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关键,特别是隐喻这一语言现象在不同文化间的传递更显重要。随着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对英语文学中隐喻元素的正确理解与传达。隐喻作为文学语言中的精髓,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有效的隐喻翻译策略对提升翻译质量和文化交流的深度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英语文学隐喻范围研究不仅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也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文学;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5-006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5.022
一、前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与翻译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英语文学作品的隐喻元素因其文化特性和表达深度而成为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饰手段,更是文化传达和思维方式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理解和翻译处理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策略,不仅能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也对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隐喻的深层含义与多元分类
(一)隐喻的深层含义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语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深层含义远超文字表达。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辞手法或语言装饰,能够凝聚和传达作家的深刻思想和独特情感。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通过比拟、暗喻等方式,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使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具象化、形象化,从而加深读者的理解和感受[1]。隐喻能够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深邃的哲理,通过非直观的描述方式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此外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独特驾驭能力和创造力,展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对隐喻深层含义的准确理解和传达,对于保持原作文学价值和审美特色至关重要。
(二)隐喻的多元分类维度
在英语文学中隐喻的分类具有多元性,各自展现了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思维方式。
“并列隐喻”通过并列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象征,如在Shakespeare的作品中常见的“生命是行走的影子”(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此隐喻并列了“生命”与“行走的影子”,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虚无和短暂;“修饰隐喻”通过描述性语言增强主题的表现力,如“他的眼睛是燃烧的火焰”,此处“燃烧的火焰”修饰“眼睛”,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强烈和激烈;“注释隐喻”则在文学作品中用以解释或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通过隐喻的方式对主题进行注解或解释,如“忧伤是深夜的寂静”,此隐喻通过夜晚的静谧来注解“忧伤”的深沉与广阔;“复指隐喻”涉及多层次的意象和指向,通过多重隐喻的叠加,增加了文本的复杂性和深度,如“爱情是海洋中的风,是风上的帆”,这里“海洋”“风”和“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关于“爱情”的复杂隐喻。
不同隐喻类型不仅丰富了英语文学的表达方式,也为跨文化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挑战,要求翻译者准确理解其深层含义,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文化中的恰当表达[2]。
三、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的多重影响
(一)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对隐喻翻译的深刻影响
在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的过程受到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深刻影响。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感知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理解[3]。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时,翻译者必须深入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言文化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隐喻如“时间是金钱”(Time is money)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时间可能更多地被视为循環、绵延的,与精神性或宿命论相联系。因此在翻译这一隐喻时,如果直接翻译为“时间就是金钱”,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文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意涵;再如,将英语中的“破冰者”(ice-breaker)翻译为其他语言时的挑战。在英语中,这一表达用于描述打破沉默或尴尬的行为或话题,然而在没有海冰文化背景的国家,这一隐喻可能无法直观理解,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背景进行适当的转化。此外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还体现在对隐喻深层含义的感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文化经验和认知框架,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解读。这就要求翻译者不仅要具备语言的准确性,还需要具有跨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能够灵活地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确保隐喻翻译既忠实原文,又贴近目标文化的语境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二)思维逻辑方式差异对隐喻翻译的独特影响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隐喻翻译受到思维逻辑方式差异的独特影响,这主要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认知和推理方式的多样性。在西方文化中,思维逻辑往往偏向线性和分析性,强调逻辑性和明确性;而在东方文化中,思维逻辑更多体现为整体性和融合性,注重情境和直觉[4]。
例如,英语文学中常见的隐喻“航行在生命的海洋”(sailing in the sea of life),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理解为人生旅程的探险和挑战,强调个人奋斗和目标导向;而在东方文化中,相同的隐喻可能被解读为顺应自然和宿命,更多强调生命的自然流转和和谐。因此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需要灵活处理这种隐喻,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再如,英语中的隐喻“攀登知识的山峰”(climbing the mountain of knowledge)。在西方文化中,这通常象征着知识获取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努力,突出了个人努力和成就感;而在东方文化,相同的隐喻可能被理解为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深入,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智慧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隐喻的意义,还要考虑如何使其在目标语言文化中保持相似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思维逻辑方式的差异对英语文学隐喻的翻译产生了独特的影响。翻译者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需充分考虑这一差异,通过对原文隐喻深层含义的理解和目标文化思维习惯的适应,实现隐喻在不同文化间的准确和有效传达。
(三)地域文化环境差异对隐喻翻译的广泛影响
在跨文化视角下,地域文化环境差异对英语文学中隐喻的翻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5]。地域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表达,包括了特定地区的历史、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文中隐喻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也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例如,英语文学作品中常用“雨后春笋般涌现”(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after the rain)这样的隐喻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增长和发展。在西方文化中,这种隐喻反映了自然界生长的旺盛和无序。然而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在农业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一隐喻可能会被理解为自然界顺应季节变化的规律性和和谐性。因此,在翻译时如何处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隐喻既保留原文的意境,又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接受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地域文化环境对隐喻的理解和接受也有直接影响,以英语文学中的“黑暗是邪恶的象征”(darkness as a symbol of evil)为例,在西方文化中这一隐喻通常与宗教教义和历史传统相联系,暗示着邪恶和不幸;而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特别是那些在历史和宗教传统上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地区,黑暗可能被视为宁静、神秘或者是新生的象征。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翻译者需根据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隐喻的正确理解和有效传达。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隐喻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的直接意义,还要深入理解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兼顾原文和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沟通。
四、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策略
(一)注释喻体形象:实现信息等值转换
在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策略中,“注释喻体形象”以实现信息等值转换是一种关键方法。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注释来阐释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在文化和语境上准确理解隐喻的原始意图。此策略的应用旨在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意涵,同时使翻译文本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具有等效的感知和理解[6]。例如,在翻译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时,原文中的隐喻“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被译为“厄运之矢和风暴之石”。在此隐喻中,“slings and arrows”象征着命运的无情打击和人生的艰难挑战。若直接翻译可能难以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所理解,因此,在翻译中加入适当的注释,解释这一隐喻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哲学意义,便成了实现信息等值转换的关键;再如,在翻译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文中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如“海的心脏”经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奥秘和深邃的情感。在中文翻译中,如果仅仅字面翻译为“海的心脏”,可能无法充分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因此,适当的注释,如解释这一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对于帮助读者理解原作的深层主题和情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注释喻体形象”策略在跨文化的英语文学隐喻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帮助目标语言读者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深入理解原文的隐喻和象征,也保持了原作的文学魅力和文化深度。
(二)转化喻体形象:实现信息对等表达
在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的跨文化策略中,“转化喻体形象”以实现信息对等表达是一种关键的方法,涉及将原文中的隐喻转化为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相同或类似效果的表达,从而保证信息在两种文化间的等效性,要求翻译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隐喻含义,还需对目标文化的接受方式和文化特性有充分了解[7]。以《圣经》中的隐喻翻译为例,原文中的“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难以理解,因为葡萄树在这些文化中并非常见象征。在翻译成中文时,可能将其转化为“我是树干,你们是枝叶”,这样的转化既保留了原文隐喻的核心含义,即紧密的依赖和联系,又使之更贴合中文读者的文化认知和接受习惯;再如,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翻译,原文中的“所有的世界都是舞台,所有的男女仅仅是演员”(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在翻译成中文时,考虑到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特点,可能将其转化为更符合东方文化背景的表达方式,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样的转化既保持了隐喻的本质意义,又使之更符合中文读者的文化理解。通过适当的转化,翻译者能够有效地跨越文化障碍,实现隐喻的有效传达,保证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感受。
(三)回找喻体形象:实现信息准确传达
在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的跨文化视角中,“回找喻体形象”的策略致力于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回溯原文隐喻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社会背景,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忠实地反映原文的深层意义。这一过程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对原文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8]。例如,在翻译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时,书中充斥着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相关的隐喻和象征。如原文中对密西西比河的描述不仅僅是地理特征的描绘,更寓含了当时社会的种族隔离和阶级冲突。在将此类隐喻翻译成其他语言时,翻译者需深入挖掘这些隐喻所代表的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确保翻译能够准确 地传达原作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再如,在翻译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时,书中对英国乔治时代的细致描写涉及大量与当时社会风俗和阶层结构相关的隐喻。例如,对社交舞会的描写不仅仅是生活习俗的描述,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性别角色。因此,翻译时需对这些隐喻背后的英国特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真实反映原文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者能够更有效地桥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理解。
五、结束语
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元素的跨文化翻译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对隐喻理解和翻译具有显著影响。通过采用注释喻体形象、转化喻体形象和回找喻体形象等策略,翻译者能够有效地跨越文化障碍,实现隐喻的精确传达。有助于增强了目标语言读者对原作文化背景的理解,丰富了全球文化交流的层次。因此,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语文学隐喻翻译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着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倩.基于跨文化视域的文学作品英语翻译技巧分析[J].现代英语,2022(09):61-64.
[2]林启磊.跨文化视角下英语影视文学翻译的原则与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12):96-98.
[3]周佳雯.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问题及对策研究[J].芒种,2022(09):99-101.
[4]严丹.跨文化视域下英语影视文学作品翻译的原则与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40):166-168.
[5]连晓华.美学视角下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处理策略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22,34(02):94-99.
[6]李博.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海外英语(上),2022(07):59-61.
[7]吕世生,汤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经典价值跨文化翻译阐释——以黄必康仿词全译本为例[J].中国翻译,2022,43(03):131-138.
[8]王文改.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汉字文化,2022(10):143-145.
作者简介:
何彩洪,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