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风险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3-29 20:26黄敏聪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课程教学

黄敏聪,赵 丹

(湛江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发展的重要基石,持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公共安全教育机制是新时代国家实现高质量安全稳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交通事故、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不断涌现,各类突发事件层出不穷。[1]城市新兴风险因其高度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城市安全治理呈现出不稳定性,城市公共安全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指出,我国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等公共安全治理目标。[2]因此,未来社会需要一批批以应对新兴风险、精通城市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而公共安全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下的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将成为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公共安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新兴风险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关于新兴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兴风险的概念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国际风险治理理事会(IRGC)从公共安全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新兴风险可以划分为不确定性新兴风险、系统性新兴风险和非预期性新兴风险三种类型[3];张海波[4]把“新兴风险”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并将其定义为“新近表露的风险”;胡尚全[5]则从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把新兴风险划分为网络安全风险、生产安全风险、民生事项风险和社会矛盾风险;王洁[6]认为当前城市公共安全中新兴风险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领域。可见,新兴风险的类型和范围涉及城市安全的各个方面,它既可能是以往未出现过的风险,也可能是由传统风险演变而来的,或在风险治理过程中由于治理失灵产生的风险。[7]相较于传统风险,新兴风险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关联性和耦合性。[5]例如近几年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风雹、极端高温等灾害事件,因城市工业发展而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煤矿坍塌事故、化学气体泄漏事故等,这些风险事件极大考验着城市的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7]对此,基于新兴风险的城市公共安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安全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并使之具备辨识、评估和应对各类新兴风险的能力是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苏州大学[8]、天津城建大学[9]、武汉理工大学[10]、湖南理工学院[11]等高等院校,均围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展开了课程建设和专题研究,皆在探讨如何将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跟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方法,以培养出能应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各类风险挑战的人才。由此可见,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的改革工作对构建以新兴风险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方向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安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公共安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呈现

由于城市公共安全属于新兴学科领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究阶段,在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较多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知识体系零散

新时代的城市公共安全理念已从快速响应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传统的防灾救灾减灾向新兴风险治理、协同应对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而目前国内适用于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的教材多侧重于城市传统风险方面的理论讲述,部分侧重于应急技能,并没有反映出当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新兴风险,也较少体现出我国城市高速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知识结构较为零散,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性导致其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9]此外,教材更新缓慢,多数学习资料也多为安全工程专业相关培训资料、公共安全相关的白皮书或蓝皮书,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梳理,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找或编制更加符合当代城市特征的公共安全领域的教材,或突破教材重塑知识体系是未来教学方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机会匮乏

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开展实验和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目前多数本科高校由于教学资源条件限制,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即采用多媒体、板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授[11-12]。虽然此方法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公共安全中不同的风险类型,了解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法,但由于整体教学过程相对单调,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公共安全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评价片面,忽略兴趣培养

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当前,高校的考核评价形式虽然已从单一的期末考试向过程性考核转变,但在实际执行中,过程性考核却集中关注在学生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的欲望。因此,形成系统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学习体验而非成绩,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懈怠的问题。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相比于其他学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工作能力,而这些恰好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考察。

三、基于新兴风险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城市公共安全课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方向课程之一,应满足新时代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分析研究城市传统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城市新兴风险的可能性及预防治理方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从构建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为起点,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方面进行完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横向知识面,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换到主动式学习,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改革创新

更新教学思维,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制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导向性的课程目标是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改革建设的第一步。对此,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应确定好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教学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前公共安全领域需求相匹配的课程目标,基于此,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目标的改革须围绕城市新兴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处置与预防,以培养具备扎实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基础、能够运用新兴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方向。

以湛江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城市公共安全课程为例,该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坚持学校应用型创新创业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贯彻“心中有学生,学生有天下”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符合新时期公共安全需求的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为基本要求,站在城市新兴风险的视角下,把课程目标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如在思想目标中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关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新风险、新方法、新技术,并能够在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知识目标中,除了明确要求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以外,更加突出了掌握以城市新兴风险为核心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的要求;在能力目标中,明确了以培养具备风险控制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公共安全人才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软件与新兴技术进行城市风险评估与分析,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二)课程内容改革创新

由于每座城市在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在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交通安全、工业安全、安全系统工程、防灾减灾等多方面的专业内容,理论性强且内容繁多,对此,课程在保留多学科共同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以课程内容的实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为原则,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简化并梳理其逻辑,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安全工程人才。例如,课程可以按照城市公共安全原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城市防灾对策四大模块展开理论教学,以城市人为事故灾难和城市自然灾害两条主线来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结构混乱的情况。

近十年来,我国从数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再到智慧城市,逐步构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应对新兴风险所带来的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13]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应侧重于新兴风险管控技术与软件的认识与应用,通过突破现有教材,结合我国城市的新兴风险类型,将新概念、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掌握新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刘严萍等[9]在“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建设中提到了开展基于ArcGIS 的实验教学环节,认为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ArcGIS 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软件对城市灾害事故地理位置、环境进行分析,通过最佳路径分析,提出最佳的救援与逃生路线。基于此,增加GIS 软件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对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更加直观地认识到GIS 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此类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多元化,不仅解决了教材更新带来的实用性问题,还增加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将来从事公共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真实的城市公共安全的预警、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融入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典型案例、新兴风险类型、防灾减灾新技术、学术前沿热点等内容,并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平台、实训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14]例如通过构建火灾、洪灾、地震、爆炸、坍塌等虚拟仿真场景,让学生切身体会事故灾害的发生及过程,以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的感知和应急处理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前往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验基地或指挥中心来深入了解“智慧城市”概念下的物联网、视频识别、航空遥感等新技术在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当前,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在线课堂、慕课、微课、课堂测评工具、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均可以为教学带来新鲜感。[9-11]城市公共安全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训平台来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形式,把更多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即一种线上线下交互式的教学模式[15],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的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非常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16]。在城市公共安全课程的教学中,混合式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里的案例分析、课题讨论、项目探究等教学方式的使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强调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湛江科技学院城市公共安全教学实践为例,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提前推送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指导学生使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提前观看相关MOOC 视频;课堂以讲授、案例学习、讨论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并通过采用如雨课堂、剥豆豆等在线课堂测评工具,提高学生课堂的互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利用学习通发布作业与思考题,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作业质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基于政校企合作的资源共建型教学模式

“政校企”合作机制能够有效弥补校内师资、场地、设施的不足,通过与校外专家们进行合作交流,推动如专家讲座、专业培训、公益教育等活动的展开,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提供实践保障。[17]例如,定期邀请应急管理部门的专家来校与学生分享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城市、行业安全发展现状,介绍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智慧城市在交通运输、公众安全、灾害预警等方面的作用;邀请消防部门或公安部门等职能部门的专家,通过讲述亲身经历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和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参与社会应急演练活动或培训等。高校通过建立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与发展模式,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知度,也解决了教师由于缺乏一线工作经验而产生的知识缺口,使师生均能及时获取城市建设、安全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最专业的内容。在帮助教师建立课程案例资源库的同时,提高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服务的兴趣和能力,实现师生共赢。[18]

3.基于虚拟仿真的实践环节

积极开展课程实践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实验室设备、拓展实践基地、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的构建,学生可以通过如VR 火灾爆炸体验、VR 交通事故体验、VR 电力事故体验等三维虚拟场景来体验事故现场,还可以利用如VR 消防灭火体验、VR 消防应急疏散逃生系统等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应急技能的实操。例如,在进行火灾情境下人员疏散方法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只能通过视频或教师讲解来了解事件发生和人员疏散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而如果利用热烟模拟逃生系统对烟气扩散过程以及人群疏散行为进行模拟,学生们可以通过体验火灾场景,切身体会疏散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而自行总结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过程中的运动特征,这种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虚拟仿真技术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极具真实的情景体验,弥补了实践教学中教学设备、场地、经费方面的不足,还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课程评价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作业、考试等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进行检验,但这种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应试心理,降低学生学习该科目的兴趣。在城市公共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多方面的考核及评价,尤其是学习过程性考核。可以通过建立阶段性测试、案例汇报、实操训练、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都能够被检验,教师也能够通过检验成效来了解教学质量。

以湛江科技学院城市公共安全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随堂测试、实验或实践报告、小组汇报、软件实操等课程考核形式。例如,上课前要求学生轮流进行课前学习汇报;在课堂上利用剥豆豆、雨课堂等在线课堂测评工具让学生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回答提前设置好的测试题;课后要求学生使用GIS 软件完成城市安全规划的作业等。这种课程评价及考核形式的混合不仅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还能使教师能够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和改进教学模式的依据。

此外,基于新兴风险的城市公共安全课程需要注重学生逻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可以通过设置研究课题来鼓励学生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相关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新兴风险不断涌现,城市公共安全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贴合社会及产业的需求,培养出能够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创新型规划与管理人才。[19]本文针对新兴风险于城市公共安全的影响以及当前城市公共安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方案。该课程改革的创新在强化以新兴风险为背景的安全工程学科特色、体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融入GIS 软件教学、校内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多样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公共安全领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助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广阔视野的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课程教学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