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媒“错位竞争”,合力发出影响国际舆论“最强音”

2016-12-20 10:02许林贵王悦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非洲

许林贵 王悦

内容提要 本文是新华社驻哈拉雷分社记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基础上。结合新华社对非传播工作。提出“与西媒‘错位竞争,在非洲大陆打破国际舆论格局”新观念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 西方媒体 国际舆论 非洲 国际传播

一、在非洲,“西强我也不弱”舆论态势逐步显现

300万年前人类从非洲发源,非洲是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今天,非洲从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媒体关注度上都还处于世界舞台的边缘。

非洲近50个国家,欧美媒体往往仅在三四个国家有内派记者,新华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2个分社,其中18个有内派记者。一方面是我国外交重视发展中国家所需,另一方面也是看准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大陆的发展趋势,为争取国际舆论阵地提前布点做出的不懈努力。在一代代非洲新华人努力下,“西强我也不弱”舆论态势逐步显现。

以新华社营销平台2015年12月份的境外英文媒体采用数据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有15家媒体曾全文采用新华社报道。可谓占据半壁江山。在境外法文媒体采用上,非洲媒体妪是采用新华社稿件的大户。

同样是采用,欧美媒体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只是“引用”新华社稿件内容,但在意识形态、报道观点上有可能完全南辕北辙;然而非洲媒体采用新华社稿件则是全文转载。将我方意识形态导向原汁原味、全封不动地呈现。

津巴布韦党报,发行量第一大日报《先驱报》,每月稳定转载新华社稿件大概30-40条,如不计算体育新闻,已远超转载路透、法新、美联等西方传统通讯社稿件的数量。分析新华社被转载稿件的类型,大致有四类:一是“非洲其他国家新闻”,二是“涉华新闻”。三是“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等不认同西方价值观国家新闻”,以及第四类“中东战乱地区新闻”。

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到,新华社在非洲赶超西方传统通讯社靠的就是“错位竞争”的优势。可以看到非洲国家媒体渴望听到西方价值观以外的声音。希望看到用中国视角、中国观点、中国理念来报道世界新闻,更希望看到像新华社这样的国际媒体关注发生在非洲小国。西方媒体根本不屑一顾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

中国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对手主要在欧美,但舆论斗争的战场却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果说欧洲和美国是西方媒体思想意识固若金汤的最后碉堡,那么包括津巴布韦等一些非洲国家就是防守薄弱的机会地带。当年毛主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斗争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也有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佳语。在国际舆沧斗争中。如果中国媒体能在亚非拉战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取得广泛的联盟。为中国观点、中国视角、中国价值观培养出坚定支持者。那么即便我们还没有攻进欧美最后碉堡,“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也会不攻自破。

二、非洲媒体有实际需要,中国媒体对非报道应更自信、更科学

把非洲作为打破“西强我弱”格局的突破口,并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因为这里的媒体希望听见不同的声音。举例来说,奥巴马访问古巴是近期国际上最大事件之一。在欧美媒体一片高奏凯歌的报道中,津巴布韦《先驱报》选择将路透社与新华社稿件混编刊登的模式,特别注意采用了新华社国际部策划的评论内容,强凋尽管美国总统访古有历史性意义,但尚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放弃对拉美事务的干顶,《先驱报》国际版主编腾岱告诉笔者,她等待的就是新华社报道国际重大新闻的这个独特视角。即使不是采访,用评论的方式把这个中国视角体现出来,效果也很好。

2015年12月1日,习近平主席到访津巴布韦首日,津第四大报纸《纪事报》在二版评论中,就采用新华社撰写的英文评论,可以说,非洲媒体对新华社舆论导向性报道的接受度还是很大的。放在欧洲国家。如果我们的稿子要上评沦版、头版,而不是刊登在广告版或者专版插页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既然非洲媒体对新华社的导向性报道很开放,中国影响国际舆沦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突破口。

有人要问,非洲弹丸小围,当地媒体全文采用新华社稿件影响力能何多大?如果放在2000年之前的“前互联网时代”,影响确实不大。但是,在各类终端蓬勃发展的今天,非洲媒体也有自己的渠道,通过各类平台播发推送,加上互联网的“杠杆”作用,即便影响不到国际大舆论,影响欧美研究世界政治、非洲问题的专家和智库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错位”也要“到位”:西方媒体不报的选题很多,抓准用户的兴趣点,才能精准落地,提高影响力。将采用统计再仔细研究,发现在四类受欢迎新闻中,非洲新闻所占比例最大,能占到25%-90%的比例。在《先驱报》转载新华社稿件最少的月份(2015年4月-5月),90%都是非洲新闻。与欧美三大通讯社涉非报道侧重反恐议题、民主进程议题、以及侵犯人权、侵犯言论自由、打压异见分子等西方价值观议题相比,新华社的涉非报道更多元、客观、平衡,而且大小国家兼顾,因此新华社报道通过这种“错位”,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从采用统计上来看,涉华题材比例不过4%-10%之间。虽然分社一直做工作,报纸编辑也会在重大事件、大是大非的涉华议题报道上用新华社稿件。但日常报道中,非洲媒体对涉华稿件远不如对周边国家或涉及非洲整体的稿件兴趣度大。因此怎样不刻意生硬突出“中国”,也能把中国价值与中国视角融入对非洲新闻的报道中,值得研究。

还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视角的稿件第三世界有采用,但在国际舆论场上依旧泛不起涟漪。那么可以反问。难道第三世界的市场我们已经完全做好了吗?新华社的评论第三世界媒体有三四家、七八家采用,这就是全部了吗,如果有三四十家,七八十家采用,在国际舆论上还掀不起波澜吗?

有趣的是,像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的新闻,如果仅是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一家报道了,其他两家按兵不动,事实上也掀不起太大的涟漪。往往是两家以上通讯社报了的新闻,才真正产生国际影响。所以这就说到第三点,形成合力,形成阵势很重要。对于打造对外传播航母、整合力量。笔者认为,如果把几家央媒的外宣力量都合并了反而会导致国际传播力的下降,真正的“航母力量”应当是各有各的战舰,但在同一事件报道上,一起发声形成声势,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媒体形威广泛的意识形态联盟,才能发出互联网时代影响国际舆论的“最强音”。

(作者单位:新华社哈拉雷分社)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