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3-28 03:13王林张菊红王琦
贵州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导针髓内螺钉

王林 张菊红 王琦△

(1.商洛市商南县医院骨二科,陕西 商洛 726300;2.汉中市勉县新铺中心卫生院骨外科,陕西 汉中 724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位于股骨颈和小粗隆之间的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在股骨骨折中占比高达近60%,是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手术治疗是临床大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获得坚强固定是手术治疗的核心所在[2]。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基本的手术方法,内固定又分为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向,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为临床常见的髓外内固定术,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为临床常见的髓内固定术的代表[3]。两种术式各有优劣,均可为骨折部位提供坚强固定,为术后康复锻炼、髋关节功能提供良好条件[4]。本方案对比分析PFNA和DHS两种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此类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拟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8例采用DHS术治疗设为DHS组,42例采用PFNA术治疗设为PFNA组。DHS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69.68±8.23)岁;体重指数(23.68±2.41)kg/m2;Evans骨折分型构成:Ⅱ型6例,Ⅲ型11例,Ⅳ型19例,Ⅴ型2例。PFNA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70.09±8.13)岁;体重指数(23.57±2.37)kg/m2;Evans骨折分型构成:Ⅱ型6例,Ⅲ型12例,Ⅳ型19例,Ⅴ型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查体出现患肢外旋、短缩、内收畸形等,患髋活动障碍,X线下可明确判断骨折部位及类型[5];(2)年龄≥18岁;(3)符合手术治疗指征;(4)认知功能正常,能严格遵医遵护配合治疗及术后康复锻炼。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疾病,无法承受手术治疗者;(2)既往有下肢骨科手术史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临床及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DHS组手术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处于中立体位,后以15°内收,行神经阻滞麻醉,于C型臂X线下进行展开牵引复位,于股外侧距大转子下方3 cm处作一切口,分离股外侧肌下方间隙,使大转子下方约8 cm处的全部骨面充分暴露,在距离股骨粗隆下方2 cm处沿着股骨头将导针置入,调整位置使颈干角呈135°,前倾角呈15°;于C型臂X线机下对导针的置入位置进行观察,调整位置确保其处于较好的位置和角度,测量导针置入股骨颈段长度,展开钻孔、攻丝,拔出导针,将型号适合的粗螺纹钉拧紧,确保股骨外缘和钉尾保持平衡,选择适合的拉力螺钉于粗隆部展开抗旋转处理,选择适合的套筒钢板固定股骨干外侧。安装好尾帽,冲洗术区,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PFNA组手术方案:患者取平卧位,全麻下手术,于C形臂机X线下行骨折复位,外翻大粗隆最高点6°钻开骨皮质,将定位导针置入,沿导针扩张髓部,以股骨颈纵轴约1/3处股骨近端作为定位孔,将PFNA主钉旋入,将克氏针经导向器钻入股骨颈内,于C形臂机X线下观察、调整确保克氏针处于满意的位置及深度,扩外侧皮质,将解锁状态下的螺旋刀片直接打入,打入深度以标记好的深度;锁定螺旋刀片,置入远端锁定螺钉达到静态锁定,拆除瞄准器、手柄,安装好尾帽,冲洗术区,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回院随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范围,判断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分低于70分为差,评分介于分70~79分为中,评分介于80~89分为良,评分高于90分为优;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DHS组优9例、良12例、中12例、差5例,优良率86.86%;PFNA组优12例、良15例、中13例、差2例,优良率95.24%。PFNA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3,P<0.05)。

2.2 手术指标PFNA患者手术耗时、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DHS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DHS患者少(t=3.571,4.327,5.671,4.97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3 不同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上升,且PFNA组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4.67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分]

2.4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至术后6个月,DHS组患者出现髋内翻1例、感染1例、内固定物松动2例、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15.78%;PFNA组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4.7%。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χ2=10.237,P<0.05)。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类型,属脆性骨折,患者大多伴随骨质疏松。保守治疗耗时长,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多种相关并发症,如心梗、脑梗、肺炎等,这些并发症常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6]。因此,临床对于符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手术治疗,避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导致并发症,增加病情进展风险及残疾风险。

目前手术治疗粗隆骨间骨折以内固定为主要的手术途径。内固定法可为骨折部位提供坚强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快速恢复原有生理结构。其中DSH为临床较为传统的内固定手术,其通过一根粗大宽螺纹拉力螺钉与套管钢板及加压螺钉相连接[7],采用套筒内滑行机制调节钉端位置,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同时滑动加压系统可使骨折断端间处于持续加压状态,封单骨端更多压力,防治螺钉发生疲劳断裂。该方法自采用以来,被认为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8]。但近年来,随着DSH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的质疑。且该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临床的使用[9]。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创伤更小、固定系统越来越简单的微创技术在骨折手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PFNA即为其中领先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类手术。该手术方式同时具备了成角稳定和抗旋转的作用。且固定系统采用刀片,最大程度保证了骨质填压和理想的锚合力。上述优点使得该手术方式治疗粗隆骨间骨折的治疗疗效及降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10]。本方案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耗时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的优势,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导针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