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构建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升路径探索

2024-04-03 21:37:01朱旻媛
新楚文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

【摘要】生态文化构建是复兴和创新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应然定位与必然选择。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文脉赓续传承的鲜亮标识,也是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文化代表,承载着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文化强国的厚重底蕴。基于生态构建视角提炼宋韵文化当代内涵特质,以期能在充分了解宋韵文化国际传播要素的基础之上,针对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现存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旨在通过统筹多方资源、定位受众群体、丰富传播路径、构建传播矩阵等手段,加强宋韵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宋韵文化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关键词】生态构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5-0074-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5.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生态构建及量化反馈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升研究”(项目编号:Y202352647)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协同发展,是人类在制度、精神和物质层次实践的文化总和与理论向导。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站在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兴衰的高度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亦有明确要求,主张“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这些重要论述与政策文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国内文化传播生态体系构建的有效完善命题,并将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之实践,提上了浙江特色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创新的日程。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古代文明最辉煌的时代,绵延三百多年的宋代文化,将中华文明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延续千年的文明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今,提及浙江文化名片,一定少不了独具特色的千年宋韵文化。恰是因为宋韵文化的“知名度”与“高度”,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努力将宋韵文化打造成浙江文化金名片,以期能推动浙江文化繁荣、产业兴盛。基于此,本文拟在生态构建视角下,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价值理念,对宋韵文化的生态内涵进行深层解读,对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升路径进行深度探析,致力在系统了解其生态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健全符合当代价值取向的国际文化传播模式,扩大宋韵文化国际影响,助推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一、宋韵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一)宋韵文化的内涵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阶段,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学术繁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人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造就了一座“文化高峰”。而宋韵文化正是产生于宋代,包含: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学术思想领域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它集结了思想、经济、生活、社会、文学、建筑、科技等多种形态,需从多个维度予以阐释:

从生态维度理解宋韵文化:从先秦儒家古圣先哲“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文化言论阐发,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观的积极表述,生态构建实践自古延续至今。对于宋韵文化来说,其优秀的文明元素、鲜明的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也具有鲜明的生态特性。具体来说,其蕴含的多元包容、开放自信,在宏观上利于加速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其背后体现的道德规范、审美情趣,能在中观上促进国际文化传播秩序结构优化。其饱含的独具匠心、创新活力等要素,可在微观上赋能传统生态文化观念的继承发扬,促进宋韵生态思想的鲜活表达及跨文化传播。

从物质维度理解宋韵文化:任何文化的精神内核都需要借助物质展现,人们通过物质形态才能更加深入了解精神实质。宋韵文化赓续传承、创新发展,呈现出科学、艺术、书法、陶瓷、纺织、建筑等多种形态。例如,书法艺术上,宋代以行书名世,《松风阁诗帖》《蜀素帖》《山居帖》等均为传世名作。科学技术上,宋代的科技在当时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航海技术、罗盘针的发明、火炮的发明等。

从美学维度理解宋韵文化:“宋韵”概念一经提出就指向了文化美学的内涵。宋代的美学广泛存在于宋人的诗词书画、建筑园林、社会生活等各种意象之中。社会生活方面,点茶之妙、插花之趣、焚香之雅、挂画之道称之为“宋人四艺”;诗词书画方面,宋代“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推进了文学审美;建筑园林方面,宋代园林设计讲究移步换景,以风雅为基调。从方方面面看,“宋韵文化”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审美观念方面上升到了更高层次。

从价值维度理解宋韵文化:“宋韵文化”不仅包含文学艺术的风韵,也包括宋代人格气象的神韵。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宋代人的政治使命感。同时宋代也产生了岳飞、文天祥等为代表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士;涌现了范仲淹、王安石等学者型文学大家。读书人以国家社会为自己的终极关怀,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多方面激发了宋代人文化自主、文化自信的性格。

综上所述,“宋韵文化”包含的物質文明风韵、生态文明雅韵、精神文明神韵,全方位多层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整体风貌和文明品格。我们要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营造适合大众的语言生态环境,讲好中国故事,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宋韵文化的特质

地域特质: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集中反映了宋代的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审美情趣等。它虽然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是历经千年而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但不可否认,宋韵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质,是最具江南气派和浙江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之一。基于生态构建加强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意在让宋韵文化不仅在本土持续产生影响,更要让国际社会和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同样感知到宋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特质:宋韵文化以宋代文化为代表,从思想、制度、社会、文化意识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风雅精致的文化气象。政治的内涵、历史的况味,让宋韵文化成为浙江的鲜明可辨的文化标志。基于生态构建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注入历史智慧和人文韵味,为增强杭城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精神特质:从基于生态构建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诉求看,提炼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是首要之举,可以体现宋代文化内在品质和时代特质的精神谱系是构成宋韵文化神韵的关键所在。从总体看,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包含六个部分:厚植于心的家国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垂名青史的历史使命感、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雅致的生活情趣和洞见人生哲理的能力。现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更需要年轻人用宋韵文化中的辩证思维看待世界,做正能量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更需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献身祖国伟大事业的发展。

二、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构成要素

首先,传播主体是影响传播系统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以往,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以语言交流学习、大型国际活动为媒介,传播媒介主要以国家、社会和个人为主。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国旅游兴起、网络社交发达,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可见,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也很容易融入宋韻文化的国际传播之中,以留学生、学者、华人华侨为传播主体,以寻求国外社会对宋韵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目标,进行国际传播。浙江有200多万浙籍侨胞,分布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侨胞可以成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小喇叭”。

其次,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少新的媒介形式,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比如《中国日报》、中国网、CGTN等主流媒体,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此外,发挥文化产品的媒介作用,解决术语翻译的缺失问题,优化宋韵文化的语言生态,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实景视听作品,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南宋社会状态,将宋韵文化传播出去,从而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在国际传播中,宋韵文化的传播对象非常广泛。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价值观念、民族传播有所不同,在宋韵文化的传播中必须考虑不同国家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更利于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从宋韵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看,宋韵文化的传播对象更偏向于年轻人,在传播中应关注当前流行趋势和年轻人的审美变化,加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针对性。

三、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分析

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志,浙江省对于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给予高度重视,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宋韵文化走出世界,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杭城的影响力。但是,“弱韵”的现象在很多国人心中根深蒂固,面对庞杂的宋韵文化体系,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传播内容单一化。宋韵文化汇聚了两宋时期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精神气质,其国际传播内容涉及宋代文化的各个领域,比如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艺、生活娱乐、士人精神等方方面面。但是,在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还主要停留在美学方面,对于科举制度、士人精神等方式时代先进性的内容传播得较少。重视宋代物质和精神成果的介绍,但是缺少宋韵文化个性特征的传播。重视对文化实体的展示,但对其背后蕴藏的时代背景、发展价值、工匠精神等描述匮乏。由于对宋韵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不足,传播内容单一,导致国际社会和海外友人对宋韵文化的认知较片面。因此,在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只有打破固有观念、丰富宋韵文化传播内容,才能使宋韵文化这张浙江金名片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二是,传播受众不精准。“价值传播+有效传播”才是精准传播,只有做到精准传播,才能体现传播效能,解决目前国际传播中存在的“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问题,切实提升宋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中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情境,才能寻求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共振点,才能做到精准有效。目前国内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相关论述多散见于资讯报纸且欠缺实证量化数据反馈,无法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全案策划提供来自国外受众的更为具体精准的数据支撑,导致国际传播效果不理想。

三是,传播途径局限性。在构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的过程中,离不开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要素。拓宽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对提升其传播效能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宋韵文化国际传播主要依靠新闻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主流媒体、文创传播等形式,对新媒体平台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宋韵文化国际传播尚未形成多种传播主体协同合作的声势,仍待深入思考如何能用符合新形势的语言向世界“转译”好宋韵文化核心内容,探索更多贴合现代人的时尚手法以讲好宋韵文化故事,让宋韵文化借力“出圈”。

四是,传播矩阵不完善。宋韵文化之所以在12-13世纪成为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文化范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茶叶、瓷器等商品的流通和贸易活动的往来频繁,使宋韵文化的社会文明和生活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商品贸易往来、文化活动往来、人员往来,都是宋韵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多集中于商品贸易,尚未建立完善传播矩阵,因此,应该在商品流通、销售交流、文娱潮流等方面下更深的工夫,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

四、基于生态构建的宋韵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一)统筹多方资源,提升传播效能

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特殊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传播宋韵文化不应局限于国内,还要依托国际融媒及传播平台优势,加大海外的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强化受众参与力度。这就需要做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顶层设计,统筹好多方的传播资源和宋韵文化资源,提升宋韵文化的传播效能。

1.聚集多方资源,寻求开放发展。宋韵文化具有中国气派,也是影响东南亚文化的核心文化,宋韵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要注重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一方面,鼓励各省市宣传部、文联等部门广泛动员本土专家、高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密切合作,结合宋韵文化特点,找准宣传点,匹配国际传播需要的核心位置,并关注各类国际传播量化指标和国别区域传播诉求,推进宋韵文化的传播。如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文章,切实发挥省宋韵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及高校外语院系的科研优势,推动《宋韵文化简读》《宋朝简史》等宋学研究高质量著作的外译。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在民间寻找有对外交流经验的主体,从东西方文化认可和人类共同体构建的视角,将富有宋韵元素的国际内容,融入文化交流中,无声中传播宋韵文化。如在书画国际交流中,将宋韵元素植入书画展中,有效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群众力量,扩大宣传效应。如借助网络明星、网红达人等,传播宋韵文化故事,同时挖掘国际文化交流新故事,融入宋韵文化传播中;发动海外华侨、留学生等,对宋韵文化进行广泛传播。

2.梳理宋韵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发展方向。宋韵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成立宋韵文化研究机构,举办各类宋韵学术交流研讨会,邀请宋韵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对宋韵文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并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古书记载与地质探测,对宋韵文化进行梳理归类,全方位解码宋韵文化传承基因。如宋韵文化的有形表现:南宋皇城遗址、德寿宫、清河坊历史街区等历史遗迹、宋韵博物馆等;宋韵文化的意义表现:将宋韵文化旅游线路、走读线路、研学线路串成链;宋韵文化的有声表现:古诗词、歌曲、戏曲等。通过挖掘、丰富宋韵文化,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多元展现,形成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地方文化的交相辉映,让宋韵文化特色在国际化发展中得到充分展现。

(二)定位受众群体,突围传播思路

宋韵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要了解國际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等需求,精确区分不同语境和受众群体实施精准传播,并根据国外受众不同文化思维与审美习惯,精心选择其更易感知理解且接受度高的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精准传播。

1.实施“入乡”实践,嵌入国际化鲜明特色。宋韵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目标就是在国外进行有效传播。可以利用具有流动性质的传播者如留学生、华侨等,带着宋韵文化“入乡”,进入国外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宣传效果。在外留学的青年学生都普遍较好地接受过本土文化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样态有一定认识、理解与承担、热爱,我们可以利用留学生携带宋韵文化汇入国外居民的生活中。如在充分了解国外地方文化的个性和如常生活习惯后,结合当地文化融入宋韵文化元素,通过各种游行、赛事等,融入宋韵文化,使宋韵文化得到正向传播。同时,在宋韵文化“入乡”国际传播中,既要了解所在国的规则和程序,也要懂得当地的风俗和人情,找到自我与他者文化中有效连接的部分,提升宣传的效能。

2.寻求“共情”之处,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可度。国际化文化交流中,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是人们都有着对真善美的理解,人们对于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也会在交流中逐渐弥合。在宋韵文化国际化传播中,我们要寻求我们与国际友人之间的“共情”之处,提升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度。一方面,通过日常生活、族群内部沟通以及中华文化传统习俗的展示,也进一步渗透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和气质。通过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在国外研学期间,主动赠予欧洲朋友一些中国风书签,还根据音译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书签上。这种特殊的风格会受到国际友人的喜欢,进而也有兴趣了解宋韵文化,聆听宋韵故事。另一方面,将宋韵文化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融化在“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趣一味”的交流与对话中。同时将自己的感受、生活经验、价值观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推动国际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与认同,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力提供动力支撑。

(三)丰富传播路径,提高传播效能

基于生态构建的角度,我们向世界传播宋韵文化,不只是传播宋韵文化的元素和表现形式,还要传播宋韵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成果。面对丰富而庞杂的宋韵文化体系,需要在详细研究宋韵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推广,确保宋韵文化在新时代能“传承”下去,能走向世界。

1.拓宽传统传播媒介,建立国际展示窗口。立足杭州文创产业优势,打造宋韵文化超级IP,让宋代的遗址、文物“活起来”,例如,在宁波西塘河沿线开辟“坐轻轨游西塘”“古韵西塘水上巴士”等特色宋韵文旅线路,在加深海外游客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可量化观测的传播内容。此外,以课程为媒介,向国际友人传播宋韵文化,比如,宁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以画为媒”向国际友人传播宋韵文化。

2.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式传播模式。现如今,社交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着传播形式,智能化的发展为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拓宽了渠道。在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中,要利用好新媒体渠道,进行快速、高效传播,以提升海外传播的触达率。例如,打造“南宋迹忆”全媒体传播平台,平台上通过文博讲堂、宋韵故事、宋韵课堂等模块向大众展示宋韵文化。再如,以小红书、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或者是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台为媒介进行国际传播,以更贴合年轻人的方式讲好宋韵文化故事。

(四)完善传播矩阵,赋能文化传承

宋韵文化丰富而庞杂,在推动宋韵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在深入分析宋韵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构建全方位的传播矩阵,开发宋韵文化超级IP并推向国际。

1.大视角切入,增强宋韵文化国际传播力。从经济、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入手,从全域视角建立联动机制,切实推动宋韵文化的有效传播。从经济活动入手,做好“宋韵文化+”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产品带动文化。从文化活动入手,举办国际性品牌文化节庆活动,把宋韵文化品牌主动融入国内外文化交流大局和文化叙事体系构建职能范畴内,例如,继续推出“宋韵宁波”系列主题片《明州宋卷》,开展宋韵文化城市行走活动。在杭州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增设宋韵文化推介会,为宋韵文化营造更多沉浸式、可体验的文化场景。从体育活动入手,将宋韵文化与亚运会结合,如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水墨入诗画》展现宋画的魅力,向更多的国际友人展现江南美学的精髓。从经济、文化、体育多元角度入手,形成可量化观测的传播内容,让宋韵文化早日实现可感知、可践行、可量化、可评估。

2.小切口融入,增强宋韵文化的引导力。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有辨识度,传播就越有效。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中,要从小的切口体现宋韵文化,比如宋画、宋宴、宋扇等个性化元素入手。以南宋街头的实景生活场景为宋韵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将传统水印与数字媒体碰撞,创作微信表情包,让宋韵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宋韵文化更加触手可及。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若欲基于生态文化构建理念探索宋韵文化国际传播提升的优势路径,需深入提炼宋韵文化当代内涵特质,以宋韵文化生态传播的先进性内容之优势为基础,从深入挖掘优势资源、精准对接传播受众、不断拓宽传播路径、全力打造传播矩阵四个方面切入实践,优化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讲好宋韵文化故事,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隽.借助地域文化 赋能国际传播[J].新闻战线,2023(05):60-62.

[2]殷乐,高慧敏.新时代中国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生态、逻辑与路径[J].对外传播,2022(09):16-20.

[3]马宁.基于社会生活、文化与国情的国际中文传播研究[J].今传媒,2023,31(10):146-149.

[4]李昕蕾.欧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的认知评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4):109-119.

[4]张春英.智能时代构建大学生地域文化国际传播力的逻辑与路径——以吴越文化为例[J].海外英语,2023(13):209-212.

[5]王毅聪,张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安徽地域文化国际化传播新机制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64-69.

作者简介:

朱旻媛(1982-),女,汉族,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教育学院讲师,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及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与西媒“错位竞争”,合力发出影响国际舆论“最强音”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10:02:19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2:13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3:13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4:17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