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琦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深入,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秉持“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而“留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其激励性、包容性、灵活性、情境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笔者基于新课标,分析了留白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和启示。
“留白”教学法需要教师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足够的“空白”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主动思考学习、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进而全面提高他们实践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有效发挥“留白”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切实根据语文教材文本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多元化、多层次的留白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求知欲、探索欲,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随着其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他们会更加注重自身成长的个性化、思维的独立化、发展的差异化。教师要结合他们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涵,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以训练学生语文思维逻辑和语文表达能力为核心,适时进行教学“留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打造一个丰富有趣、灵活高效的语文课堂。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情发散思维,再辅以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潜能,助力他们的思维能力、文学素养和创造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综合性、工具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传统的语文学科应试教育重工具性理论知识灌输,轻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白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智用留白技巧,既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带领学生共同遨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享受语文的人性之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的开端影响着整体课程的教学氛围。设疑作为留白技巧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唤醒学生学习新课的期待。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导入生活化情境设疑“留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动力。
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设备播放《父亲》这首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待音乐播放结束后,引出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当提到父爱或母爱时,你的脑海里是否会闪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是否能一一讲述出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白”时间,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并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父亲或母亲形象。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入《游子吟》,借助唐代诗人孟郊心目中的慈母形象,重新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以下情境:“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的母爱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丰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心目中的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严厉的?内敛的?沉默的?又或是伟岸的?相信同学们也和我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借助生活化的情境设疑“留白”,不仅有利于打造颇具悬念感的教学情境,还能高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内容的积极性。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不仅记录着、传承着人类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发展历程等内容,还是授课教师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人文教育的渗透和熏陶。从整体内容上看,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近现代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浓烈的人文气息、民族文化等,因此,需要授课教师深挖教材文本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留白”,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行文的深意和文本内涵,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作者的行文意图时,可以巧设“留白”,如“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挖愚公移山的目的。通过讨论,学生能明确,这一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妻“献疑”,不仅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也是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教师可以持续巧设“留白”,如“愚公真的很愚蠢吗?智叟真的很聪明吗?”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确“愚公不‘愚’”,从“聚室而谋”“年且九十”“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可得出这一结论。这几句说明愚公虽年事已高,但是他有远大的目标,他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教师可借此进行人文教育渗透,让学生深刻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勇于下定决心,不怕困难,矢志不渝,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课堂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作业布置仍存在作业价值取向单一、作业安排未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作业布置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学生的发展进步和思维拓展。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授课老师设计的课堂作业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将课本知识与课外拓展有机融合,深入挖掘课堂作业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不断改进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能力。为此,授课老师可以采取课堂作业“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进而激发他们主动钻研语文知识的学习动力。
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串联景物,品味意境。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立足点,用自己擅长的审美方式体验创作过程,比如将诗中的景物串联成一幅画,自主选择和决定景物位置的安排、特征的描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创作要立足于文本,再超越文本,且时间控制在15 分钟左右。学生通过独立创作,选择描绘方式如图画、文字、语言等,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画面呈现。其次,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小组内选择出最佳的创作画面,并在抽查和讨论中形成全班的最佳答案。在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或不足。借助这样的课堂作业“留白”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品味诗词意境时使用多种不同的审美方式,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让他们自觉深入文本、品味文本、审美文本,还能防止课堂作业脱离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评等多元化评价活动,并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智设“留白”,给学生提供小组探究合作、激烈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思维碰撞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潜能。这样不仅能实现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还能让学生在肯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获得满足感。
以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主人公评价时,可以智设“留白”,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如“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如果同学们和他面临同样的窘境,是选择继续追逐梦想还是选择放弃?”引入上述问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能够让他们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这种东西如果学习者感兴趣,那么它就不成为一种痛苦,即使过程很艰辛,但只要意志足够坚定,不轻言放弃,就会像范进一样终有出头之日。也有的学生认为,事不过三,倘若还是固执地不肯放过自己,便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即使后来居上,但青春已逝又能壮志凌云多久?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家庭条件比较好,来学校学习完全只是一个过渡期,不会面临和范进一样的窘境,更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偏差认知或错误认知,教师不要直接给予否定或批评,而是要适时智设“留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琢磨,从而引导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并进行改正。
简言之,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极强的文本学科,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将“留白”技巧科学有效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