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的几个问题

2024-03-31 17:16:18李建卫
少林与太极 2024年2期
关键词:形意拳

李建卫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许多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中国人独特的心里思维,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复杂的历史背景等等,导致我们传承不久的文化都是五花八门难辨真伪。就连文学名著也亦复如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名著目前也有无法准确确认作者是何许人也。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作者,你或许脱口而出:当然是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和曹雪芹呀!然而许多精读历史的学者就提出了异议。《西游记》有人认为丘处机是作者,此说法持续了将近300年。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学者中,有几位大咖,比如胡适、陈独秀和鲁迅先生。而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重修府志时已将吴承恩著作列表中的“西游记”一项删除了。中科院图书馆西文编目馆员沈承庆一生致力于《西游记》研究,认为作者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另外,日本的小川环树、太田辰夫、田中严、中野美代子,英国的杜德桥,德国的林小发等国际汉学家,也都不支持吴承恩是《西游记》一书的作者。《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同样程度不一地存在类似情况。

武术作为不可分割的中华文化瑰宝,也是难以脱离喋喋不休的辩论与争执。形意拳至今才200余年,就是加上心意拳不过400多年,许多地方也是迷雾重重,让人无法确认。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应该在这个文化复苏民族精神崛起的大好时代,以百家争鸣的形式研究其精髓与真伪。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明末大将姬际可所创。姬际可(1602年-1683年),字龙峰,山西蒲州人(今山西省永济市),明末武将,有神拳之称,传出六合枪法及拳法,脱枪为拳创心意拳,是形意拳的始祖。以枪化拳成了目前武术界公认的认知,然而形意拳也出现了许多刀法的痕迹,很值得我们研究。形意拳作为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研究认真学习,下面本人就将略显肤浅的观点摆出,供大家参考研究。

一、形意拳先有十大形,后有五行拳。以枪脱拳有疑点

在形意拳的演变中,有一个非常客观但是多数形意门人都不肯承认的事实,就是形意拳是先有十二形,而后有五行拳。但是民国之后,门人都认为,形意拳以五行拳为核心,十二形是五行拳演化出来的表演套路。形意拳的母拳是五行拳,它分为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在五行论上对应金、木、水、火、土。动作简单、规矩严谨、左右式反复,是习练形意拳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人认为五行拳是姬际可脱枪为拳而来。劈枪对应劈拳、刺枪对应崩拳、点枪对应钻拳、挑枪对应炮拳、拨枪对应横拳。这些说法看似天衣无缝毫无破绽,其实也经不起推敲。首先姬龙峰创拳是先创的十大形,这十大形是模仿各种动物象形取意而来,与枪术似乎毫无瓜葛。据记载,姬际可由于受过传统的教育和曾任职明军武将,有强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后他已届中年,总想组织反清志仁,共图复明大业,于是出走解县,朝关帝庙,往东南越中条山经平陆去河南。马越过中条山时不慎失蹄,将际可翻下深涧,他凭多年功夫,手攀悬崖绝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听说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姬际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受到少林寺僧人称赞;际可观看少林寺僧人习武,也大受启发,在少林寺居住了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一天他在寺内读书,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参照当时盛行于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创立了新的拳种,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最终演化为心意拳十大形:龙、虎、鹰、熊、蛇、鹞、燕、猴、鸡。如果先有十大形再有五行拳那以枪化拳的说法就站不住了。

二、形意拳拳谱有疑点

还有一点也颇为蹊跷。形意拳拳谱云: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掉膀破敌营,肺气凛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襟。为什么拳谱说劈拳似斧子,而不说似大枪呢?而在《说文》中:斧,斫也。斫就是用刀斧砍。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因拔刀斫前奏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从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形意拳拳谱中的斧与刀可以互用,而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刀要比斧常用的多,尤其是姬公乃明代武将出身,更知道在战场上刀的威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斧指的就是刀,哪姬际可为什么不直接写为“劈拳似刀”呢?因为“斧”字有断的意思,这样写更有气势,也能提醒后学练拳时要发洪荒之力,才可以所向披靡。所以劈拳似斧比劈拳似刀更加贴切。

三、刀法技术已融入形意拳之中

形意拳中有许多刀法的影子,除了“五行拳”中“劈拳”外,形意拳“安身炮”中的“外劈拳、内劈拳、斩肩”与刀法的技术别无他样。《释名·释兵》:“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刀就是进攻用的武器。刀法基本技术就是劈砍:正劈(从上至下)、斜劈(从上到下45%劈)、横(从左到右劈)、撩(从下向上劈),合起来就是米子形状。训练刀法,第一步学会各种劈刀方法;二,练习劈刀的准确性;三,唯快不破,练习速度;四,心理训练“狠”;五,战术训练闪法。形意拳斩肩就是斜劈,外劈拳就是正劈,所以我认为劈拳也与刀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刀的威力远大于劈枪的威力。刀在冷兵器时期,一直是战场的主要兵器,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刀作为百兵之帅,刀在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无论是作为军队的兵器装备,还是在江湖路野中刀的应用都是非常广泛,单面侧刃刀背厚重,刃口锋利用于砍杀,刀以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令许多人倾倒。商周时期的人,就珍贵地以美玉饰刀,此后文人墨客咏刀之作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刀的喜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唐·岑参)“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秋瑾《对酒》)“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唐·高适)“徒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唐·李商隐)据说,李商隐这里提到的“七宝刀”,出在后汉,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灵宝”,因它纹似灵龟,又俗称七宝刀,能切金断玉,唐代的陌刀,刀两侧有刃,刀尖突出能刺能砍能削,作戰时极为凶悍。据说唐代名将李嗣业力大超群,善用一把长柄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凭借一把陌刀所向披靡,三尺之内无一人敢近身,可见其恐怖之处。关于刀的传说也备受大量文学作品青睐。《水浒传·杨志卖刀》就描写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

枪,在中国冷兵器史上被称为“百兵之王”,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中国“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中国古代用枪名家有赵云,马超,岳飞等。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宋史·李全传》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的杨家梨花枪法精妙非常,杨曾自诩:“二十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戚继光又评论说:“唯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山,动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枪无敌手,信其然乎!”何良臣《阵纪》:“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但枪的最大特点与优势是刺杀力,西方的矛,矛头更长,更尖。因为是步兵用来抵御骑兵冲锋的,需要拉远与骑兵的距离,降低冲锋带来的冲击力,因此矛身比中国的更长,一般在4米左右,最长的能达到6米。西方国家冷兵器时期都是身骑快马,手握长枪与敌对冲拼刺,中外冷兵器时代枪的主要攻击手段就是扎刺,枪头的面积小,攻击身体叫人防不胜防,所以称之为“百兵之王”。《宋史》记载:“初,仲自德顺至原,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持满引行。以卢士敏兵为前阵,所统军六千为四阵,姚仲兵为后拒。……与敌鏖战,开合数十。会辎重队随阵乱行,敌兵冲之,军遂大溃,失将三十余人。”姚仲把军阵里的长枪换成大刀的结果是被金军击溃,损失将领三十多人。《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九》对女真精锐有这样的记载:“以仲熊所親见黏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腰垂八棱棍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尺。”从文字可以得知,女真重骑兵普遍装备丈二长的骑枪,换算成现代的长度就是4米左右。我们可以看出枪的优势在于长度与枪头面积小,难以防范,但是枪的劈砍能力就远不如刀的震慑力了。近身搏杀刀的作用远超长枪,远战枪比刀优势大。而形意拳是以短打近战闻名,如果硬要将刀枪与形意拳联系起来,刀的相似度要比枪更贴切。姬龙峰善使大枪号称“神枪”,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形意拳崩拳:崩拳似箭属木非箭也,这个动作最像枪术,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随高打高,就低打低,像是中平枪、高平枪。“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防,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中平枪是三十六式六合枪法中的第四式,预备式以半马步持中四平枪为最佳。四平枪势分三种:高吊四平枪势、中四平枪势、低四平枪势。持枪贵在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中四平枪是“枪扎一条线”,平直扎出,其路线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势,使之防不胜防。发力方法也几乎与形意拳别无两样,都是双手发力,力发自于足跟。明其法,识其理,并可功理双,收三节明晰,在以追随,捎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丹田催心,心催胸,肩催肘,肘催手,胯从膝,膝催足,从内而向外催矣。但是形意拳歌诀曰:崩拳起落如波生,分手似箭向前攻,退敌全凭后足力,狸猫上树倒翻身。出拳有射物之意,左右轮换,如拉弓射箭,一般手出连环滚出滚入,上可连发击头喉,左右打助,中攻胸腹。步法为:左垫步后并步,右步催左步后跟步,攻法不上大步,没有空档,寸步紧逼,落地生根。拳经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打倒还嫌慢。从这里分析似乎射箭的意义也在崩拳之中。

钻拳:钻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形意拳讲究:钻拳似闪属水非水也,有山倒岭塌之势,以园构型,攻防自如,阴阳园润,势式园弧,园则滚,滚则进,故在进退中形成上旋下旋,外旋内旋,平旋立旋,横旋顺旋,旋为形滚为劲,动之如螺旋,无坚不摧。起落似弹簧,顾中有打,两拳互动翻钻而出,目标为对方的下颔与鼻。由于此拳技击性好,命准率最高,又最不容易躲闪,所以在实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钻拳是由下至上的打法,形如流水无孔不入。而枪法则很少由下至上的刺击。

炮拳:炮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叫绝于顾打并进。炮拳五行属火,有如炮弹出膛爆炸火焰一般,其性猛烈勇不可挡。拳法为两拳同时由腰间抬起,一拳起翻拧架于眉边,一拳直出当胸,一架一顶轮番出击顾打并举。步法为走八字步,前步垫,后步跟并,斜上前开八字步,两足互换,步步束架钻打。炮拳主要提倡的是惊炸力,无坚不摧的勇猛之力,也是崩拳的一种,连顾带打一气呵成。

横拳:横拳在形意拳里应用十分广泛,有轮行壕沟之势,起手横拳独领风骚,每分起手出拳都要有拧裹劲及横劲,在谱里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横拳如盘中滚珠灵活自如。横拳在五行中属土,形似泥丸有如弹滚之状,又如子弹出膛经来复线形拧转一般,以增加射程,强化命准率和穿透力,主练一气吞吐。身法束展,束身时吸气,展身时吐气,收如伏猫,纵如放虎,以平为宜,以直为妙。拳法左右轮换起横落顺要有顺劲,两拳一出一入以横破直,以翻压扒顶为主,以截压滚缠逼拦架等逢园左右轮活自如,明扒为重,再强硬的直拳也会被随意地横劲而动摇。步法为垫前步攻后步,步步紧逼顺势而进,出步灵动,落地生根。横拳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对手的来拳打偏,使其改变方向,再给对手以重击,很像枪术中的拨枪。但其他的兵器与拳法中也有类似的打法,如全归到枪术中也有些牵强。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具备学习能力,中国古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历史上的武术宗师,向老师学习,向敌人学习,向比自己强的所有人学习,只要有长处,无处不学习,所以才有了一些看似有瑕疵的拳种:醉拳、武松脱拷拳、独臂拳、孙膑拳等等,学习的方向无处不在,甚至观察各种动物的搏斗动作寻找格斗技术,目前的所有象形拳就是佐证。中国古圣先贤确实有大智慧,研究的武术理论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也是无法超越的。一个有实力的武术新派别,肯定吸取百家之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形意拳的创立不单单是吸取了枪与刀的技术,更是海纳百川,择其善者而从之。

(作者为西安传统武术人士。)

猜你喜欢
形意拳
探究对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体育风尚(2023年20期)2024-01-09 17:35:38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能说形意拳经》辨伪(上)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10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武术研究(2019年7期)2019-09-09 07:06:38
形意拳推广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
形意拳十二形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简析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