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殷商:殷墟的发现及发掘历程

2024-04-02 12:04岳洪彬
中华瑰宝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址殷墟甲骨

殷墟的发现唤醒了沉睡三千多年的商代王都,其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新史学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神秘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两岸的殷墟遗址,就是这样一处充满了无尽谜团的历史古迹。本文将带您了解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让我们用考古学家的手铲叩开商王朝的门扉,一起走进这段厚重的历史。

殷墟的发现

《史记·殷本纪》引古本《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里所说的“殷”,就是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据陈梦家考证,商王朝以殷墟为都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300—1027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年,武王灭商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即自盘庚迁殷至纣灭国,共有8代12王,历时273年(一说254年),均以“殷”地为都城。

晚商王朝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逐渐被历史尘封于地下。19世纪末期以前,无人知晓其具体地点、规模和布局情况。直到清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田时常捡到古老的龟甲、兽骨和各种陶片,有的龟甲和兽骨上有刻字,当地农民并不认识这些字,他们把挖出来的甲骨,有的用作肥料,有的用来填塞枯井,有的磨成粉末作为治疗刀伤的金创药,也有的直接卖给中药铺作为“龙骨”使用。但药铺收龙骨时一般不要带字的,农民便把刻字刮掉售出。由此可知,如此被毁弃或作为药材吞入腹中的甲骨,应不在少数。

相传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服药,在从药铺取回的中药中发现了甲骨文,可谓石破天惊,震惊国内外古董圈。暂不论此传闻是否可信,王氏在1899年发现并开始收购甲骨,应是不争的事实。当时王懿荣为了得到更多的甲骨文,不惜以每字二两白银的高价收购甲骨。1900年,王氏曾分两次从范氏和赵氏古董商处购得有字甲骨千余片。王氏次子王汉章在《古董录》中说:“回忆光绪己亥、庚子间……先公索阅,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乃畀以重金,嘱令悉数购归。”罗振玉也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中说:“光绪己亥,予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为福山王文敏公所得。”可见王懿荣确是最早发现、购藏和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王懿荣的甲骨藏品,因故于次年全部被刘鹗所得,刘氏将其与另外购得的5000片刻辞甲骨合并,择其要者,合编为《铁云藏龟》。这是著录商代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

继王懿荣和刘鹗之后,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甲骨收藏和研究者,就是罗振玉。罗氏不仅善鉴别,而且古文字学功底深厚,在刻辞甲骨的收藏、著录和研究方面成就巨大,先后出版了《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罗氏收藏的3万余片甲骨多数收录于上述著作中。

罗振玉收藏和研究甲骨文的同时,于1908年最先了解到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点是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他委派其弟罗振常前往甲骨出土地探访和收购甲骨,最多一天可购得甲骨千余片,两次寄京有字甲骨达12500多片。当时民间盗扰甲骨对殷墟遗址破坏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罗振玉不仅重视甲骨、铭文等金石学研究,还亲自到安阳小屯村考察甲骨的出土情况,对看到的所有古物悉数采集。罗氏将此次采集的遗物编成《殷墟古器物图录》予以出版。这应是中国学者首次到殷墟进行实地考察。郭沫若对罗氏评价很高,认为“罗氏在中国要算是近世考古学的一位先驱者”。

后经王国维和董作宾对所见甲骨刻辞的考证,实证了“今龟甲兽骨所出之地,正在邺西……则知盘庚以后,帝乙以前,皆宅殷墟”。刘一曼认为,“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殷墟地点的确定,如一道冲破浓雾的阳光,给史学界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至此,这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商代王都重新被唤醒,并闻名于世。

殷墟的发掘历程

20世纪初期,伴随着新史学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发掘殷墟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学术界的迫切心愿。1928年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启动殷墟的科学发掘工作。夏鼐认为,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學的诞生。

殷墟的发掘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28年至1937年,为殷墟考古的首创期。其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负责组织进行,共开展了15次发掘,其中有12次围绕小屯宫殿宗庙区进行,3次集中于侯家庄王陵区。同时兼探四境,在大司空村、后冈、四盘磨村、王裕口村、武官村南霸台、范家庄、高井台子和秋口同乐寨等地点,都做了规模不等的发掘。一群穿着长袍马褂的知识分子走出古纸堆,走向田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为史学研究寻找新的一手资料,开启了中国新史学的新局面。唐际根认为,这种“兼及四境”的探究方法,就是中国“聚落考古的萌芽”。

该阶段主要收获有四个方面:第一,在小屯村东北地清理了甲、乙、丙三组建筑基址,共计53处。当时发掘者认为甲组基址是商王室的寝殿和宴享之所,乙组基址为朝堂,丙组基址为祭祀礼仪性建筑。第二,清理了数百座祭祀性遗存和中小型墓葬,尤其是乙七基址南侧大批祭祀坑和“小屯东北五座墓”,出土大批青铜器、玉石器等。第三,发现了YH127甲骨坑,出土17000余片刻辞甲骨,内容涉及商代的政治、经济、战争、生活等各方面。第四,在侯家庄西北冈发掘2万余平方米,清理了11座大型墓葬、千余座祭祀坑和小型墓葬,其中8座为商王陵墓,出土大批精美文物。

通过该阶段发掘和研究,考古学者确认了小屯东北地为晚商王朝的宫殿宗庙区,侯家庄西北冈是商王陵墓区,后冈、大司空村和武官村南地也都是晚商时期重要遗址区,尤其是在后冈发现的仰韶、龙山和晚商的“三叠层”,不仅证实了彩陶、黑陶和灰陶三种文化的年代次序,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发掘方法逐渐成熟。

第二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殷墟考古的恢复和发展期。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属中国科学院)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等主持或参与殷墟的发掘和研究。该阶段的考古工作,除小屯宫庙区为主动发掘外,其他区域的发掘大多为被动的基建发掘。

这一时期主要收获有五个方面:第一,在小屯宫殿宗庙区勘探时发现防御性设施大灰沟,并进行了局部试掘;清理了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凹”字形夯土建筑基址群,即“丁组基址”。第二,在小屯发掘了“妇好”和“子渔”等王室成员墓,在郭家庄发掘了高级贵族“亚址”墓,在王陵区发掘了武官村大墓和78AHBM1墓,出土一大批高规格的青铜器和玉石器。第三,在小屯村南地清理了若干集中出土刻辞甲骨的窖坑,出土4000余片刻辞甲骨,为继发现YH127甲骨坑后殷墟第二次集中出土刻辞甲骨,丰富了晚商文献资料。第四,发掘了苗圃北地铸铜作坊、北辛庄和大司空村制骨作坊、小屯宫庙区内的玉石作坊等手工业作坊址,大大增加了商文化的内涵。第五,在殷墟西区、郭家庄、苗圃北地、刘家庄北地和大司空村等区域集中清理了大批商代墓葬,提出“族墓地”的概念。

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8年,为殷墟考古的快速发展期。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负责殷墟保护区内的发掘,由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殷墟保护区以外的发掘。该阶段的考古工作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的发掘项目。在发掘方法上,一改前期以墓葬为主的单一思路,大规模地开展探方发掘,工作重点在对殷墟都邑布局的整体把控上。

这一时期主要收获有四项:第一,发现了洹北商城,大致厘清了数十年来一直困惑殷墟考古人的“殷墟何时为都”的问题。第二,发现并清理了花东H3甲骨坑,出土500余片刻辞甲骨,其中有300余片完整的刻辞卜甲,是继YH127甲骨坑和1973年小屯村南地甲骨发掘之后的又一次集中出土刻辞甲骨。第三,清理了花园庄东地“亚长”墓、大司空村“马危”墓、刘家庄北地“亚弜”墓和近万座中小型商墓,为研究晚商时期的都邑布局和城市演进提供了重要资料。第四,发掘了孝民屯、任家庄、苗圃北地等铸铜作坊,以及铁三路、北辛庄制骨作坊和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等手工业作坊群。

第四阶段,自2019年至今,为新时代殷墟考古开创期。其野外发掘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和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该阶段原则上在殷墟保护范围内不再新开建设项目,故此阶段基建发掘大大减少,学术目的明确的主动发掘成为殷墟考古的主旋律。

该阶段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四项:第一,对小屯宫庙区进行了系统勘探和重点试掘,新发现百余座夯土建筑基址,以及规模宏大的广场和玉料坑,搞清了商王宫庙区的池苑、给排水系统和核心岛等重点区域的布局。第二,在侯家庄王陵区发现东、西两处方形兆域沟和数百座祭祀性遗存,极大地推动了夏商周三代时期王陵制度研究。第三,在以殷墟小屯村为核心、半径10千米的范围内,新发现大批同时期的重要遗址,如东北方向的辛店铸铜遗址、正北方的陶家营商代墓地、安钢西侧大坡高规格商代墓葬群、西南方向的老六庄四合院建筑和商墓、正南方的任家庄铸铜作坊址,以及在安阳东区新发现的诸多铸铜遗存出土点和商代遗址,共同勾画出以殷墟为核心、周围散布众多遗址点的“大邑商”图景。第四,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大大拓展了殷墟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前景,尤其是近年来由南方科技大学唐际根团队主持的利用AI智能技术对殷墟人物(如武丁、妇好)和商代服饰的活化利用和保护展示,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令人耳目一新。考古成果的转化利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智能技术在殷墟考古成果的活化利用和研究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殷墟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资料,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也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它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大骄傲,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洪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基址殷墟甲骨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河南偃师商城囷仓遗址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殷墟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