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群芳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的是啥?是梅花。
寒假第三天,孩子们来到浙江嵊州市鹿门书院参加“梅花迎春”的游学活动。山脚下的小村子,村口的老银杏树叶都落尽了,褐色的枝干直指青碧的寒空,静如画面。路边的水面结着淡蓝色的冰,屋檐下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像一根根银筷子,沙泥路冻得硬邦邦的,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
穿过村子,走了大约七八分钟,就到了山谷里的梅林,林子里有五十来株梅树,都是自然生发,未经修剪,具有一种天然的美。白梅花开得不是很多,半树花蕾,半树花,白色的花朵状如飞雪,在铅云飞渡的背景下,淡若清梦。宫粉梅开得多一些,一朵一朵,像小小的酒盅,闻得见香气。
“哥哥,哥哥,我要这枝梅花,红红的梅花好看。”操佳涵踮起脚,想折下梅枝,可是够不着,扭头冲哥哥喊。
“妹妹,不要急,先听大吕老师讲,等会儿哥哥给你折。”操跃牵起妹妹的手,一起围到老师身边。
“孩子们,我请教了村里的老人,老人家告诉我,这片梅林里最先只有二十来株白色的江梅,它是一种野生梅花,又称野梅、直脚梅,后来又栽了几十株宫粉梅,与江梅相比,开的花更多更鲜艳。今天立春,再过几天是除夕,今天我们要折梅花,做春盘,迎接春天,迎接新年。”吕红蕾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些梅花的知识,有趣的是,孩子们很自然地分成两组,男孩子喜欢白色的江梅,女孩子则更喜欢娇艳的宫粉梅。周静涵看看江梅很喜欢,望望宫粉梅也很喜欢,犹豫了好久,还是站到了宫粉梅这一组。
吕雅老师则给孩子们讲“清供”:古人喜欢仪式感,到了节令,总要插几瓶花,摆两盘果,显得美而隆重,称之为“清供”。过年摆放的,是岁朝清供;端午节摆放的,是端阳清供;到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清供;九月初九菊花开,便是重九清供……
“我们今天折梅花插花瓶,就是岁朝清供。”马一可立刻想到了,也不知是谁领的头,孩子们开心地念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过年了,过年了——”清脆的声音如鸟鸣声声,在山谷里回荡。
吕兆勤阿姨告诉孩子们,要挑选枝子好看、花蕾又多的,每人折一枝带回书院。李安妮选的梅枝最好看,斜斜的一枝梅,梅梢花密,后卷花疏,而疏密之间,有蓓蕾点缀,俯仰照应。我看了又看,挑了又挑,还是不忍心折梅,只在地上捡拾了几枝被风吹折的梅花,整理了一下,还是挺好看的。徐力扬见了,也学我的样,弯腰捡了一枝白梅花,我俩相视一笑,心里暖暖的。
回村去书院的路上,我们在一户人家的围墙边遇见了一株蜡梅,明黄的花瓣片片娇嫩,又薄又亮,边缘的花瓣羽翼一般飞翘,姿态清雅。周静涵等几个孩子想折一枝,又怕被主人家责怪。犹豫之际,有老婆婆推门出来,笑眯眯地在一旁指点:“喏,靠墙头这枝好看,还有那枝花苞多,带回去清水里养着,花就开了。”听从老人家的指点,大家折得三枝蜡梅,带回书院插进青瓷花瓶,又加了一枝朱红的天竺果,闲洁雅静却又生意盎然。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liǎo)茸蒿(hāo)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临近中午,孩子们来到附近的民宿,准备做春盘。所谓春盘,就是精整细致的一份时鲜,自做自食之外,还可以馈赠亲友。春盘做于立春或岁朝之时,从东晋时便已成为初春的风俗,春光尚未泼洒,春意已有十二分。
民宿的主人知道我们要一些时鲜的蔬菜,便乐呵呵地从厨房里拿了春笋、萝卜、芹菜、菜薹(tái),放在一旁,供孩子们选择。大江伯伯带着胡子腾、马一可、周安泽等九个男孩子去屋后的菜园,从湿漉漉的泥地里剪了一束金线般的韭黄,还有一棵鲜嫩的黄芽菜,都是茸茸的鹅黄。此时的大地,依然在沉睡,但大地深处正酝酿着勃勃的生机,这一点萌黄就是春天的心啊。
女孩子们在龙儿阿姨和陈娜阿姨的指导下,将春笋、萝卜切成薄片,将芹菜、菜薹、黄芽菜切成细长的小段,放入清水里煮一两分钟,捞起备用,韭黄用开水焯(chāo)一下即可……
等我从厨房里拿来女主人新做的春卷皮子,孩子们的春盘已经摆好:雪白的萝卜、玉色的笋片、碧绿的芹菜、紫红的菜薹,细细长长的韭黄与黄芽菜叶,整整齐齐堆放在青花大瓷盘的边上,再把圆圆的一叠春饼皮放在盘子中间,这朵春日的“大花朵”就盛开在了餐桌上。
午饭后,太阳出来了,暖暖地照着,满眼皆是春的阳光气象,忽然觉得头顶的太阳是新的,脚下的大地是新的,似乎连整个天地也都是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