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生态治理研究

2024-04-05 11:06袁亚芹
种子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治理生物防治

袁亚芹

摘 要:草原不但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草原上的昆虫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草原虫害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方案,以期能够有效地控制草原虫害的发展。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生态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

关键词: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生态治理

草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资源之一。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的发生,草原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昆虫种类,这些昆虫不仅对草地植被生长造成了影响,还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草原虫害,还可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中,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同时,还要做好生态治理工作,以此实现草原的稳定发展。

1 草原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草原退化严重

草原虫害严重会对草原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草原退化的加速。草原退化是指草原在长时间内没有受到有效的恢复管理,其土壤结构逐渐失衡、水分流失、养分积累不足等情况出现。在牧草返青时,害虫就开始出现并迅速繁殖,这使得草原的生产力下降,甚至会导致草原的死亡。大量的牧草被害虫啃噬后,就会形成大片裸露的土地面。这样的状况会进一步加重草原退化的程度,使草原失去原有的功能。因此,要防止草原虫害的发生,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草原的恢复管理[1]。

1.2 气候条件适宜害虫生长和繁殖

草原环境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空气新陈代谢旺盛,有利于害虫的繁衍和扩散。此外,一些特殊的气象条件也会促进害虫的繁殖。例如,干旱、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引起大规模暴发。春季降水的季节更利于虫卵的孵化,夏季气温升高则容易引发害虫的暴发。并且在风季虫卵还会随风吹散,更大范围的蔓延,所以对于草原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

1.3 过度放牧

目前我国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过度放牧不仅会造成草场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会使得草地上的营养成分消耗殆尽,从而降低了草本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过度放牧也增加了草地的易受侵害的风险。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遭到了破坏,导致草坪变得贫瘠,因此就难以支撑动物的生活需求。

2 草原虫害造成危害

2.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草害肆虐会对草原产生极大的危害,使得草本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当草本遭受损害之后,草本的营养含量将会大大减弱,草本的质量也将随之下降,失去了草本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严重时会造成寸草不生,使草本的覆盖层消失,地表暴露,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

2.2 对畜牧业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尤其肉牛业更是成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但是,草原虫害却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草原虫害不仅会直接威胁到畜群的健康安全,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着畜群的生产能力。如果草原虫害严重,害虫数量过多,那么就可能导致牲畜的死亡率上升,从而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2]。同时,草原虫害还会导致牲畜的饲料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

3 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手段。它通过使用自然界本身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微生物,来代替化学农药等传统杀虫剂的使用。这种方式具有环保、低成本、高效的特点。同时,生物的防治技术也包括了人工培育和种植有益菌类的方法。

3.1 微孢子虫的引入

对于草原的生物灾害来说,蝗虫危机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类型。而针对这种类型的灾情,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叫做“引进微孢子虫”的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指将一种名为“蚜虫寄主”的昆虫种群引入到当地的草原上。根据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发现微孢子虫的体积虽然很小,但是在它们进入体内后却会产生出一种叫做“蚜虫寄主”的有害昆虫。这种昆虫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根据实验数据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技术来应对本地区的蝗虫危机。当然,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

3.2 植物提取苦参碱

该种生物防治技术,是完全由植物中所含的苦参碱来完成的。苦参碱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野外环境中,苦参碱可以通过植物的分泌途径释放出来。而对于草原虫害而言,这种生物防治技术则是通过向草原施加一定量的苦参碱溶液来达到防治的效果。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表明,每公顷草原使用适量的苦参碱液,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草原虫害的发展。同时,这种生物防治技术还能够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苦参碱的浓度较高,如果不注意剂量的掌握,可能会对人体和野生动物带来不良的影响。

3.3 病毒生物防治技术

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实验表明,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类可以有效防治草原虫害的生物毒素。这种病毒主要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毒性。将芽孢杆菌与该种杆状病毒相融合,同时添加适当的载体蛋白,就能够制备出一种称为“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喷洒或者撒播,以达到防治草原虫害的目的。根据实验数据表明,防治毛虫的效果能达到近85%以上,防治白粉虱的效果能达到80%以上。同时,这种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3.4 抗生素的生物防治技术

一种能够让草原虫害发生身体麻痹进而导致其死亡的抗生素被称为“抗生素生物防治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将抗生素加入土壤中,然后通过灌溉的方式将其输送至作物表面。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的乳油能够将防治的效用值提升到了90%左右。如果将阿维菌素乳油喷洒在草原上,可以有效地防止草原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这种生物防治技术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因为它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可实现防治目的。

3.5 生物天敌控制技术

对于草原发生的生物灾害来说,如果采收前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生物天敌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草原虫害防治领域。随着生态保护,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来的。大部分存在于草原蝗虫的多发地区,以蝗虫为代表的昆虫已经成为草原上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技术——引入蚜虫寄主。这个方法就是把蚜虫寄主引入到当地的草原上,这样一来就可以消灭当地的大量蝗虫[3]。

4 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是推进草原虫害防控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关于草原虫害防治方面的相关法规和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使得一些相关防治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监管机制。主要体现在监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虽然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草本害虫防治的法律法规,但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支持。另外,缺乏部分生物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并且基质肥料的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都给草原虫害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2 缺乏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标准体系的持效性

标准体系的持效性是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草本害虫防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尚需加强。目前,草本害虫防治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草原保护的标准建设投入不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力度不足。标准制定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标准制定程序过于复杂,缺乏灵活性。标准制定程序缺乏公开透明度,缺乏公众参与。另外,草本害虫防治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度也不够严格,标准的监督不到位,标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4.3 农牧民标准化意识薄弱

由于标准化示范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农牧民社会,他们对标准化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对标准化的要求不高。而且,农牧民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标准化的理解也各异。因此,要使标准化得到更好的推广和贯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外,缺乏双语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对农牧民的组织管理能力有限,标准化教育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强。

5 草原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生态治理的有效方法

5.1 进一步完善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标准体系

加强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逐步完善草本害虫防治标准体系,并加大标准体系的宣传力度。同时,应注重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和改进,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变化。首先,制修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显。同时,内容简明清晰,便于理解。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搭建,建立统一的草原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例如,针对草原虫害防治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强标准的实施、编写、修改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标准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大对投入品的监测力度,全面完备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加深农民群众的认识和认同感。例如,在标准体系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草本害虫防治标准。在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最后,要强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确保标准化成果的長期稳定运行。例如,在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切实落实标准化责任。在标准体系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注重标准体系的科学设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5.2 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环保高效的虫害防治氛围

为了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对草原虫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比较任何一种虫害防治技术,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在环保、有效等各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进行草原虫害防治时,应当采用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配合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利用草地复绿技术的同时配合草地改良技术的应用等等。地方政府部门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向广大市民普及草原虫害防治的知识。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自觉践行节约用电、少开车、垃圾分类等生活方式。同时,将生物和生态防护的技术优点做系统的宣传,通过科普活动,让大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价值。政府部门通过扩大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培训,并且结合实际需求,为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大对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以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认真实施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提高了草原虫害防治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另外,还应注意草地复绿技术的合理选择,尽量减少草地翻耕次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同时,采取有效的草地改良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5.3 创建快速专业的防治团队,更快速专业高效的防控虫害

快速专业的虫害防治团队,在虫害频发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草地复绿技术而言,草地复绿后需要及时修剪杂草,保持草地整洁。同时,还需要定期施加有机肥料来维持草地营养均衡。首先,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虫害的发生情况,强化草地复绿技术的推广,加快草地复绿的速度。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草地复绿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和认同感。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草地复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使其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一支快速专业的防治队伍,该队伍由多名专门从事草原虫害防治工作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超的技能。其次,鼓励防治团队多使用生物和生态治理技术,重在预防,减少草地复绿后的病虫害发生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草地复绿技术的合理选择,尽可能减少草地翻耕次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例如,增强防控队伍防治虫害的生态理念,培养全员参与防控的意识。加强防控队伍的科技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防控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防控队伍的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防控队伍的人才配置和激励机制。加强防控队伍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协调,形成防控队伍协同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白玛才吉.草原虫害的生物和生态治理分析[J].畜牧业环境,2019(12):30.

[2]王凤芝.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9):51-52.

[3]张娜.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J].现代畜牧科技,2019(4):30-31.

猜你喜欢
生态治理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生态治理中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定位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