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闽
摘要:文章指出预算管理可以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工具,而充分的风险评估管理也可提高预算的针对性。分析了预算与风险管理互动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如风险评估不足可能造成预算决策失误,以及预算限制又反过来也会制约风险管理。提出了优化两者协同影响的对策,如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在预算中加入风险准备金,加强两者信息沟通和反馈等。剖析了风险管理与预算策略的良性互动可提高化工企业经济收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双重效益。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管理;预算策略;互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化工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不仅要面对传统的安全生产风险,还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环保政策、融资成本等多方面的新兴风险。面对新老风险的叠加,化工企业亟须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实现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使预算编制既考虑收益最大化,也兼顾各类风险的有效防控,是化工企业实现稳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以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稳健发展。
一、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与预算策略的必要性
(一)化工特性要求员工和各部门增强风险意识
化工企业由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往往具有毒害性大、操作危险性高的特点,加之最终产品多属于易燃易爆品种,使得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远高于普通制造业。为了让员工与各相关部门对这些化工企业特有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化工企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强化。第一,在化工企业中,各类危险化学品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流通过程,企业员工必须了解辨识各类危化品的属性、特质及应急处理,以识别潜在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准确有效的危机应对。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防止泄漏、事故和环境污染,要求员工明确储存条件,包括温度、通风和隔离,严格遵守以确保安全储存,并明晰危废处理方式,降低事故和环境污染风险。第二,各级员工需深入了解复杂的工艺特点,包括反应机制、化学变化和可能的副产品,以便预测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各类生产风险,包括设备操作、材料添加、温度和压力控制等。同时还必须了解潜在操作风险,如化学反应失控、压力泄漏和设备故障,并接受应急培训以确保生产安全。第三,设备维护也是确保化工生产平稳和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各相关部门必须了解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零部件更换,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风险。员工还需要接受紧急情况培训,以快速应对设备故障、泄漏或其他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以上客观情况,要求化工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必须对化工企业特有风险认知掌握必要知识储备,使风险管理融入化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和预算策略中,从源头上增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未雨绸缪,张弛有度。
(二)利用预算策略作为风险防控的工具
化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深受预算策略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为企业构建了强大的防御屏障。在资源配置与风险识别的初步阶段,预算策略不仅对原料供应、生产安全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度的评估,还确保了这些风险能得到适当的资源支持。此外,为应对突发事件,企业设置的“风险缓冲预算”能成为一道额外的安全网,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和历史经验积累,尤其在化工企业内部,必须优先考虑生产平稳与应急处理的相关预算,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外部市场、政策、工艺技术等环境的动态变化要求企业在预算执行中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实时风险管理的需求。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地图和KPI指标等综合体现,在预算策略中进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风险预演,能够最大程度进行风险防控,并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寻找经济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围绕风险管理指标,制定相关核心考核目标,使风险管理最终落地。
(三)通过预算管理对风险管理的互动加强化工企业稳健性
通过有效的预算编制和监控,化工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从而提高其财务稳定性和业务持续性,这有助于降低潜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化工企业经营的影响,确保化工企业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可持续运营和发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化工企业需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波动、供应链问题和技术挑战。通过将这些风险因素纳入预算策略,企业能够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包括资源调配、风险缓冲、融资成本、备用计划等,以有效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通过预算策略明智地分配资源,确保关键项目和部门得到充分支持,同时也在风险分散方面进行合理配置,降低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并确保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仍能够有效运营。在预算执行阶段,各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对可能导致预算目标无法实现的各种风险的监测,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与其保持密切沟通和配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化工企业应启动风险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重新评估,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或重新编制预算,保障化工企业关键业务的正常开展。通过建立起预算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与联动机制,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加强化工企业稳健性,确保企业在面对多变的风险时始终保持最佳的响应状态。
二、化工企业风险管理与预算策略的互相影响问题
(一)不充分的风险评估导致的预算误差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未充分引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角度进行编制考虑,可能会造成实际进行风险应对时,资源使用不当、效率不高等情况,造成预算偏差。如:化工企业的风险识别往往更注重常规的生产操作环节,而忽视了设备检修和环境污染等其他潜在风险;同时评估风险的方法过于单一,仅依靠历史数据而缺乏对未来趋势的分析,则风险评估的范围就较为狭窄,会造成化工企业对市场预计、设备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等重要风险因素存在认知偏差,导致在编制预算时无法准确预判可能发生的事故损失。如无法准确预留用于安全培训、设备改造更新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从而无法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客观规律的数据和策略支持,降低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例如,2023年1月,某市化工有限公司罐区发生混酸(硫酸93%、含少量硝酸)泄漏事故,由于风险评估不充分,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严重超出了预算安排。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风险评估的片面性和不充分性,都是造成預算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突发风险事件对预算的冲击
突发风险事件对预算的冲击是指未事先考虑或充分评估突发性风险,如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导致化工企业预算无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从而可能导致资金不足、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等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化工企业的稳健性和生存。企业需要在预算初期进行全面风险识别与评价,涉及所有可能的风险,包括市场动态、供应链稳定性、政策预测以及技术或环境因素等。基于这些评估,在预算中反映出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财务和运营的潜在影响。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在预算中为特定风险事件预留特定的资金,确保其能够快速调整并维持基本运营,以逐渐适应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预算中还应考虑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的费用,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准入管理、完善保险方案、技术升级或其他对策的投资,以减轻突发事件的潜在影响。例如,1989年8月某石油化工企业受雷电打击形成了3400余平方米的大火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后期的善后工作增加了各项费用,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制定相应风险准备金或制定更为完备的保险方案,在突发风险面前,企业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三)预算限制导致的风险管理不足
化工企业在设定预算时受到资源或资金限制,无法足够有效地分配给风险管理活动,导致对潜在风险的适当管理不足,可能增加化工企业暴露于风险事件的风险,从而降低了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决策者的经验通常为预算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其主观偏差和局限性可能导致对某些风险的低估,尤其在动荡不定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当预算过分聚焦于特定目标,如追求短期盈利或保证现金流,可能会使企业在其长期发展和稳健性上作出妥协,导致关键领域如研发和风险管理上的投资减少。化工存在特定的市场周期,其资源分配的时机与配额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预算限制可能导致某些核心部门,如供应链和质量控制的资金被大量削减,进而增大企业的风险敞口。过度强调财务指标可能会遮蔽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稳健性的非财务风险,如库存与营销不匹配、客户满意度以及环境社会责任等。一个受预算制约而没有为应急情况准备充分资金的企业,在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捉襟见肘,难以及时应对,进一步放大了潜在损失。例如,南方某石化公司因资金使用策略问题,导致审计基准日的资产总计为18.35亿元,负债却超过了109亿元,最终因现金流断裂而不得不申请破产。因此加强经营过程的预算管理可提升现金流风险管理效果,企业在预算制定时,应深入考虑各方面潜在风险,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维护企业的长期健康和稳健发展。
(四)不合理的预算分配导致风险集中
预算分配不均匀或不合理,导致某些领域或项目的风险管理得到较少的资源支持,而其他领域的风险则过于集中。化工企业往往存在重资产、工艺相对稳定、市场制约敏感、研发投入较大、融资规模大等特点,这使得化工企业预算安排大多倾向扩大产能、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提高收益率的项目,而对现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与升级预算不足,这些现有的、赖以保障化工企业日常运营的生产装置很可能因缺乏及时更新而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事故风险的集中。研发预算过度集中投入产品升级和短期性能提升,而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预算不足,那么化工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就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化工企业为了业务扩张而进行高额融资,但在还款来源和减负措施等方面预算安排不够细致周全,也会使化工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预算管理如果存在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化工企业在关键领域存在风险盲区,面临风险过度集中的局面。
三、优化化工企业风险与预算策略的互动方法
(一)结合化工特性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机制
根据化工企业的特殊特性和潜在风险,风险识别的评估范围必须全面,要将原料储存、各个生产流程环节、废气排放治理等全部纳入风险识别范围,建立全面的化工风险画像。制定一套专业的风险评估方法也尤为重要,充分运用物料特性、存储方法、库存管理、环保要求、生产工艺关键参数等特定信息的内在联系和关联影响,以更准确地识别和量化可能的风险,从而使化工企业能够更精确地制定预算和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预算误差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化工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评估方法要综合运用专家论证、风险矩阵及敏感性分析等,避免仅依赖单一的历史数据分析,提高评估的前瞻性。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化工原料及最终产品的高危性,防止由于对化工特有风险认知不足而导致的风险低估。建立畅通的员工风险管理意见反馈机制,将一线员工对各生产环节风险的感知作为重要参考,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化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作为编制各部门预算的依据,以提高资源配置的针对性。
(二)在预算编制中加入风险缓冲,考虑各类制约因素
在预算过程中明智地分配附加資金,以应对不确定性和突发情况,同时综合考虑生产制约因素,以确保预算制定更为可靠,有助于减少潜在的资金不足和生产延误风险,提高化工企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如在编制销售收入预算时,可以参考前期调研的市场信息和需求变化、未来关联化工产品周期走势等风险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需求上浮或下滑幅度,据此在预算目标中加入适当的调节空间。在编制原材料采购预算时,分析近几年原料价格波动区间及安全库存策略,提前准备好应对一定幅度涨价的应急购买资金。在编制费用预算时,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政策变更、突发事故等风险都进行提前考虑,保留必要的应急处理费用。整体预算编制要充分考量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从产能利用率、技术设备水平、人力技能配备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以制约因素为基础设定收入预算和费用预算的可完成性,使化工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既有应对各类风险的资金准备,也能按照实际情况顺利完成预算。
(三)强化预算与风险管理的双向交流与反馈
确保在预算编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建立紧密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调整预算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部门要提前完成对化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的评估工作,形成系统全面且动态的风险评估报告,充分提供给预算部门参考,包括对市场环境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化等可能造成的收入和费用影响的预估分析;指导预算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提前考虑风险应对措施,如适当加大风险准备金比例等。在预算执行阶段,相关业务部门也要定期跟进监测可能影响自身预算执行的各种风险,随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反馈监测到的异常情况,以便风险部门及时更新化工企业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重大风险事件造成预算严重失衡时,预算部门需要将情况反馈到风险管理部门,推动风险部门改进评估机制的不足之处。通过构建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紧密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化工企业可以持续提高两者之间的互动效率,推动化工企业稳健发展。
(四)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
研究表明,企业风险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与组织绩效呈正相关,强调风险驱动因素和预算管理关键指标相融合,将风险管理绩效纳入预算制定和绩效评估,能鼓励员工和部门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活动。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化工企业可以将员工对各类风险的识别效果、风险应对反应速度等内容纳入预算执行的过程性考核,同时也将最后的风险损失控制效果与预算完成效果相结合,作为结果考核的双重指标。化工企业还可以将风险、预算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员工的薪酬、晋升激励挂钩,如果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提出可行性风险防范对策,并协助相关部门避免风险导致的预算损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对于在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同时超额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化工企业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嘉奖。通过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将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化工企业可以提高全员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推动两者形成合力,助力化工企业稳定发展。
四、风险管理与预算策略互动带来的效益
(一)预算策略更具弹性,能够应对突发风险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弹性预算策略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在应对突发风险事件时至关重要。新冠疫情之初,公司面临订单减少和原料供应中断等问题,凸显了化工行业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性。然而,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的前瞻性风险评估和应急预算机制的迅速启动,企业不仅确保了核心生产环节的资金需求和现金流的稳健,还积极与供应商沟通以获得优先供应,这些措施使企业成功地应对了疫情冲击。预算编制中注重将各类型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估结果纳入预算,这不仅体现在对市场需求波动的考量,还表现在增加突发事件应急准备金比例,以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市场和政策环境的监测。一旦出现重大突发风险,企业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整或冻结部分费用支出,通过建立应急资金补充渠道和额外信贷支持,确保企业在风险事件后仍有恢复生产的资金支持。
(二)员工与部门在预算与风险管理中的配合更加紧密
员工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落实预算执行的关键。西安康诺化工企业实行每月生产经营状况汇报制度,要求员工上报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和异常情况。员工在月度汇报中提到,原料储存区接近保质期的一批原料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建议公司及时更新更换该批原料。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后认为意见合理,随即调整了该月的原料采购预算,及时更新了库存原料,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西安康诺化工在各部门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指定部门负责人为风险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主动强化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理念,要求员工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各类风险保持高度关注,主动上报发现的问题或建议。作为企业的基层力量,员工要提高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不断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防意识。同时,各部门加强内部沟通,建立畅通的风险信息报送渠道,形成自下而上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旦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可迅速汇报给风险管理部门,并依据预算安排调配资源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通过部门和员工的紧密协作,西安康诺化工的年度报告显示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效率提升20%,事故发生率降低15%。这显示出全员参与和部门配合推动风险管理工作落地的效果明显。风险管控的改善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预算目标。员工的主动参与和部门的协同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和预算执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使企业在遏制风险的同时更好地完成经营目标,也提高了基层力量对于企业的向心力和归属认同感,实现了风险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及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企业效益与风险防控能力双重提升
企业为了抵御风险,应基于风险预算理论合理配置资产,为企业安全运营与管理提供保障。化工企业应实现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具有全局性的协同运作机制,以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仅可以带来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可以同步强化企业的合规经营、市场应对、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应对能力,实现经济性和平稳性双重提升。风险管理部门能够对化工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识别与评估,为编制合理和科学的收入和费用预算提供依据;预算部门能够根据这一风险评估结果,在预算方案中相应应对,提高预算的弹性;而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在执行预算的同时,也会提高对重大风险的监测力度与防范意识,主动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事故隐患。在这种协同工作机制下,化工企业可以在追求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也主动预防和减少市场冲击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和控制重大风险事件对化工企业造成的影响。通过双管齐下的工作模式,化工企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同步提升。
五、结语
化工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日益突出,如何实现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和良性互动,是提高化工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化工企业经营特点,通过构建专业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合理配置风险准备金,建立预算与风险管理的双向反馈机制,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设计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化工企业可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提前识别与应对,使预算编制和执行更加科学合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化工企業的整体风险管控和应变能力也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立彬.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管理策略[J].化工管理,2023(05):115-118.
[2]万小华.化工企业费用预算管理与控制策略[J].商业2.0,2023(20):83-85.
[3]孟革平.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管理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21(21):127-128.
[4]冯璇.石油工程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探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1(29):148-150.
[5]李石尧.关于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及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02):73-75.
[6]黄雪意.基于财报视角下的企业现金流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3(07):177-180.
[7]傅晨曦.基于现金流稳定比模型的风险管理和预算管理集成化——来自双案例研究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22(11):48-57.
(作者单位: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