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江辉,杨 雪,郭晓鹤
1.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2;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河南新乡 4531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新乡 4531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复发性和缓解性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逐年增加,其特征是黏膜炎症从远端开始,可扩展到近端累及整个结肠[1]。其病因涉及环境、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群和疾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2]。UC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肠道微循环障碍引起微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肠道缺血及溃疡形成[3]。血栓调节蛋白(TM)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能够全面反映机体纤溶系统的功能。有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t-PAIC水平升高,t-PAIC水平升高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4]。目前,关于TM及t-PAIC在UC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的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拟检测UC患者TM及t-PAIC及血栓弹力图(TEG)各项指标,并分析TM、t-PAIC及TEG各指标对UC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UC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28~56岁、平均(44.22±6.85)岁;按照1∶1的比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29~55岁、平均(44.89±6.1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12)。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UC患者符合UC的诊断标准[5];(2)患者在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结直肠癌;(2)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3)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4)既往发生过血栓栓塞;(5)半年内有结直肠外科手术史;(6)合并肠易激综合征。
1.2方法
1.2.1疾病活动度评分 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进行评价,项目包括排便次数、便血、内镜检查、医师总体评价,4项相加为总评分。总评分≤2分且无单项评分>1分为缓解期;总评分为3~5分是轻度活动;总评分为6~10分是中度活动;总评分为11~12分是重度活动。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UC患者分为缓解期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
1.2.2实验室指标检测 UC患者入院24 h内、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枸橼酸钠抗凝)共3份。采用ACL TOP 700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采用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t-PAIC、TM水平;采用北京乐普血栓弹力图仪及配套试剂进行TEG检测。比较各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及TEG各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动力时间(K)、凝固角(Angle角)、纤维蛋白溶解率(LY30)及最大振幅(MA)]的差异。
2.1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或M(P25,P75)]
2.2UC不同病情各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 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UC患者分为缓解期组8例,轻度活动组26例,中度活动组29例及重度活动组19例。UC不同病情各组间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UC不同病情各组血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或M(P25,P75)]
2.3对照组和试验组TEG各指标比较 在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TEG检测,发现试验组R、K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ngle角、LY30及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试验组TEG各指标比较或M(P25,P75)]
2.4UC不同病情各组患者间TEG各指标比较 UC不同病情各组患者R、K、Angle角、LY30及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UC不同病情各组TEG各指标比较或M(P25,P75)]
2.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AIC、TM和TEG指标对UC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影响 以UC患者疾病活动度(缓解期=1,轻度活动=2,中度活动=3,重度活动=4)为因变量,以t-PAIC(原值输入)、TM(原值输入)、R(原值输入)、K(原值输入)、Angle角(原值输入)、LY30(原值输入)、MA(原值输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AIC、TM、LY30是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OR=1.719、1.531、2.067,均P<0.05)。见表5。
表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AIC、TM和TEG指标对UC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影响
2.6ROC曲线分析t-PAIC、TM及LY30对UC患者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 以Mayo评分<6分的UC患者(缓解期组+轻度活动组)为阴性样本、以Mayo评分≥6分的UC患者(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作为阳性样本,绘制ROC曲线分析t-PAIC、TM及LY30对UC患者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显示,t-PAIC、TM、LY30鉴别诊断UC患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95%CI:0.684~0.883)、0.738(95%CI:0.629~0.847)、0.826(95%CI:0.737~0.916),LY30的鉴别诊断效能与t-PAIC、T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4,P=0.451;Z=1.539,P=0.124)。见表6和图1。
图1 t-PAIC、TM及LY30鉴别诊断UC患者活动度的ROC曲线
表6 ROC曲线分析t-PAIC、TM及LY30对UC患者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
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其中环境和宿主因素增加了UC的易感性,与肠道屏障破坏、肠道微生物群平衡改变及异常肠道免疫反应有关[6-7]。UC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当UC处于活动性阶段并影响整个结肠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8]。以发病机制为导向的研究表明,UC患者凝血异常很可能是疾病中炎症机制(细胞、细胞因子等)激活所产生的生物学和生化作用的结果,此外凝血级联的激活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炎症反应的激活,造成慢性炎症和血栓形成之间的恶性循环[9]。一项对UC患者血浆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D与UC活动度有关,检测血浆中TT、Fg、D-D水平可简单、快速地评估临床疗效[10]。
TM、t-PAIC是新的凝血和纤溶直接指标,被认为是反映纤溶系统变化的敏感分子标志物[11]。TM和t-PAIC也是预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性疾病患者器官衰竭和临床预后的有用指标[12-13]。TM可以监测内皮细胞的功能,t-PAIC是反映纤溶活性的标志物,在血栓形成前可显著升高[14]。有研究显示t-PAIC、D-D、α2-AP水平可以准确地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效果[15]。有研究对产后出血(PPH)产妇的凝血和纤溶直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t-PAIC水平逐渐降低,并与重度PPH相关,该指标可能是PPH一个新的预测指标,应在PPH的早期治疗中使用[16]。本研究检测UC患者血清FDP、D-D、t-PAIC、TM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FDP、D-D、t-PAIC、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UC不同病情各组患者FDP、D-D、t-PAIC、T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了FDP、D-D、t-PAIC、TM水平与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TEG反映了血液凝固的动态变化及凝血全过程,利用TEG指导患者输血,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异体输血率,并可能降低心脏病、创伤和其他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17-18]。有研究显示TEG中的R、K、CI及Angle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TEG的诊断效能比传统凝血指标略高[19]。对UC患者进行TEG和FDP、D-D、vWF检测,发现TEG检测和血栓标志物能更灵敏地反映UC患者的高凝状态[20]。本研究比较各组TEG各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R、K显著低于对照组,Angle角、LY30及MA显著高于对照组;UC不同病情各组患者R、K、Angle角、LY30及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TEG可以作为评估UC患者病情程度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AIC、TM及LY30是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OR=1.719、1.531、2.06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PAIC、TM、LY30鉴别诊断UC患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784(95%CI:0.684~0.883)、0.738(95%CI:0.629~0.847)、0.826(95%CI:0.737~0.916)。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UC患者血浆中纤溶指标FDP、D-D、t-PAIC、TM水平升高,而TEG指标中的R、K降低,Angle角、LY30、MA升高。t-PAIC、TM及LY30是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检测t-PAIC、TM及LY30可以有效评估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