多线叙事,每一条线都有完整内容,剧情密度较单线体验式更契合当下社会人们娱乐碎片化的特点[3]。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配方”陈旧的问题,教学方法存在吸引力和亲和力不足的问题[4]。从教师来看,部分教师存在开展思政教学意愿不强的问题[5]。从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侧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贴合不够,为此,需要立足实践,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去除重复老旧的知识,将鲜活的教学案例搬进课堂。全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高校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样,高校思政教育要提升吸引力,就要回应学生需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全媒体时代发展步伐开展教学。
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回应高校学生需求,并且让思政教育内容上“实起来”、形式上“活起来”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互动视频与体验式教学
情感认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动力。情感认同属于关系心理学的范畴,体现为主体本身情感上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力,是建立合理行为的前提[6]。而产生情感认同需要一定的环境或经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互动视频具有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体验式教学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经历”[7]。赵晓辉指出,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或对过去经验的再体验,引导体验者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教学方式[8]。在互动视频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需要搜集资料,明晰内容原型的诞生背景、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随着深入了解唤起共鸣,产生情感认同,将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驱动力。
高校思政教育并非单向灌输式教育,是双向启发式教育。互动视频融入思政教育分为三部分:一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二是学生制作互动视频,在剧情编排中获得体验感;三是网络展示互动视频,受众获得思政教育的新体验。以思政教育为目的的互动视频对内容的真实性、丰富性和严肃性要求极高。在参观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厘清革命历史的时间逻辑、理论逻辑,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内容的熟悉程度。学生制作互动视频分为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两部分。教育者有制作互动视频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互动视频的创作。而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影响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产生由内而外的主动选择,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极大效果。
2019年B站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平台引进了互动视频,以B站为主要平台展示互动视频迎合大学生心理需求,让“分享”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9]。笔者分析了近五年发布的互动视频,发现互动视频主要应用于娱乐,少数学者将互动视频应用于教学。例如,从需求分析、设计思路方面研究互动视频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10]。
在以革命历史为内容的35支互动视频中播放量最高的是人民日报发布的《【互动视频3A大作】剧情高能!如果生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抉择?》。截至2023年11月30日,播放23.2万次,转发4441次。其他用户发布的同主题互动视频的播放量并不理想,如播放量排名第二的《<百年党史之选择>抗美援朝种子山篇》(中国长安网发布),播放9837次,转发51次。发布相关主题的博主中仅有三位是官方账号,其余皆为个人账号,且并非专门制作互动视频的博主。B站博主“打泥泥”,B站新星UP主,是一位在互动视频领域耕耘的博主,拥有236.7万粉丝,获赞1158.4万,单支视频最高播放428.7万次,最低播放5.3万次。高校可鼓励学生共创账户,将学生制作的互动视频集中起来,提高播放量,扩大思政教育受众范围。
用活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同时,也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1]。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最好平台,打好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攻坚战,关键在课堂。要明确互动视频属于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辅助手段和延伸教学[12],思政教育的主体仍在课堂。在展示互动视频后,教育者要回归课堂主阵地,开展互动视频交流分享会,激励学生继续参与思政实践,实现教育实践最大化。
(二)互动视频实现思政教育话语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斯图卡特·卡德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概念,旨在利用人类的视觉能力去理解抽象信息的意涵。现阶段高校大多以开设通识必修课程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教材以话语叙事为主。相较于图像,话语的叙事方式更加抽象,且大量的话语叙事会让学生感到疲惫。
互动视频侧重以直观方式传达抽象的文字内容,通过视觉表现和交互技术实现同时察看、探索和理解大量的数据信息[13]。如笔者在互动视频《渊子崖》中呈现的渊子崖保卫战中使用的“五子炮”。采用图像的叙事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呈现五子炮及其使用方式,学生在了解渊子崖保卫战历史的同时也可深入了解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武器。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师设置的特殊情景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14]。该模式主张在情境中练习和模仿来实现教学目标。该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情景性原则,即通过新情景导入教学内容,并在情境中操练。在制作旨在实现思政教育的互动视频时,以历史事件为原型,设置契合时代背景的角色视角,让视频观看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体验。情景教学法还有参与性原则,一方面重视情景创设,在感悟中学习;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受,通过联系学生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15]。二者建立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互动视频利用图像、声音等刺激物,重新诠释了思政内容在“语言文字世界里的呈现形式”[16],营造令人陶醉的氛围创建感知,以影像性的动态效果营造沉浸性体验氛围,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也是传播对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场域已经从学校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舞台,思政教育的受众也应从在校学生扩大到全社会成员。思政教育以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为目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承担这份时代责任。
在讲解互动视频制作方法之后,鼓励学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以中国革命先烈为原型,以互动视频为形式,用新技术向全社会讲述中国革命历史。
参考文献:
[1] 李佩.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10):8-14.
[2]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3] 张致远.互动视频国内文献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3):72-74.
[4] 赵志业,赵延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逻辑理路与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5):61-68.
[5] 吴凤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34-39.
[6] 刘晓明,马春玲.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重视情感认同[J].人民论坛,2018(23):136-137.
[7]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8] 郑玉莲,曹浩.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7(3):52-54.
[9] 范小青.网络时代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51-52.
[10] 李瑞.互动视频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11] 刘艳婷,周红燕,艾施荣,等.党史文化融入工科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才智,2022(36):26-29.
[12] 漆勇政,张贵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史教育的意义、原则和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140-144.
[13] 陈焱松,王之纲.基于科学可视化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展示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2(1):113-118.
[14] 钟学敏,刘翠英.情景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2,15(23):28-30.
[15] 宋晓航.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对外汉语“唐诗教学”课程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6] 王美雨.车王府藏曲本清代词汇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344.
作者简介 苏博文,研究方向:短视频与国际中文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