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头”变“星”记

2024-04-01 04:35夏菁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5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案例研究问题学生

夏菁

[摘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集中各方力量,进行“教育会诊”,可以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本文从育人实际案例出发,基于原因分析,从教育会诊的团队组建、会诊会议的前期准备、会诊会议的开展、帮扶方案的实施等方面,研究如何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

[关键词] 教育会诊;家校协同;问题学生;案例研究

巴班斯基在《教育过程最优化問答》一书中提到“教育会诊”一词,他认为,运用“教育会诊”的方法,经常地、系统地研究儿童,是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育学研究过程中,教育会诊更多的是指为研究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分析诊断,对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的教育活动。本文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会诊的方式,充分发挥三方教育合力,以一年为跨度,促使该学生改善不良行为,助力学生成长。

一、案例描述

我们班有一个“小刺头”叫小毅,他无差别地挑衅过所有任课老师;在课上肆意地大笑,大有一种“笑尽天下可笑之事”的姿态,甚至说脏话,给各任课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谈话、批评的教育方式我都用过了,但是他仍然屡教不改,让我感到很无奈。如何转化这个“问题学生”成了那段时间最困扰我的问题。

二、教育会诊的流程及成效

(一)分析初步原因

了解学生的家庭是解决学生问题的突破口之一。小毅之前有个哥哥,但是得病去世了。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婚了。他和再婚的妈妈共同生活,自此他的学习成绩就开始退步。小毅在小学三年级时,成绩很好,学习书法的他,写得一手好字,但是自从父母离婚后,他就开始变得敏感、易怒,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家庭中父亲的缺席、母亲的自顾不暇导致他的很多不良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二)组建会诊团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诊成员不局限于任课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校内外专家等。尤其是存在家庭问题的孩子,更应该邀请家长作为会诊成员参与问题的发现、解决和跟踪实施,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使得家庭教育不再是“无源之水”,真正让家庭成为教育的主体。因此,会诊成员确定为小毅的妈妈、同伴及任课教师。小毅的同伴主要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的会诊会议阶段,由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第一阶段的会诊团队。

(三)开展前期准备

1.家长沟通

深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通过与小毅妈妈的联系,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小毅背后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介绍教育会诊的具体步骤和帮扶想法,旨在取得家长的配合,达成家校教育会诊共识,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

2.同伴访谈

了解学生日常更真实的行为,从同伴的角度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小毅。除了发现问题,更多的是发现他本身“善”的一面,这是教育应该挖掘的闪光点,也是教育的起点。

3.任课教师访谈

多方面了解学生各科表现,明确会诊问题。与不同学科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不同教育主体实施教育后小毅的不同表现,汇总其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聚焦主要问题,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组织会诊会议

1.确定会诊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记录人。

2.会诊会议中需要通过填写会诊记录表,记录相关信息。

3.会诊会议需要统一问题,提出会诊建议,确定初步帮扶方案。

会诊记录表如下:

(五)实施帮扶方案

召开教育会诊会议后,我们将会诊建议细化为具体的教育帮扶实施方案。

1.发现亮点,发扬优点

对于成长过程中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大问题,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部分来自各方的负面评价。因此,他们需要正面的肯定与表扬,这将是支持他们前进的动力。班主任要将他们成长中的小细节与他们自身的一些美好品质关联起来,如诚实、认真、守信等,将生命的“微光”转化为成长道路上的“启明星”。通过教育会诊,我们挖掘出小毅最大的优点——诚实。从诚实这一优点出发,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其优点,并让其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让他获得成就感。

2.制定目标,培养习惯

任科教师为小毅制定他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用学习目标的达成增强他的学习成就感。班主任帮助其制定行为习惯上的“每日打卡”目标,即每日不说脏话、上课认真听讲等,以此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课教师与家长沟通,明确每日需要家长监督的学科作业,从学科入手,提高小毅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他接触不良事物的机会。

3.及时沟通,定时反馈

班主任每日反馈学生的自评情况。在每天下午的大课间进行定时访谈,以自评形式跟踪小毅的当日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等,定期记录,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鼓励。

任课教师不定期反馈课堂表现。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小毅的表现,反馈小毅近期的课堂行为,不定期与他进行谈话,鼓励良好行为,指出不足。

4.朋辈引导,相倚为强

朋辈教育具有一般成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并且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然而然。我通过巧妙分组,将部分思想端正、乐于助人的学生与小毅组成小组,更加自然、深入地影响他,让他能自发地意识到自身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利用部分“从众心理”,潜移默化地实现转化。

(六)搜集会诊成效

开展教育会诊一年后,小毅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直观地看到会诊效果,我搜集了学生本人、同伴、班主任三方的评价。

1.学生自评

初二的我比初一时候的我听话,现在老师说的我 基本上能听从。我发现我是有优点的,我非常诚实,这个品质我当初真没有发现。每次老师问我们干了些什么的时候,我都会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毫不隐瞒。这个品质让老师很看好我,每次我犯错误时老师都会用心地教育我。我不会让老师失望,我要努力改掉这些毛病。

2.同伴评价

从初一到现在,他成长了很多。初一时,满嘴脏话,而现在他明显比之前好多了。初一时,他曾天天在课堂上捣乱,现在,他安分了许多,从不爱学习变得爱学习了。初一时,他天天在厕所里玩,现在,他愿意做作业,就连之前不看好他的地理老师也表扬了他。他之前在这些课上不是睡觉就是玩,而现在,他的改变让人感到惊讶。

他的努力,我总能看到。愿他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天天开心。

3.班主任评价

小毅从初一到初二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他有他自己的优点,诚实、善良。之前,他因为无知和冲动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但现在,他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正在努力改正。上课时,我也能看到他认真记笔记的身影,有时候还能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并且能够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有待改进的地方诚然还有很多,但是老师们已经可以期待他的进步,愿这颗小星星可以闪闪发光。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个“功夫活”,不能急于求成,而稳定的、有温度的教育正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学生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能量,最终将“小刺头”转化为“小星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让我们借教育会诊之势,托举每颗生命之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教育会诊:一项旨在优化育人方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20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启明.用心呵护,静待花开[J].中小学班主任,2022(21).

[2]陈思翰,周莉.团体互助模式在高校朋辈心理项目中的多维育人价值: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2(Z1).

[3]吕香妹.中小学教育会诊制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案例研究问题学生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