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2024-03-29 22:29:00洪天配
中学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评厚积名著

洪天配

“大部分老师一看到读名著就立刻摇头,意思是单篇文章都读不了,还读大部头的,不可能。我希望教师一定要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要求,教材中有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落实,即便是打一些折扣,也不能全部舍弃。”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所描述的这种教师轻视名著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象并不少见,同样的,学生对于名著整本书阅读也是不够重视的。

那么,初中师生究竟要如何更有创意地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才能避免陷入上述阅读尴尬之中呢?笔者基于晋江一中、华侨中学近年来开展的“学科哲学”教改实践和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鲍国富老师“创意语文”的教学主张之上提出: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既要“博观约取”,又要“厚积薄发”,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应做到“博观约取”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一文中写道:“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此言可译为:“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由此可见,“博观约取”是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而这种“博观约取”的读法特别适用于当今初中生名著整本书阅读。现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各分册都设置2 个“名著导读”板块,显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名著导读”板块意在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第四学段(7~9 年级)“阅读与鉴赏”部分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而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推荐作品多达36部,所以初中生对名著进行“博观”是有课标硬性规定和教材推荐要求的,他们理应自觉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不打折扣地将名著“阅读”尤其是“读整本的书”进行到底。

但学生课业繁重,少有闲暇时间阅读,加之名著阅读测评(如中考)分值不多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许多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名著,甚至出现不阅读、假阅读等不良现象。许多学生的名著阅读貌似“博”观了,但在阅读分享和考试测评中却无法真正做到“约取”。学生“大约”记得的阅读现象倒是普遍存在。

那么,学生要怎样“博观”怎样“约取”呢?可以惜“时”博观,用“法”约取。

1.惜“时”博观

名著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首先要有时间的保障。没有时间,怎能阅读,更别指望对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应该关注的是整体,而非片段与片面;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在‘整’字上做文章,虽然它与碎片化阅读并非水火不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名著书籍的章节目录采用“化整为零”“分期分批”的阅读策略,充分利用名著阅读课和课余零碎时间,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落实名著各个章节的阅读。例如《红星照耀中国》(人教版),全书共十二章,56 小节,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六周的时间,每天阅读1~2 节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第七周进行阅读交流与成果展示。这样既可以避免名著阅读被边缘化,又可以纠正学生阅读零碎化、无序化导致的阅读无效低效。如此反复,学生的名著“博观”很快就能改观。

博观,但不止于“观”。传统意义上的“观”,一般指的是纸媒阅读,亦即“看书”。而如今新时代阅读的媒介是多元化的,阅读的渠道也是多样化的,“看书”“听书”并存,视听交互融合,跨媒介阅读、主题式阅读等新式阅读类型不断涌现,使学生拥有更多阅读自主选择权。例如,学生可以边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边同步观看同名经典影视作品。科学合理使用这些阅读支架可以推动名著整本书“博观”的快速落实。

2.用“法”约取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虽然多数是“课外阅读”,但却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课外名著阅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建构质量。因此在惜“时”博观的基础上要用“法”约取,这才能确保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质量。那么,学生要用什么方法来“约取”呢?其实答案已然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里。

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而通过学生自读为主来达成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的关键是落实自我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要通过“教读课”学“法”、“自读课”用“法”,进而将已学之“读法”自觉旁通到名著的独立“课外阅读”之中。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表格式回顾法”将书中所讲述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整理出来,这样用“法”约取,学生比较容易将“厚”的整本书读“薄”,他们也能真正获得整本书阅读的知识与快乐。此外,批注式精读法、思维导图法、专题阅读法、读书报告会等阅读方法都是易操作易见效的好方法,值得学生用心去习得并以此来提高自身“博观”名著的数量和“约取”名著的质量。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学生都要坚守名著“文学”本质,忠实名著“文本”内容,传播名著“文化”价值,这是名著阅读“约取”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而对于面临诸如中考等测评压力的初中生而言,在名著阅读测评上又该如何用“法”约取呢?识记主要人物特点和主要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中考名著阅读常见的测评要求。因此,学生按照这个测评要求和考试题型去“约取”,不失为应对名著阅读测评的便捷之法。老师可以基于中考名著阅读测评要求来开展教学,以考定教,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那么,学生在名著阅读测评过程中的“约取”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学习支架使整本书阅读路径清晰、方法得当,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层递性和逻辑性,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逐层深化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约取之“法”须依托在学习支架之上,这样阅读才有“法”器可用,“约取”才有抓手,整本书阅读才能高效。

二、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应达到“厚积薄发”

苏轼所谓的“厚积薄发”,是指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而名著阅读的“厚积薄发”,从广义上讲是指学生不仅要在阅读方面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能以阅读来助推自己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跃升。而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研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规定的必读名著的基础上,能够成功通过各种名著测评(含中考)的检验。

那么,学生要怎样“厚积”怎样“薄发”呢?可以导“图”厚积,应“试”薄发。

1.导“图”厚积

名著阅读要如何“厚积”呢?这不仅要多花时间多看一些书,更重要的是要看得懂、记得牢。随意翻阅浏览容易过目就忘,即使阅读数量称得上是“汗牛充栋”,但阅读水平终究称不上“学富五车”。这种浅层阅读随处可见,危害极大,它不仅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名著测试水平。因此,认认真真地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36 部名著阅读作品,是学生实现阅读数量上“厚积”的重要途径。

名著阅读,除了追求数量上的“厚积”,也要注重质量上的“厚积”。为了追求数量“厚积”,浏览、略读等浅层阅读方法便大行其道;而质量“厚积”往往是人文的积淀,需要采取精读等深层阅读方法才能透过文本抵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世界。显然,深层阅读才能更好地优化名著阅读“厚积”的效果。而深层阅读要求学生不仅仅在“识记”能力层级上要达标,更须在“理解”“分析”等更高能力层级上实现突破。图片,是最容易被人类捕获并记忆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图文互转,引导学生将“厚积”的名著阅读信息转换成“图片”(含表格、思维导图等),这样便于学生“厚积”名著。例如,以绘制思维导图来厘清《水浒传》人物关系,以绘制取经地图来梳理《西游记》故事情节发展脉络。这些以导“图”来引导学生“厚积”名著的阅读教学策略,是充分借助图片可视化的特点来确立的。

2.应“试”薄发

“薄发”应该是名著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名著测评时的“薄发”,往往是源于其平时阅读的“厚积”。说得又好又快,写得又全又准,是学生名著阅读“薄发”的外显特点。为了让学生的名著阅读更好地“薄发”,教师应在导、练、评、测等名著阅读教学环节上多下功夫,确保学生在大大小小的名著阅读“考试”中顺利过关。为此,教师要能根据中考等名著测评的考查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名著阅读水平,耐心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注重以考促读、以读备考、读考合一,激发学生将平时“厚积”的名著阅读知识储备能够“薄发”出来,做到测评时能“试”在必得。

总之,在“学科哲学”和“创意语文”的指导下,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用辩证统一的眼光来对待,既要注重“博观约取”,也要注重“厚积薄发”,推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教学评厚积名著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54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快乐语文(2019年16期)2019-11-28 01:52:14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公务员文萃(2019年1期)2019-03-01 06:57:46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
基于提升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评三位一体模式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