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了“一带一路”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关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出“一带一路”视野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实现文化共同繁荣。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5-0007-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5.002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大思政课视角下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YKYS015)。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的价值理念和哲学思想,是与各国进行友好沟通的桥梁,也是各国正确认识中国的有效途径,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价值[1]。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因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思路和有效措施,是当前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任务,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一、“一带一路”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国家领导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國与相关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和平发展理念,与周边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推进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能够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的思想和价值理念,让世界各国了解丝绸之路的真正含义,了解打造“一带一路”的真实用意,消除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还能够加深各国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从而认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思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向世界。“一带一路”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途径,各国在经济、政治交流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也会不断创新和融合,使中国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光辉。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积淀,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能够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也引起了部分国家的误解[2]。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够让世界各国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理念的认可,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
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重视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开始重视国家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能够在文化交流中进行碰撞和融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向沿线各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融合,能够将文化渗透到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以文化影响各国之间的关系,推动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内容,而文化产业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文化内容、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打造全新的传统文化产业结果,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围绕传统文化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并依托“一带一路”打造文化产业销售渠道,把握其中所蕴藏的商业机会。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沿线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达成共识,才能向共同的目标出发。但很多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这是中国想要实施霸权主义的信号,难以形成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的体现,通过文化交流能够实现思想层面的交流,使世界各国从思想上认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营造和谐、友好、平等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繁荣。
三、“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意识较为薄弱
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结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方案,加强传统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积极引导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贸易方面[4]。这种情况下,即便响应国家援外政策,帮助沿线国家修建学校、医院、道路等,但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导致有些人难以理解中国援外的真实意图,甚至曲解中国的友好行为,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缺少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思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更侧重于快餐文化,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时,为了让世界各国快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迎合国外人民的文化喜好,通常只选择传统文化较为表层的内容。例如,国外大部分人都知道茶、戏曲、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茶文化中处世哲学,不了解戏曲中的价值追求,不了解传统武术中的忠义。而这种缺乏内涵的传统文化建设,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但也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和传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途径较窄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向世界各国传递我国的价值理念,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建设和传播路径,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方式相对单一,文化传播途径也不够多样,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速度。例如,我国主要依赖于国内外的文化交易博览会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或通过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开展文化交易等途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速度和效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缺少人才支持
文化专业人才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有助于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人数在持续增加,但大部分文化建设工作相对简单,文化附加值较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相对较弱,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缺少专业化人才。文化类学科建设始终是我国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文化专业人才数量远达不到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以非专业人才为主,影响工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
其次,缺乏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要与国外相接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这就需要懂得国际文化和语言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来看 ,大部分从事文化建设的人员并不具备国际知识和语言素养,对国外人民的思想不够了解,无法为传统文化建设提供好的建议和想法。
最后,缺乏创新型人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要在交流和融合中,结合“一带一路”和新时期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但大部分文化建设人员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途径
(一)完善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机制
“一带一路”视野下,想要加快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文化建设意识,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性,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方案,做好长期规划,并认真落实各项文化建设工作。
首先,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各省市、地区认识到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中。
其次,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中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实际需要和偏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要重视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播,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创新。
(二)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且每一项中国传统文化背后都蕴藏着历史发展、思想价值等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中国智慧,并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有利于加深国外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5]。一是,相关部门及工作者要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点,然后打造优质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背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入当代文化特色,打造全新的文化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
(三)拓宽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和途径,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因此,相关部门及文化建设者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文化建设途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通过搭建集资源配送、文化交流、文化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设平台,能够为传统文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其次,与文化机构合作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出版社、影视机构、剧团等拥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专业人才和设施,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因此,要善于借用文化机构的平台,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质量和效果。最后,高度重视新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应用,研发数字出版物和新媒体视频,开拓新媒体建设和传播渠道,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四)加強中国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需要更多既具备文化专业知识,又了解国际文化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研究的地方人才。因此,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团队建设,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优化挡墙团队的人才结构,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首先,高校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未来发展调整高校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为“一带一路”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培养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人才断层的现状。
其次,重视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创新性不足,因此可以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为我国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最后,重视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积极作用。很多民间传统文化组织中的人才不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具备了管理者的素质,且借助于民间组织的形式可以解决很多政府等官方不便解决的问题,能够有效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所以,我国政府一定要注重对民间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重用,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我国为加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合作,促进各国和平共处而提出的战略方针,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中华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者要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拓宽文化建设路径及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凝聚沿线各国合作共识,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走向和平、走向发展、走向共赢的通途。
参考文献:
[1]刁玉萍.“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91-192.
[2]罗春秋,马媛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逻辑辩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5):52-56.
[3]霍咏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8):7-10.
[4]胡笛.论“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时代报告,2021(02):96-97.
[5]张雅雯.刍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4):162-165.
作者简介:
赵杰民(1982.3-),男,壮族,广西大新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