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流经豫北大地的长河,一座滋养文明曙光的古城,屹立于洹河两岸的安阳殷墟向世界证明和展露了泱泱中华早期文明的星火煌煌。考古学家李伯谦曾说:“就考古学而言,沒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资料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它的发掘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为世界所公认。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节点和标志性成就,殷墟清晰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以规模宏大的建筑和墓葬遗址,以及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文物遗存,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赓续提供了鲜活的确证。
1928年,殷墟遗址开始发掘。这是中国学者将考古学用于解决中国古史问题的开端,中国独立的科学考古由此肇始,现代考古理念、考古方法、考古队伍正是在殷墟的前期发掘中逐渐奠基并持续完善的。此后90余年间,殷墟考古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掘了小屯宫殿宗庙区、侯家庄王陵区、洹北商城,以及后冈、大司空村和武官村南地等重要遗址区,清理了妇好墓、子渔墓、亚址墓、武官村大墓等重要商代墓葬和大量祭祀坑,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勾画出以殷墟为核心、周围散布众多遗址点的“大邑商”图景。对殷墟的探索,是追溯中华文明之源、根究“何以中国”的一条重要脉络,是中国百年考古的重大成果。历史的轴线在此驻足,激荡出古老文明的回响。
以国宝“后母戊”方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和作为中国汉字源头的甲骨文,是殷墟文物发掘中的瞩目成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曾评价:“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织,铸就了殷商时代的辉煌。殷墟庞大的青铜器系统以造型复杂、纹饰繁丽、工艺高超而臻至顶峰,构筑起为世界罕见的宏伟瑰丽的青铜时代。甲骨文作为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奠定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字的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历史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随着殷商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殷墟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一个更加全面、真实、清晰的商代文明正在为人们所了解。读懂殷墟,是读懂中国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