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碎片化、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变。文章讨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分析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变与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完善的移动阅读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融合,准确定位服务需求,完善图书馆文献构成并整合资源,强化馆际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多维度促成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融合等方式,为我国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实现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图书馆;移动阅读;阅读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形势下,我国图书馆逐渐从传统纸质文献服务朝向移动阅读服务方向发展,优化与创新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对现有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革新,有助于拓展阅读用户群的同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基于此,文章讨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以期为广大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发展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知识库,发挥着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网络的关键作用。移动阅读作为新时代以移动媒介终端为载体的时代产物,对知识、信息以及科学为内容的图书文献展开加工、整理、存贮以及转化,并为社会读者提供电子化、碎片化以及娱乐化的社会装置。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披露了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占比高达50.1%。在移动终端多样化、网络媒介多元化的融合趋势下移动阅读的数量有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约有75%的国民选择移动阅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移动阅读作为当前快节奏生活下的阅读方式,逐渐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时代做好移动阅读服务转变,是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发展的路径
1.构建完善的移动阅读服务体系
以网络为载体构建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决定了图书馆在移动服务阅读体系上具有3层逻辑,即底层、中层、高层,各层级逻辑、服务功能可参考表1所示。
从基础逻辑角度来看,各层逻辑分别对应资源、平台以及社交三大维度,用户通过底层进入移动阅读服务后,平台通过数据将用户规划,在社交层面为用户创造阅读价值,加强用户对阅读服务的黏性。根据数据调查报告显示,阅读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多以“知识性”结构内容为主,情报信息、教育咨询、便民服务等检索率较高,部分资源选择度超出50%。加之新时代以媒介融合为载体的移动阅读面向群体逐渐发生改变,年轻读者在阅读体验上更加注重生活性、娱乐性。新时代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应从横向角度加强阅读用户的阅读体验,通过加强上下资源整合,构建相对开放及体验性较强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依托图书馆开放平台功能,从底层入手提高用户移动阅读的同时,强化资源与阅读传播的融合,形成“工具+社交+内容”的新型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该模式融通各层次资源,提升了图书馆移动阅读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从纵向角度出发构建以资源、用户需求、营销服务为载体的立体维度,利用“线上+线下传统+新兴”的服务融合,形成数字化矩阵,构建新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具体形成服务体系如下:
2.加强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融合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创新离不开完善数字化资源及网络平台的支撑,将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有机融合形成整体,构建符合新时代阅读用户的行为喜好,提升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质量,形成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特有优势。对此,图书馆应加强各要素融合,如通过视频App的方式形成以短视频促进移动阅读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
新时代,我国媒体传播逐渐以媒介融合的趋势发展,通过加强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融合,以媒介发展为基点,将传统阅读方式朝向数字化阅读趋势转变,有利于满足当前图书馆发展需求,形成符合大众的电子化、碎片化阅读模式。对此,图书馆应围绕媒介融合发展趋势,通过做好资源要素、平台要素及服务要素的融合,依托媒介融合发展理念及用户画像,构建特色化、个性化图书馆App以及公众号等,进一步丰富移动阅读服务项目与类型。
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为移动阅读服务与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当前掌上阅读、随身阅读等形式发展下,图书馆服务覆盖范围有了显著提升,基于短视频App构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对文本资源数字化、视频化及音频化处理,形成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格局,有助于拓展图书馆移动阅读形式与内容的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并且,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第三方媒介平台逐渐成为国民获取资讯、信息的重要集聚地。因此,积极加强平台资源要素融合是新时代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创新的核心要素。例如,短视频App具有描述性、大众性极强的优势,图书馆将文本信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递,可以让阅读用户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体验文本信息,为用户提供立体化、动态化的阅读服务体验。同时,在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上,可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开通读者相互转载、评论以及分享等交流模式,提升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通过开通短视频App、开发阅读小游戏以及在阅读视频中隐藏有关阅读内容与线索,引导读者积极参与,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形成图书馆新型移动服务互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质量的提升。
3.准确定位服务需求
图书馆在移动阅读服务转变中,应强化服务导航、书籍查询等服务建设,围绕当前主流媒介融合平台特点及优势,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特色化信息资源服务模式,通过准确定位服务需求,加强对阅读用户的数据分析,以此提升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开通互联网自助查询服务、节约服务、视频资源服务及移动媒体个性化订阅、推动等服务模式,对现有数据资源库实行优化与完善或构建DL数据库,实现读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通过短信推送的方式享受移动阅读服务,有效提升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移动阅读服务效率,可将移动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融合,通过加强传统服务模式与新型服务模式的融合,突破传统时空局限性,以此对阅读用户实行精准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定位服务要求对用户画面展开描绘,对此,图书馆应制定用户画面绘制机制,通过对用户信息资源库检索、收集、归纳等,对其行为轨迹展开分析,确定用户行为偏好,从用户阅读习惯的角度出发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用户推送书籍,以此促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移动阅读服务质量与效率,图书馆也应对现有移动图书馆阅读系统实行优化与升级。移动阅读内容在简洁明了的同时,通过提高内容载入速度,有效降低用户在阅读中产生的流量费用。图书馆可将各类移动终端与服务网站对接,丰富系统服务项目,并根据系统移动终端适配性,按照用户阅读需求对交互界面实行优化,构建具有一站式阅读体验的交互系统。此外,针对用户对文献获取存在终端存取的现象,图书馆可通过云存储管理的方式,利用阅读软件智能管理阅读进度、个人数据资源库等方式,便于用户对阅读内容及阅读进度实行统一管理,以此实现连续和重复阅读。此外,根据阅读、分享、交流及讨论等频率,通过深度挖掘信息,对各类信息实行加工与处理,重组用户所需个性化阅读内容并推送。
此外,因图书馆文献资源较多、类型极为丰富,为进一步提高对文献资源的定性输送与检索效率,应对图书馆现有专业团队实行优化,积极利用图书馆自身优势,将图书馆资源实行有机融合与挖掘后,对馆藏资源文献构成类型及形式实行重新分类与加工,围绕用户兴趣偏好、用户职业取向、用户阅读能力以及用户群体特点,对阅读导航实行革新,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移动阅读的需求。同时,图书馆管理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某信、某博等平台介绍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让广大用户了解并接收阅读服务,有助于图书馆拓宽阅读渠道。
4.多维度促成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融合
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发展转变离不开图书馆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促进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融合,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读者OPAC检索数据分析,结合馆藏资源开展特色栏目,通过结合图书馆发展目标,组织图书馆相关技术团队,根据阅读用户行为习惯开展具有自身特色、地区特色的图书馆阅读App及服务模式,以此为用户多元化阅读及服务奠定良好基础。馆员应具备先进的理念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并具备数字化、网络化资源检索以及建设能力。通过构建移动图书馆建设,加强信息流融合形成异构数据融合,实现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和共享。具体实施路径可参考如下策略:
(1)数据转换或融合处理。从本质来看,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融合是将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数据实行有机融合与集成化处理,通过协调与优化各数据资源库系统产生的数据化,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实行分类处理,最终剔除无效数据后形成价值信息,以此为移动图书馆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2)决策融合。决策融合相比单个信息员决策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及精准性。目前,常见决策融合方式主要以神经网络、模糊集合论以及贝叶斯推理等决策融合。从移动图书馆数据集来看,移动图书馆具有数据孤岛化、沉淀化及数据值差异过大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移动图书馆信息数据共享化及安全化,可采用数据离散化与记录排序的方式,通过加强噪声数据的清洗与处理,以此为决策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3)特征融合。特征融合作为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经过原始信息数据提取后,通过对关联信息、特征信息有机融合后展开决策融合判断,以此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数据交互性与共享性。相比信息源融合而言,特征融合对信息特征实行直接决策,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且具有扩大特征空间维数的特点。此外,因图书馆系统具有相关性及交叉性特征,通过对特征数据融合,可有效实现异构数据的交互融合,以此可实现多元异构数据完全转换与信息共享。
三、结论
綜上所述,文章以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转变与创新展开讨论,结合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面临的要求,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转变与创新应围绕以下入手:
(1)利用“线上+线下”“传统+新兴”的服务融合,形成数字化矩阵,构建符合图书馆特色的个性化、特色化App或公众号等阅读平台。
(2)利用互联网、某信、某博等平台介绍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开通读者相互转载、评论以及分享等交流模式,提升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
(3)构建DL数据库及精准定位服务要求对用户画面展开描绘,确定用户行为偏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向用户推送书籍,提高服务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旭晖.面向用户移动阅读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探讨[J].科技视界,2023(05):13-17.
[2]段知雨.基于场景理论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44(03):91-94.
[3]冯 丽.基于短视频App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1,45(05):40-42.
[4]徐晓峰.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130-131.
[5]张 琪.基于移动阅读的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服务模式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5):69-71.
[6]陈 龙,李永杰.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7):39-41.
[7]匡奕森,朱小军.基于移动阅读模式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7):276-277.
[8]王鑫玉.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0):117-118.
[9]朱敏婕.基于移动阅读的高职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30):256+258.
[10]许冬玲.基于移动阅读的高职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模式构建[J].智库时代,2018(29):95+97.
[11]朱芳辉.浅论媒介融合语境下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99-101.
[12]徐吉平.基于微信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33(3):102-104.
[13]刘 勇,郭爱枝.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经验——以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110-112.
[14]魏彩霞.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9,3(4):132-133,135.
(作者单位: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亦威(1973—),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