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2024-04-01 16:06:39黄圣航董善清成洁怡张秋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9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时空演变人口

黄圣航 董善清 成洁怡 张秋

摘要:文章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分别进行时序分析和时空分析。11年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总体发展趋势向好,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能力较强,但部分城市存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停滞和失调的状况。建议继续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域竞争力,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方案,构建新时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以人才激活城市群的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需要增强湾区内城市群各区域发展协调性,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促进经济实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而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问题是制约和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带头区域,其聚集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大量的人口迁移影响了整个区域的人口结构。同时,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分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市经济增长质量的递进能力增强。因此,面对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能力的增强,如何协调好人口与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外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研究较少,多是针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城市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而国内针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发展的研究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城镇化角度分析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如城市扩张对人口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集聚特征与经济绩效;二是从产业结构的发展分析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如经济互动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三是将人口或经济与其他子系统一同分析其间的协调发展,如产业-人口-空间。总之,国内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与经济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上,少有学者对两者发展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模型,并引入时间序列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分别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研究,并为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一、珠三角发展概况

(一)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发展情况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珠三角城市群人口数量为7801.43万人占全省61.91%,占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的近九成。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进一步集聚,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超70%。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较高。

在人口规模方面,珠三角城市群年末常住人口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人口压力倍增。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正向增长,且呈现波动性。在人口结构方面,大部分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与城镇人口数量都较高,而肇庆、江门与惠州相关指标较低,但都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在人口素质方面,深圳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数量的增长速度极快,人口素质最高;广州、佛山、东莞的人口素质增长趋势明显;其他5个城市,对应指标发展放缓,人口素质有待提升。

(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

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珠三角城市群GDP总量为8.95万亿,占广东省总量80.7%,占粤港澳大湾区77.2%。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但始终保持正向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上升,人均GDP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呈稳步递增态势,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活力上,佛山、广州与深圳具有较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东莞、广州与深圳则具有较大的进出口贸易额。在经济结构方面,珠三角城市群第二产业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二、三产业结构都优于其他7市。

二、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区域属性人口-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2011-2021年《广东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年鉴》及各市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人口指标方面,缺失数据利用插值法补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数据根据各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全社会就业人数计算得出。在经济指标方面,统计年鉴中的肇庆市2013-2020年、佛山市2020年、惠州市2020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因单位不同(万美元、亿元人民币)均通过当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进行单位统一(亿美元)。

(二)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依据人口与经济内在发展特征,遵循变量指标的科学性、完备性、系统性及数据可行性,并在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人口与经济各10项指标,构建了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如表1)。

(三)研究方法

1. 熵权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权,进而分别计算出人口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熵權法的主要步骤为: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权重赋值。考虑到人口、经济子系统的各项指标对人口、经济发展有正面和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2. 耦合协调模型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系统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借鉴物理学的“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模型的定义,结合目前对多系统耦合模型的研究、推导及使用情况,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两个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测评。借鉴王淑佳等(2021)归纳总结的传统耦合协调模型的规范公式计算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深入分析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在得出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系统关联强弱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D的计算方法,求得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交互效应,从而研究两系统之间内部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考虑到人口、经济在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同等重要,分别赋值权重为0.5和0.5;其中D区间为[0,1],数值越大说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越高。

本文将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实际情况与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划分10个等距区间用于判定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其判别标准和对应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如下:D[0.0,0.1],极度失调;D(0.1,0.2],严重失调;D(0.2,0.3],中度失调;D(0.3,0.4],轻度失调;D(0.4,0.5],濒临失调;D(0.5,0.6],勉强协调;D(0.6,0.7],初级协调;D(0.7,0.8],中级协调;D(0.8,0.9],良好协调;D(0.9,1.0],优质协调。

三、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皆为高水平耦合,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与人口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二者的关联度高。

(一)时空角度分析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情况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其中在南北方向上呈“南北高中间低”,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翼低”。综合测算结果显示(如图1),11年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情况在南北和东西两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在南北方向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局面,在广州市和深圳市两大核心城市联合带动下,东莞市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勉强协调提升到2020年的初级协调;珠海市的耦合协调度由2010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2013年的勉强协调后,也形成了由“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构成的“南北高中间低”的稳定发展格局。总体符合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对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要求:支持佛山、东莞两个特大城市增强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支持珠海等其他城市增强在本市的生产服务交通等功能,最终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节点城市。而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翼低”。东西两翼的耦合协调度与中间城市相比的差距较大,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其中东侧的惠州市始终处于濒临失调,西侧的江门、肇庆始终处于轻度失调。三座城市的平均GDP处于九市最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11年间,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越靠近广州、深圳的城市,耦合协调度就越高,说明两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能力较强。但珠三角核心城市与两翼城市目前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间相互协调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以上发展形势符合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疏解转移与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时序角度分析

从时序角度分析,2010-2020年珠三角九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存在部分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停滞和失调的情况。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显示(如图2),珠三角城市群11年间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按城市的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将珠三角九市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耦合协调度在(0.8,1.0]区间的广州、深圳,第二梯队为耦合协调度在(0.5,0.8]区间的珠海、佛山与东莞三市,第三梯队为耦合协调度在[0.0,0.5]区间的惠州、中山、肇庆、江门四市。第一梯队的城市11年来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高,波动较小,远远领先珠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广州、深圳一直以“双城联动”形成很多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以强大经济实力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梯队的城市,在11年间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较小,佛山、东莞与珠海的耦合协调度仅分别增长3.6%、8.9%、12.5%。珠海市于2013年迈入勉强协调阶段,平均协调水平仍低于佛山、东莞两市。在广州、深圳“双核”驱动作用下,三座城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得到一定优化,但仍需继续加强。

第三梯队的城市,其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其中江门、肇庆失调较严重,表明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效果在第三梯队城市中不明显。惠州市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濒临失调的阶段,11年间的平均GDP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五,说明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与提升空间;中山市的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无明显变动,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江门、肇庆耦合协调状态一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調度为九市最低,人口综合评价指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78%、-0.27%,人口综合评价指数的增长速度较低,所以人口系统依然是这些城市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综合时空、时序角度的分析,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总体呈向好态势,但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珠三角各城市间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明显层级性,其中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的发展活力优于其他城市。

四、建议

(一)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域竞争力,发挥“双区驱动效应”,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协调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格局,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广州市和深圳市人口规模大,人口素质高,产业结构合理,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核心区域。应充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市和深圳市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的深度融合,将珠三角城市群建成开放、强劲的经济体系,带动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合作平台,深化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大湾区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发挥重要节点城市的自身优势,同频共振,促进大湾区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布局,突出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推进珠海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利用澳门与珠海市的天然地理优势,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优化国际贸易合作平台,大力推动国际贸易相关服务的模式创新,支持珠海市与澳门的联动发展;推进东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电子信息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结构空间,实现高端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深化中山市与香港、澳门等先进地区在生物医疗科技、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打造健康湾区的同时也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海外发展;支持肇庆新区建设,加大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便承接深圳市与广州市的溢出产业,并进一步利用丰富农业资源,打造湾区的核心农产品物流基地。

(三)打造珠三角人才高地,以人才激活城市协同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提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综合施策,创造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珠三角城市人才引进可通过“向内向外”两个途径,向内挖掘高校人才资源,向外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进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例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与东莞市要加强高校建设,鼓励优质人才培养,给予青年人才优惠落户政策;江门市、肇庆市和中山市等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当地政府应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和积极引入R&D活动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等。

参考文献:

[1]解韬,李昀东,张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时空变迁比较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1,27(04):111-120.

[2]崔建华,黎伟林.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时空演进特征——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2):139-147.

[3]胡盼盼,李锋,胡聃,等.198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1,41(17):7063-7072.

[4]黄正东,Michael Batty,叶嘉安,等.特大城市群协同:进展与路径[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05):5-14.

[5]朱政,郑伯红,贺清云.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影响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03):404-408.

[6]李佳洺,张文忠,孙铁山,等.中国城市群集聚特征与经济绩效[J].地理学报,2014,69(04):474-484.

[7]赵祥.城市经济互动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6(10):109-120.

[8]余洁,刘亚男,张伟.珠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时空耦合研究——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06):83-89.

[9]陈刚,刘景林,尹涛.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J].西北人口,2020,41(02):114-126.

[10]姜磊,柏玲,吳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05):788-799.

[11]王淑佳,孔伟,任亮,等.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3):793-810.

[12]李慧慧,肖周燕.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研究[J].城市观察,2021(05):96-107.

[13]尹鹏,刘继生,陈才.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09):1101-1108.

*基金项目:2021中山社科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一般202111);2022中山社科规划课题“高质量发展导向下中山市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研究”(项目编号:一般202210);2023中山社科规划课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山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一般202332)。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张秋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时空演变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贡献分析
旅游学刊(2017年1期)2017-02-09 13:46:47
基于WebGIS的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动态可视化系统研究
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