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参与式档案管理

2024-04-03 14:31王犍
兰台内外 2024年7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手机网民的急剧增长为参与式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档案内容生成更加高效,档案分析处理更加智能,档案服务体验更加多元。但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也导致了信息安全、数据质量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新问题,需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促进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档案管理;移动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参与式档案管理概述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也使民众能够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档案管理领域,人们逐渐意识到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文件信息的记录和管理,还是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管理。因此,需要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理念逐渐兴起且不断发展。其中,伊斯托·胡维拉(Isto Huvila)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参与式档案:向分散管理、积极用户导向和更广泛记录背景管理发展》中首次提出了“参与式档案”这一概念,认为档案工作者需要加强与用户合作,以实现更完善的记录管理和更准确的用户定位。特里·库克(Terry Cook)在2013年发表的《凭证、记忆、身份与社区:档案学范式的四个转换》中首次提出“参与式档案管理”,认为网络技术正推动档案学由传统的凭证范式、记忆范式、身份范式向社区范式转变,而社区范式指的就是社会公众要参与到档案管理中。在国内,加小双等学者则较早提出可以将参与式档案管理看作“将档案工作的部分权限转让给社会公众或某个特殊群体”。简言之,参与式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积极吸引和利用公众资源,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利用档案历史文化资源。在参与式档案管理中,公众不仅是档案管理的受众和使用者,还是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档案管理机构通过与公众展开合作和互动,共同参与档案的鉴定、整理、展示和利用,实现档案管理的公众化、社区化和创新化。从其内涵看,参与式档案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公众参与

参与式档案管理是一种以公众为中心的档案管理方式。它允许公众参与档案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档案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等。

2.协同合作

参与式档案管理强调合作和协作,需要档案管理机构与公众等参与者开展密切的合作,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效。

3.开放透明

参与式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和公众之间建立开放和透明的关系。这可以通过提供公开的信息和数据、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以及接受公众的反馈和建议等方式来实现。

4.责任共担

参与式档案管理要求公众和档案管理机构共同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公众需要了解并遵守档案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而档案管理机構需要为公众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服务。参与式档案管理为公众提供了更直接参与档案管理的机会,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和文化,进而推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一理念在国内外得到了成功实施。例如,在美国,纽约市档案馆通过举办工作坊、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组织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和居民参与保存和记录城市发展历史;在中国,国家档案局推动了档案数字化转型,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构建在线平台,使公众能够方便地访问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同时促进不同机构之间进实现档案共享,提升档案利用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参与式档案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使用手机移动上网的比例高达99.8%。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网络服务更为泛在、终端功能更为强大、接入传输更为开放等特点。一方面,提升了公众参与档案管理的便利性,为广泛推广参与式档案管理理念带来了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参与式档案管理在信息安全、数据质量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新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对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参与式档案管理展开研究,辩证认识新技术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促进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持续、创新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新机遇

依托移动互联网,可以为公众参与档案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实现途径,促进档案管理向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使参与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体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内容生成更加高效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了普通民众参与档案内容的生成和创造,有效拓展了档案采集渠道,提高了内容生成效率。一方面,档案管理机构可以依托某博、某信、某音等社交媒体,发起档案征集、档案共创、档案评论、档案翻译等活动,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快速、准确地获取档案素材;另一方面,参与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采集、加工和上传档案资料,大幅提高档案内容生成时的效性。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移动设备功能和网络应用服务,极大丰富了档案内容形式。例如,基于移动设备的拍照、扫描、录音、录影功能,可以方便地拍摄照片、扫描文档、录制音频、视频,提供形式多样的档案内容;而基于在线网络应用,可以高效地实现图片、文字提取校验以及文字语音转换,避免传统人工造成档案内容提取、转换的费时低效。

2.档案分析处理更加智能

面对日益庞杂的档案内容,必须依托智能化而非人工手段才能有效提升档案分析处理效率,挖掘档案应用价值。依托移动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能力,可以便捷实现档案的数字化云端存储,从而方便开展线上协作处理、智能检索和维护更新,有效避免本地物理存储设备设施遗失、损坏造成的风险。通过移动网络的定位服务,可以将档案资料的位置信息直观呈现,生成可视化的地理位置分布态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有效地挖掘海量档案内容背后的深层次关联关系,迅速提取需要关注的有价值信息。此外,还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档案分析处理自动化。例如,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档案的自动整理分类和关键信息提取,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分析预测档案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等。

3.档案服务体验更加多元

移动互联网促进了被动式档案服务向主动式档案服务发展。一方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发出检索、查阅档案请求,档案管理机构据此被动地给出服务响应;另一方面,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记录、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偏好,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下载记录等信息,主动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档案服务。此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档案服务成为可能。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线上预约、预览,线下借阅、查看方式获取档案服务;又如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网络虚拟化呈现档案资料,为参与者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档案服务体验。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对参与式档案管理而言,移动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方便了公众参与,但也因其开放特性导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参与主体得到极大扩充,既包括具备一定档案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的档案管理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也包括大量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条件较为薄弱的普通民众。复杂的参与主体和开放的参与渠道,使得参与式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对于收集和存储的大量珍贵历史数据、个人隐私数据等,一方面,可能由于参与者的不规范操作或者误操作而导致丢失、损毁,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另一方面,恶意攻击者可能利用技术漏洞通过病毒、木马、恶意短信链接等方式窃取并滥用数据。例如,将用户数据用于广告推销或者出售给第三方公司,导致用户的隐私受到侵犯。

2.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数据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建设成效,如若质量控制不严,可能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人皆可参与使得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数据来源过于广泛,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其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难以得到保证。一方面,参与者背景多元化,专业水平、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参与者虽然参与热情高,但可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准确、有效地提供和处理档案材料,导致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当前尚缺乏统一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数据标准和规范流程,导致不同参与者提供的数据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等情况,进而引发档案分类、存储、传递等环节出现问题,影响档案数据的使用效果。

3.知识产权存在风险

由于参与者缺乏相关的系统性专业知识,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数据采集和档案服务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参与者可能无意中将具有版权保护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等内容上传至档案采集平台;又或者是档案管理机构为参与者提供的档案服务内容被私自复制传播用作其他用途等。一方面,这类问题较为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可能在广泛传播之后才被发现或者是被版权所有人举报才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即使发现此类问题,由于移动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开放、裂变的传播特性,也往往难以溯源认定侵权行为主体,维权者举证面临困难。

四、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发展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需要档案管理机构、社会公众等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措施:

1.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加强对参与者个人信息以及档案数据内容的保护,建立健全隐私政策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1)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明确档案管理机构和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后台记录参与主体间的档案数据流通,确保整个过程可追溯、可管理,防止数据被非法泄露、滥用。(2)加强参与式档案管理全过程的技术防护,采用加密、防火墙、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3)加強参与者安全意识教育与安全技能培训,增强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安全意识,充分认识移动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2.完善数据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采用专业的档案数据处理方法对档案数据展开清洗、内容校验和真实性验证,提升档案的数据质量。(1)建立专业的档案数据质量标准,统一标准规范档案数据内容的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2)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升档案数据加工处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并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加以纠正和改进;(3)档案管理机构要制订参与式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计划、操作指南和规范,提供档案管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课程,提高参与者的相关能力素质,引导参与者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高质量档案数据,避免对数据的不当操作和错误使用等。

3.强化知识产权监管

要尊重知识产权,通过加强教育、加强审查、加强执法等多种手段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参与式档案管理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1)档案管理机构应该提供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促使公众参与者明确知识产权重要性及相关概念和法律,掌握档案内容提供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界限和风险,明确典型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形成尊重产权的良好氛围;(2)档案管理机构要加强内容审查,对参与者提供的档案数据展开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检查其来源是否涉及知识产权纠纷,发现涉及知识产权内容应及时寻求所有人许可,若无法获得授权许可应及时删除相关内容,避免进一步传播;(3)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监督,通过审核许可证和合同并监督使用过程,确保使用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内容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利用法律手段,处理侵权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权益。

五、结语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强调,要鼓励与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档案事业各项活动,促进档案管理参与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建设全面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发展起源、典型特征及实践案例;其次,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切入视角,梳理了参与式档案管理在内容生成、分析处理和服务体验三方面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在信息安全、数据质量和知识产权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最后,本文从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和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Huvila I.Participatory Archive: Towards Decentralised Curation, RadicalUser Orientation,and Broader Contextualizationof Records Management[J].Archival Science,2008,8(1):15-36.

[2]Cook T. Evidence, Memory, Identity, and Community: 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J]. Archival Science,2013(13):95-120.

[3]加小双,安小米.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参与式图景[J].档案学研究,2016(2):83-88.

[4]加小双.档案社会化:内涵、表现与影响[J].北京档案,2019(6):13-17.

[5]冯佳芪,王子灿,姚 静,王文斐.参与式档案管理研究:脉络与动向[J].档案与建设,2022(03):45-48.

[6]李孟秋.整合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的机制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1(2):12-19.

[7]杜璇宇.参与式档案管理中社会力量参与权力的来源与实现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1(02):9-13.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3/0322/MAIN16794576367190GBA2HA1KQ.pdf,2023.3.2.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

作者简介:王犍(199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传播动力学等。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数字化制胜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