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思政,提升表现素养

2024-03-31 09:25赵海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课程思政

赵海燕

【摘   要】美术教学中,美术素养的培养和思政教育的落实是同步进行的。在美术核心素养本位下,教师应构建小学美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点点和谐共融的学习样态”“课程教育线线和合共生的人文样态”“学科育人面面同频共振的认知样态”,实现美术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美术素养;课程思政;审美立人

中小学审美教育的高质、高效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那么,审美与立人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相互渗透?如何构建以审美为宗旨、以立人为指向的美术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笔者从小学美术学科的“点、线、面”出发,从小学美术课程思政的学习样态、人文样态、认知样态等层面探究可行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范式。

一、点——构建和谐共融的学习样态

这里的“点”指的是美术课程思政样态中课堂育人的教学点,它既是融通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又是落实审美立人的着力点,还是实现美术知识建构和思政价值引领的融合点。教师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系中,使“契合点、着力点、融合点”点点相扣,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一)择优选材,融合地方美术教育资源

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思政教学,彰显文化自信,一直都是落实审美立人的重要着力点。笔者指导本区域青年教师将鞋垫花、扎染、香包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美术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以纹样为审美表达点,同时融入“精美纹样、智慧结晶、吉祥寓意、美好向往”等思政要素,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实现价值引领。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之“创意‘鞋垫花纹样”模块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了解鞋垫花的寓意美—体验鞋垫花的设计美—感悟鞋垫花的价值美”三个环节展开学习,感知鞋垫花承载的精神力量,学会传承与表达;教学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虎头装饰》之“挂虎香包‘虎头纹样”模块时,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审美规律,从“一比眼力·识外形、二比眼力·辨色彩、三比眼力·思内涵”三个环节入手,推进“形状—色彩—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教学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印花布》之“方形花卉扎染纹样”模块时,教师带领学生从“利用捆扎法,体验繁华美;利用折叠法,感悟韵律美;利用夹扎法,深思简约美”三个环节入手,了解捆、叠、夹等扎染技艺,感受扎染的魅力。教师将美术资源和思政元素完美融合,精心呈现美术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审美方法。

(二)守正创新,注入民间美术工匠精神

具有守正创新特点的作品最能激发学生的感知力。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具有引领价值,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活教材”。学校可以将民间非遗传承人及可操作的非遗美术项目请进校园,用具有审美代入感的艺术传承故事感染学生。

(三)馆校联合,拓展校外美术教育空间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课堂是连接美术知识与審美生活的“审美场”。学校可以通过馆校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审美立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架构学校美育课堂与社会生活课堂之间的桥梁。如充分利用地方美术馆、革命纪念馆、民间艺人工作室等进行教学,拓宽中小学美育空间,构建课程思政的新阵地。

教师将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的教学拓展到校外剪纸艺人工作室,带领学生参观体验。学生观看非遗传承人的剪纸示范,聆听传承剪纸的故事,体验剪纸的过程,在剪纸与自然、剪纸与生活、剪纸与社会、剪纸与自我的多重关联中,深刻感悟剪纸工艺的文化内涵。

二、线——构建和合共生的人文样态

这里的“线”即课程育人的教育线,它既是审美立人课程思政的研究主线,又是美术表现素养提升的策略主线,更是德智体美劳和谐共长的发展主线。

(一)构建思政横向线

这里的横向线指的是审美立人美术课程思政校内外环境育人和空间育人的平行拓展线。学校整体统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从育人情境、育人方式、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拓展,构建特色鲜明且关联紧密的校园文化角、艺术工作坊、审美教育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营造思政角。这里的“角”是指每一个承载育人功能的校园角落。学校应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构建和重组学习空间,营造智育求真、德育崇善、艺术尚美的校园环境。从价值选择、内容确定、空间构建等方面彰显审美立人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利用校园美术发展史长廊、艺术家文化墙以及图书角、书画角等育人环境,以静态图片、立体实物等形式展示古今中外的美术名家、名作等,营造独特的教育环境。这种个性鲜明、直观生动的场域打破了既定的、程式化的环境布局,将固定的美术学习主场拓展到非正式的学习空间,让所有空间都发挥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的真实性成长。

二是打造思政坊。这里的“坊”是指校内艺术实践工作坊,也称社团。美育的使命是让所有学生学会感悟自然之美,享受艺术之美,体验生活之美。学生在特色鲜明的美育环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实践探究,交流审美情感,使个人技艺和合作精神得到融合发展。

三是创造思政场。这里的“场”是指校外承载育人功能的民间艺人工作室、艺术实践基地等审美教育场。教师要善于用各类校外场所,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沉浸式实践等美育活动,如将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木版画》以及《木版年画》两节课的教学拓展到校外版画创作体验中心,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实践。教师应创造多维的课程思政审美场,用民间艺人的故事和代表性作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构建思政纵向线

这里的纵向线指的是审美立人美术课程思政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探究主线。学校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让认知线和实践线双线并进。

一是厘清认知线。梳理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客观、全面、深刻地了解美术的发展趋势。如在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花鸟画》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梳理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从国画、书法、瓷器等传统美术类别出发,了解我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厘清发展规律,增强审美认知,强化审美理解,提升史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可选取教材里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图像识读,讲述其中蕴藏的励志故事,挖掘美术作品的精神力量和作品背后的思政内涵,以图育人、以史育人。

二是推进实践线。首先要关注表达,如基于“格物表达·文化理解”的思政主题,学校开展了以审美判断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实践。以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适当选用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题的国画作品,挖掘四种植物中蕴藏的精神内涵,初步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其次要重视审美体悟,如通过表格梳理“审美体悟·价值体认”的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规范专业的美术语言赏析作品,并积极表达交流,形成文化认同感。如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对比的艺术》一课时,教师介绍了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和西班牙画家米罗的《星星》,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思潮的变迁与发展,交流自己的文化理解和体会。最后要注重创意表现。如注重学生表现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创意表现·文化创新”的思政主题中完成创意实践、情感表达、美感表现。以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水墨画树》一课为例,当学生在赏析近现代画家傅抱石和黄宾虹等人的国画作品时,教师将国画知识与时代背景、国画意蕴与美育精神、国画特色与人生境界等关联起来,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创造力。

三、面——构建同频共振的认知样态

这里的“面”指的是审美与立人全面推进的美术学科育人面,体现美术课程思政综合育人的理论广度、实践强度和价值深度。

(一)优化思政认知的理论广度

美术学科课程思政“培根铸魂、强基固本”的功能体现在筑牢中华艺术内涵方面。

一是罗列美术技能,滋养文化自信。艺术可以润泽生命、升华精神,使人的生活幸福、人生完整。教师可带领学生感受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对国画、剪纸、版画等作品进行提炼,将家国情怀、民族气节、高尚情操等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审美过程,内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是讲好作品故事,涵养爱国情怀。一方面,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鉴赏重点,并适时引入思政元素,驱动美术表现素养和课程思政素养的同频共振,扩展学生的认知面。如苏少版《美术》中的许多作品都是经典的“成教化,助人倫”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美术作品与时代背景融合,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如教学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鉴赏画家齐白石的作品《群虾》,将作品置身于革命历史语境中,通过深度解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画面内容、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梳理党史作品,深化强国教育。如以党史为线索梳理美术作品,浸润红色主题教育内容,挖掘革命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领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创意实践能力。以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雕塑之美》的教学为例,在学生赏析《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浮雕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取艺术家潘鹤的雕塑作品《艰苦岁月》,开展“强国主题雕塑赏析”大单元教学,让学生了解革命精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强化思政认知的实践强度

美术教学注重在“审美”中“立人”,在“立人”中“审美”。教师应以德育、美育融合的方式统整育人目标,助推美术课程思政教学。

一是凸显思政的目标价值。美术课程教学要围绕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展开,深挖美术教学资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凸显美术课程中的思政价值。

二是彰显思政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明确思政的导向性。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内外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德育、加强美育、提升智育、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政内涵。如开展单元化、项目化、系列化的美术课程思政教育,将美术知识和思政元素结合,科学设置“美术识读、美术表达、美术表现、美术价值”等课程模块,渗透思政品格和审美内涵。其次是协同思政的融合性。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保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开展美术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科学等的跨学科教学,协同思政力量。最后是注重思政的公共性。教师要将美术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中,开展融合社会生活的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品格。

三是创新思政的表达策略。教师可采用“远古时空对话式、人物造型模仿式、画面情节再现式”等方法,完成美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价值理解、鉴赏表达、创意表现等任务。学生在表达中学、在表现中学,完成美术与自我、美术与他人、美术与社会的沟通。

四是丰富思政评价机制。教师应在评价环节设置体现审美立人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评价指标,让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融于美术学科评价机制。具体而言,教师应注重审美立人课程思政的过程性、形成性和表现性评价的比重,从美术课程理论学习、思政价值引领、审美创意实践等角度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政治素养达成情况。

(三)深化思政认知的价值深度

教师应深入探究美术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深度,以美术课程推进五育并举。

一是注重知识体系与思政价值的结合面。教师要从人格培养、精神熏陶、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审美立人教育。既要注重中小学美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构,保持美术学科的专业性,又要注重思政价值,彰显美术学科在培养品格和塑造人格方面的功能。

二是注重审美范畴与思政因素的整合面。教师要优化审美立人教育活动的设计,遵循美术学科的特点,扩大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美学、生命美学、社会美学的审美范畴。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环境小设施》一课时,教师通过营造特定的审美情境,如新农村建设、名胜景观设计等,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

三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联合面。教师应突出立德树人的实践导向,善于运用社会审美情境,采取情景模拟、古董探秘、鉴宝拍卖等多种策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审美实践教学,以此推进“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让美术理论表述和思政研讨行动同频共振,培养积极、健康、自由、全面、个性的人。

总体而言,通过构建“点、线、面”和谐共融的小学美术课程思政新样态,有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学生审美表达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的提升,实现审美立人,培养“心中有国、肩上有担、胸怀天下”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3]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搞好综合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