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的都邑性质探讨

2024-04-02 12:04岳占伟
中华瑰宝 2024年3期
关键词:商王宗庙殷墟

殷墟为晚商都邑已被学术界普遍认同,宫殿宗庙区、王陵区以及洹北商城的发现是殷墟都邑性质的最直接证据和有力支撑。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大邑商”“天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殷墟为晚商都邑已被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20世纪80年代,曾有极少数学者因殷墟没有发现城墙、宫殿宗庙区缺少大型建筑等原因对其都邑性质有所质疑,殷墟学者对其进行了有力反驳,之后学术界对殷墟的都邑性质再无异议。20世纪末,洹北商城的发现,使学术界对殷墟的都邑性质及内涵有了一些新认识。近年来,殷墟考古资料的增多,为殷墟作为晚商都邑又增添了一些新证据。

文献中的殷商迁都

《西京赋》中有“殷人屡迁,前八后五”的记载,即商朝建国前其活动中心转移了八次,建国后其都城迁移了五次。商朝建国后的五次迁都在古本《竹书纪年》《尚书》《史记·殷本纪》等文献中均有记载。第一次迁都是“仲丁迁隞”,即商王仲丁把都城从亳都(今河南郑州市区)迁到了隞都(今河南郑州小双桥);第二次迁都是“河亶甲居相”,即商王河亶甲把都城从隞都迁到了相都(今河南内黄境内);第三次迁都是“祖乙迁邢”,即商王祖乙把都城从相都迁到了邢都(今河北邢台境内);第四次迁都是“南庚迁奄”,即商王南庚把都城从邢都迁到了奄都(今山东曲阜境内);第五次迁都是“盘庚迁殷”,即商王盘庚把都城从奄都迁到了殷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古本《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明确记载商王盘庚自奄都迁到殷都后,至商朝灭亡不再迁都。殷墟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佐证了这条文献是可信的,不过其中的“七百七十三年”有误,依据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及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可知应为“二百七十三年”。

殷墟宫殿宗庙区

殷墟作为晚商都邑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发现了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殷墟宫殿宗庙区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是商王处理政务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场所。自1928年殷墟第一次发掘以来,考古人员在这里已发现80余座宫殿、宗庙、祭坛等不同形式的建筑基址,2004年以来又勘探出百余座建筑基址。殷墟宫殿、宗庙多为高台式四合院建筑,如乙二十组(包含乙十八、乙十九、乙二十以及勘探出来的几座建筑基址)即是一个完整的高台式四合院宫殿建筑。

乙二十组坐北朝南,巍峨宏伟,经杜金鹏先生推测,其建筑面阔约90米,进深约53米。宫殿北面中部为主殿,屋顶为双檐两面坡,主殿的高台上东西向分布着6排柱子,里面两排柱子较粗,主要起支撑屋顶的作用,因其包在墙内而看不到;中间两排柱子为廊柱,形成主殿四周的回廊;外面两排柱子为檐柱,起到支撑主殿南北屋檐的作用。主殿两侧有耳庑,屋顶为单檐两面坡。宫殿东、西、南三面为廊庑,顶部是向着庭院的单檐一面坡,南廊庑中部有一出入庭院的门道,门道两侧各有一门塾,即警卫室。在宫殿宗庙区的西、南两侧,有一条人工挖掘的防御性濠沟,将宫殿与宗庙环抱其中,类似宫城结构。

近些年来,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其西侧发现了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池苑遗址,其最深处距地表16米以上,远超晚商时期殷墟区域距地表约9米深的地下水位线,故池苑内是经常有水的,且水面相对稳定。池苑起着涝时排水、旱时蓄水、调节宫殿宗庙区微环境以及供王室成员游玩等作用。在池苑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水道与洹河相连,形成满池活水。池苑中间的岛屿被一条连接池苑东、西水道的沟渠分隔为南、北二岛。从20世纪20—30年代测量的地形图看,北岛是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海拔最高的区域。20世纪70年代,在北岛上发现了殷墟目前所见唯一一件大型龙纹石磬。2004—2005年勘探期间,在北岛上发现了夯土建筑基址。结合殷人有择高居住的习惯,故判断池苑中的北岛可能是商王室重要的居住区。综上,池苑及其岛屿是殷墟宫殿宗庙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现使殷墟宫殿宗庙区的布局豁然开朗,也使学者们更加坚信小屯村一带就是晚商时期商朝的宫殿宗庙区。

殷墟王陵区

殷墟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的高地上,分东、西二区。自1934年开始发掘以来,共发现大墓13座,以及陪葬墓、祭祀坑等近3000座,是学术界公认的晚商王陵所在地。

考古人员在王陵区发现8座带4条墓道的大墓(带4条墓道应是商王陵的规制),它们分别对应的是武丁至帝乙8位商王。其中最大的一座王陵编号为M1217,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约18.24米,东西宽约18.10米,墓室面积约330.14平方米,墓底距地表深约13.50米。其南墓道为主墓道,呈斜坡状,长约60.40米,最宽处9.84米。北、东、西三条墓道皆呈台阶状。北墓道长约41.55米,最宽处8.47米;东墓道长约28.90米,最宽处8.90米;西墓道西段向北直角拐弯,总长约28.90米,最宽处8.70米。该陵墓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规模极其宏大。

另发现一座尚未完成的大墓,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商纣王为自己所建陵墓,因商朝灭亡、纣王自焚而未埋入其中。还有4座带两条或一条墓道的大墓,应是王后、王子等王室重要成员的墓葬。王陵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或埋人,或埋动物,或埋器物,是商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大型公共祭祀场地。

近几年,殷墟王陵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东、西二区各发现了一条陵园性质的围沟(隍濠),把王陵、王后陵、陪葬墓和祭祀坑等包围其中。殷墟王陵区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陵墓区,带4条墓道的王陵制度及其四周的围沟(隍濠),在中国陵寝制度和陵园史研究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洹北商城亦为都邑

洹北商城的发现也是证实殷墟都邑性质的有力支撑。20世纪末,有学者通过“洹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在传统殷墟范围的东北部外缘找到了洹北商城。因发现有城墙、宫城以及迄今商代最大的四合院宫殿建筑等,学界对洹北商城的都邑性质没有异议,但它的发现再次引起了学者对殷墟都邑与洹北商城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为哪个商王所建等诸多问题的讨论。

比较一致的观点如下:一是洹北商城与殷墟性质相同,即二者皆为商代都邑;二是洹北商城的相对年代要早于传统殷墟;三是洹北商城使用时间不长,虽已建好了宫城,但在修建外城的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宫城被大火烧毁,洹北商城随即被废弃;四是洹北商城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是依据其城内出土的陶器判断(陶器是判断遗址年代的最有力证据),其年代仍然可分为早、晚两期。

不一致的意见大致有三种:一是洹北商城是文献记载的商王“盘庚迁殷”之都,在商王武丁早期,因一场大火烧掉了宫城而把宫殿宗庙转移到了洹河南岸小屯村一带,所以洹北商城与殷墟应视为同一个遗址。二是洹北商城是商王河亶甲所建都城,即文献记载的“河亶甲居相”的相都,而商王盘庚迁都到了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即洹北商城与殷墟应是商朝不同时期不同商王所建的两个都城。三是洹北商城早期都城是商王河亶甲所建,晚期都城是商王盘庚在原址上重建的,殷墟都邑是商王武丁所建,即商王河亶甲把都城从隞都(今郑州小双桥)迁到了安阳洹河北岸,建立了早期的洹北商城;到商王祖乙时,王都从洹北商城迁到河北邢台,洹北商城废弃;到商王盘庚时,又把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回已废弃的洹北商城,在原址上重建都邑;到商王武丁时,因洹北商城宫城被火灾所毁,又在洹河南岸小屯村一带重新建设宫殿宗庙。

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分析,洹北商城的使用时期既然在考古学上能分早、晚两期,那么洹北商城的“寿命”也不会太短,估计有五六十年时间。第二种观点认为,洹北商城是河亶甲所迁的相都,殷墟是盘庚所迁的殷都。依据史料来看,商王河亶甲之后紧接着就是他的侄子即商王祖乙继位,并把都城从相都迁到了邢都,也就是說洹北商城只是河亶甲一代商王所建立和使用过的都城。因河亶甲处在“九世之乱”之中,他在王位时间应该不会很长,肯定达不到50年,这与依据考古资料所判断的洹北商城分早、晚两期且作为都城使用了五六十年的说法相矛盾。第三种观点认为,洹北商城早期是河亶甲所建的相都,晚期是盘庚所迁的殷都。依据史料来看,商王河亶甲至盘庚迁殷,中间还经历了祖乙、祖辛、羌(沃)甲、祖丁、南庚、阳甲6位国王,且其间又迁了两次都城,如此洹北商城早、晚两期之间陶器的演变肯定有缺环,不会是连续的,这与洹北商城出土陶器早、晚期之间演变没有间断的说法相矛盾。第一种观点则认为,洹北商城是商王盘庚所迁殷都,商王武丁早期又把宫城迁到了洹河南岸小屯村一带。若如此,洹北商城连续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及武丁4位商王,这与洹北商城早、晚两期之间陶器演变的连续性和洹北商城推测使用了五六十年的说法相一致。更重要的是,洹北商城晚期的陶器与殷墟一期晚段(武丁早期)的陶器之间的演变没有缺环,这进一步印证了殷墟都邑是商王武丁早期所迁。另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殷墟宫殿宗庙区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甲骨文在武丁早期,这也是武丁早期迁宫城于小屯一带的有力证据。综上,第一种观点更符合历史事实,故笔者也赞同此观点。

晚商聚落遗址

近年来,在殷墟保护区外围发现了多处商代晚期聚落遗址,这些聚落的生活方式、埋葬习俗以及出土遗物等与殷墟保护区内的几乎一样,俨然是殷墟都邑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殷墟东北距宫殿宗庙区约10千米的辛店,发现了迄今商代晚期最大的铸铜作坊遗址,作坊内铸造的青铜器主要用来供应殷墟都邑;在殷墟东南距宫殿宗庙区约8—11千米的大定龙、袁小屯、郑家庄、桑园、后小屯等地均发现有晚商聚落遗址;在殷墟西南距宫殿宗庙区约5千米的大坡村,发现了商代晚期的中字形大墓3座,还有车马坑、祭祀坑等重要遗存。这些发现使学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殷墟都邑的范围和布局。

20世纪60年代划定的约30平方千米的殷墟保护区应是殷墟都邑的“城区”,其内族邑聚落分布较密集;近些年在殷墟保护区外围发现的这些晚商聚落应处于殷墟都邑的“郊区”,分布较稀疏。“城区”加“郊区”,使殷墟都邑的面积远超30平方千米,达到300平方千米左右,人口最多时达14万以上,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才是殷墟都邑的真实面貌。

综上所述,殷墟有巍峨的宫殿,有宏大的王陵,还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可见其商代都邑的性质确定无疑。

岳占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商王宗庙殷墟
殷墟村中村南田猎卜辞的初步整理与研究
做“儿子”之前先做自己
殷卜辞所见的雀族及其相关问题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论电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观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试论辽朝太祖时期的宗庙制度构建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