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需·循径·循联:小学生推理意识培养的结构化路径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实践为例

2024-03-30 15:51浙江海宁市实验小学314499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演绎推理合情直角三角形

浙江海宁市实验小学(314499) 卢 特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全文简称《课程标准》)中,推理意识是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数学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常常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进而形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推理促使理性精神的形成,推理意识体现着一种学习过程。

下面笔者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培养推理意识的实施路径。

一、循需而谋:找准思维生长点,引发数学推理

数学推理教学要直面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思维的生长点,从推理原点设计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引发认知冲突,以此激发思维上的矛盾,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发数学推理活动。

(一)初次实践,突破已有认知

真正的学习并不仅是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分析与研究学生学情为基础,让数学教学真正地站稳儿童立场,回归教育本真。

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实施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次试教,主要有如下环节:环节一,出示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环节二,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使用量一量、拼一拼和折一折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环节三,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进行巩固练习。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编排思路,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起点把握不准。在环节一,当教师抛出问题“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时,有学生很快回答“180°”,导致其他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探索欲不高。在环节二,学生都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整个环节,没有学生得出不同结果或提出疑问。由此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不陌生,对探究任务没什么兴趣。

缺少对学习素养的培养。探索与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数学结论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学内容来看,它是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任意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始终是一个定值,这个结论对学生来说应该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推理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第一次课堂实践中,缺乏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除了量、折、拼,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具有推理价值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上,表现出探究欲低、思维停滞等情况,缺乏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基于前测,主动链接思考

真实有效的教学基于教师对学生知识起点的深刻把握,鉴于对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笔者对本校四年级某班的44名学生进行了前测,问题和结果如下。

前测问题:有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略),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

前测结果:参加测试的44人中,仅有10人认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且都是180°,有34 人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大。

前测结果分析:虽然许多学生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但是,多数学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的,也不知道如何证明或验证。因此,当学生面对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时,大与小的对比让学生对“已知结论”产生了怀疑,部分学生会依据思维定式说出“三角形大,内角和就大”,这也恰恰说明了学生的“已知”,只是表面的“已知”,他们对知识的认识不牢固、不坚定。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验证上,而不是定位在获取结论上,即着重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片段1】

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在学习用量角器量角时,老师说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课件呈现不同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完全不一样,难道内角和都是180°吗?

(有学生说都是180°,有学生质疑。)

第一个问题,了解学情,让学生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充分暴露已知。第二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些三角形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对先前的“已知”产生了疑惑,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数学推理活动。

二、循径而行:捕捉思维冲突点,发展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常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往往会直接把“猜想”当“结论”来使用,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推理本质的理解。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捕捉“用操作实验的方法,仍然可能存在误差”的思维冲突点,引导学生寻找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不同路径。

(一)直面疑问,理性分析思考

面对内角度数未知的三角形,学生想到用“量角法”和“剪拼法”来验证,但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操作验证,误差无法避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思考如何避免误差。促使学生进一步研究,寻找更为科学严谨的验证方法。

【教学片段2】

(教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独立测量后汇报结果。)

师:请看大家的结果,同学们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有的是178°,有的是183°,还有的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好像不成立呀?

生1:这些答案都很接近180°,有可能是误差造成的。

生2:我觉得测量只能说明有可能是180°。

师:测量容易产生误差,你们还有其他办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利用课前老师请你准备的三角形研究一下吧。

生3:我们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用剪拼的方法,角与角之间会有缝隙,不能保证刚刚好是180°。

师:测量法有误差,剪拼法也有误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

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设计长线验证路径。路径一,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自己测量、计算。路径二,让学生通过剪拼将角转化为平角验证。教师没有直接帮助学生校正结果,而是把误差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寻找更为科学严谨的验证方式。

(二)动态拓展,建立内在联系

学生先后经历了“量角法”和“剪拼法”两次动手操作活动后,发现两种方法仍旧难以避免误差。这就促使学生再次深度思考:还有没有更直观、更精准的方法?在学生思考后,教师通过“转笔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从静态到动态的数学研究方法,使其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拓宽思路,获得理性思考的启迪,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片段3】

师:其实只要利用一支铅笔也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听说过吗?

(学生表示怀疑,教师播放微课。)

师:原来的笔尖朝着右,“量”了三个角之后,笔尖朝左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1:铅笔旋转了一个平角,平角是180°,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但是这也是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在操作的过程肯定也会有误差。

学生经历了“量角法—剪拼法—转笔法”三次操作验证的过程,进行了三次合情推理。虽然没有找到严密的推理方法,但在三次推理活动中,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冲突点和疑惑点。寻找更加严谨的验证方法,它们这正是学生推理意识培养所需要的。

三、循联而用:紧扣思维延伸点,生发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指从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命题出发,通过规则推断结果的思维方式,主要功能是验证猜想或类比结论的正确性。小学数学教学中,演绎推理更倾向于应用已验证过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三次合情推理后,发现“测量法”“剪拼法”和“转笔法”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严谨性方面都存在不足。由此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演绎推理呼之欲出。

(一)搭建阶梯,拓展知识认知

在学生经历了用操作性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经历推理验证过程,以适度拓展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的学习逐步从合情推理走向演绎推理,从形象走向抽象,经历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悟用演绎推理验证结论的严谨性。

【教学片段4】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沿着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那么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多少?

生1:360°÷2=180°,这样就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验证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2:在锐角三角形中画一条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相加得360°。但其中两个直角拼成的平角并不是大三角形的内角,要减去180°,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验证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教师启发学生借助长方形的内角和推理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着引导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推导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经历了“长方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推理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累了演绎推理的经验,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探究精神。

(二)精设练习,丰盈推理体验

教师可通过创设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挑战中产生思维碰撞,让其所学知识从零散状、碎片式走向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

【教学片段5】

师:信封里有一个三角形,现在只知道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是30°,这会是个什么三角形?怎样求另外两个内角?

生1:可能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90°,剩下一个角的度数是180°-90°-30°=60°。

生2:可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度数都是30°,剩下一个角的度数是180°-30°-30°=120°。

生3: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0°这个角也可能是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都是(180°-30°)÷2=75°。

……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笔者设计了这样综合性的练习,随着对“这会是个什么三角形”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学生发现可以用分类的方法解决,体会到全面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特征联系起来,综合使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宽了思维空间,发展了推理意识。

推理意识的培养,要聚焦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的冲突点是学生验证结果时产生的质疑,思维的延伸点是学生对新知与已知的转化。课堂中循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经历从已知的数学事实出发进行验证推理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与说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演绎推理合情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拼搭直角三角形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