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赵萍 李洁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陕西 渭南 714000)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比较危重的疾病之一,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征。研究[1]显示脑部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触发器和始动器,颅脑外伤可危及全身器官,对于诊治与护理的要求都比较高。当机体发生颅脑损伤时,患者是在非生理的应激状态下可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多伴随有心理异常,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得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2]。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体护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3]。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具有连续性、持续性、一致性等特点,也能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护理能力,促进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34±6.22)岁;主要损伤部位:基底节区11例,脑叶14例,其他5例;急诊入院时间(8.39±0.43)h;体重指数(22.58±1.11)kg/m2。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7.23±5.12)岁;主要损伤部位:基底节区12例,脑叶12例,其他6例;急诊入院时间(8.33±0.41)h;体重指数(22.98±0.50)kg/m2。纳入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急诊期间死亡的患者;发病到急诊入院时间<12 h;年龄25~75岁。排除合并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等相关精神障碍者;不能说话的患者、聋哑患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性护理,主要为机械通气支持、营养支持,严格按照急诊科流程进行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维持患者的心脏、肺脏、肾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干预:(1)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召开专家面对面座谈会,确定护理质量指标内涵及层级,确定3个一级指标(护理人力配置、护理安全、护理不良时间)与6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2)组建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小组:将小组成员分为高层级护士与低层级护士,高层级护士负责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技术指导,每组维持人数相对均等,层级搭配,每名护士负责护理6~10例患者;对小组成员积极进行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培训,包括颅脑外伤知识、颅脑外伤的治疗知识、颅脑外伤的护理方法、患者配合要求、患者自我护理等;每周进行小组内护理质量监控与自我评价,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3)急诊期间护理路径管理:严格执行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管理方法,以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干预为研究纵轴,以时间为横轴,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实际护理需求,进行全程性、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两组护理持续时间为7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分数越高,患者意识状态越好;两组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颅内感染、脑疝、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采用简化版的SF-36健康量表评定,包括活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等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GCS评分比较护理后两组的GC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CS评分对比分,n=3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2例、脑疝2例、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09,P<0.05)。
2.3 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2.4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30]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加强护理管理也具有重要价值[5]。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是建立在整体护理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护理措施,坚持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急诊与住院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连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6]。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GCS评分较护理前增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GCS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干预中,除了急诊对症治疗外,加强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不足,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医院为自身提供更加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机制上分析,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可全面掌握患者的临床及身心状态,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可持续改善患者预后[8];其可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形成一个持续性、连续性的关联,保证护理人员能够连续性地护理患者,从而对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9]。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GC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但由于伦理与急诊时间问题,本次研究调查的内容比较少,对于很多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分析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