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林 陈斌
(1.延安市洛川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延安 727400;2.安康市平利县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 725500)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群体多发病,诱发因素主要为代谢缓慢所致,一旦发病,患者的骨丢失严重进一步破坏了机体的骨质结构,并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1]。单纯予以基础性治疗,如常规牵引、钙剂补充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远期预后差,整体疗效不佳。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老年群体易接受,属于非药物方法,随着推广,已经成为世界医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部分。文献提示[2],针灸与常规疗法结合,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对患者骨密度、疗效等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基础组与针灸组,各50例。基础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71.32±3.23)岁;骨折致伤因素:坠落28例,跌倒10例,车祸12例。针灸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72.41±3.36)岁;骨折致伤因素:坠落25例,跌倒11例,车祸14例。纳入标准:(1)符合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标准《实用骨科学》[3];(2)经MRI、CT以及X线等检查确诊;(3)椎体损伤多个累及;(4)纳入者意识清晰且可以有效沟通交流;(5)神经功能正常,无损伤。排除标准:(1)肿瘤、脊神经艮压迫;(2)精神病史;(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骨代谢类药物等;(4)继发性骨折;(5)针灸不耐受者;(6)本文基础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基础组:予以基础性治疗,常规给予患者牵引复位治疗,患者平卧位,医生双手置于患者腋下,同时需要其他医生配合把握患者脚踝,两人保持水平反方向牵引,当患者腰背肌松弛后抬高患者下肢并促使腰背部保持过伸位置,可以酌情增加过伸力度并让患者适应这个操作,持续时间以10 min为宜,随后按压骨折区域的棘突给予放松按压,随后再按摩腰背部便于肌肉放松;给予患者降钙素喷鼻剂治疗,同时可以酌情给予钙剂补充等。针灸组:在基础组治疗前提下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先行常规消毒进针区域并选择足三里穴、腰阳关穴、腰椎夹脊穴、太溪穴予以针灸,依据穴位不同选择适宜体位将患者穴位暴露以便针灸,针灸过程中,以患者舒适为主,肌肉要放松,尽量保持留针持久,胸腹部穴位时,取患者仰卧屈膝,背部穴位则取患者俯卧位;具体进针方法:使用75%的酒精棉球对穴位相关部位皮肤消毒,医师按压穴位后,垂直进针,30 分/次,1次/天,每周治疗4次,休息3 d。两组均在治疗后监测体征指标变化,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根据判定标准[4]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发症:呼吸困难、肺部感染以及褥疮。骨密度监测:应用塞规式孔径测量仪分析骨密度数据。疼痛评分(VAS)测评患者疼痛状况,分数高则表示疼痛加重。
2.1 临床疗效基础组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针灸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8,P<0.05)。
2.2 骨密度治疗前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均改善,针灸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2.3 疼痛情况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减低,针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n=50]
2.4 并发症情况基础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例、褥疮2例、呼吸困难3例,总发生率为18.00%;针灸组患者出现褥疮1例,总发生率为2.00%。针灸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χ2=13.476,P<0.05)。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骨吸收的增加所致并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骨结构的形态变化甚至于骨膜应力显著增加,并出现骨内压升高的问题[5]。临床上的疼痛表现为张力性疼痛且十分明显。当前阶段,临床治疗上主要以钙剂补充以及药物控制或者非药物牵引干预等,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缓解病情发展,但远期效果差[6]。
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痹之症或者是骨萎等,主要病机为气血不畅、血脉受损进而导致气机紊乱,血瘀阻滞而造成脏腑功能不调。相关中医论著中认为,髓养骨,而肾藏精,机体的肾气是骨代谢循环的重要基础,并会对骨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治疗上应以补肾益髓与活血通络为主,同时注意行气止痛缓解症状[7-8]。本文结果显示,针灸组疗效理想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针灸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针灸组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本次治疗中,针灸组选穴极为精准,取患者督脉穴、夹脊穴,此二穴可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再配合肾俞穴、大肠俞以及阳陵泉穴等将充分发挥补肾壮骨与益肾填精的效果,同时可以养髓强筋。通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夹脊穴与督脉穴予以针灸,有助于缓解机体的肌肉痉挛并改善患者的疼痛、消除炎症与水肿并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重新组建骨折生物结构。此外,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机体的骨吸收抑制效果,并显著提高骨密度且有效减少对机体的骨质破坏。再者,患者在基础药物干预与牵引等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针灸还能够达到一个联动效果,协同作用下可以增强药效,同时再予以康复支持,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确保针灸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提升其应用价值,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要禁用;(2)皮肤溃疡或者感染以及瘢痕皮肤需要禁用,糖尿病患者禁用,白血病禁用;(3)对于肿瘤患者,不可选择肿瘤部位进针;(4)为了保障安全性,嘱针灸期间做好皮肤护理,饮食需清淡且治疗1 h内不能受寒。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给予针灸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骨密度得到提高且缓解了患者的疼痛,获得患者认可,便于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延安市洛川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为回顾性资料分析,故知情同意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