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研究

2024-03-28 03:38张宇薇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特色化软件技术考核

张宇薇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科学系,贵州贵阳 550001)

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复合人才,他们要善管理、懂生产、肯服务,甘于耕耘在技术领域前线,而并非成为所谓的高端科技型人才。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遭遇到更大的挑战,软件产业对于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需求和规律,以人才适用、够用为原则,抓牢职业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强化软件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全面提高自身在专业教学中的核心竞争实力及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可推进行业企业发展的复合型软件技能人才[1]。

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软件开发项目是国家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对于推进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国民经济水平而言都意义重大,相应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也是我国从当前教育体制问题着手所采取的科学应对举措[2]。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旨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大批有着良好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素养、特色化创新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而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强大以及社会经济稳固的根本保障。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各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培养拥有特色化创新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夯实国民基础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又步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软件科技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倒逼着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和速度。重视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快步稳健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强化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理所当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经相关数据统计了解,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487所,其中开设有软件技术专业的院校有636 所,几乎占据了国内一半的职业院校,相应的专业毕业生规模也达到了55000~60000 人,然而在大量生源基础上却出现社会软件行业人才大量匮乏的现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双向矛盾问题。与此同时,有专家预测到2025 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软件行业领域人才总需求量将接近900万人,新增人数缺口高达近200 万人。综上,我们不得不客观分析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专业定位不准,学生职业方向不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滞后性,理论不足且实践较弱,导致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继而形成毕业等同失业、企业用人匮乏的尴尬两难境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与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迎合市场行业的大环境需求,导致所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产生明显脱节。

第二,教学方式保守。国内职业教育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体系化,其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仍以课本教材知识为主,而相应的则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此人才培养水平自然很难提升。

第三,教学内容落后。软件技术更迭速度飞快,专业教学知识也随之在不断革新,然而专业课程教材却无法做到及时优化和改编,继而导致专业教学内容总会滞后于企业前沿需求,难以与市场行业形成高度接轨。

第四,考核形式单一。现有的考核模式难以客观评估学生真实的专业职业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是以终结性考核评价为主,以一张试卷、一次实践就判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失科学公允性,也无法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很难从考核中发现自身教学的缺陷,而学生也认知不到自己学习的不足。

第五,工程教育思想不足。当前在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将工程教育理念作为根本,没有把培养特色化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任务,这一点体现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以及课程考核的各个层面[3]。所以,很多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都以考核通关作为各门学科的最主要学习目标,他们平时仅仅是关注理论知识的考点范围,忽视了软件技术领域所必需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六,校区合作缺乏深度。未来的软件技术人才要切实推进我国软件产业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高专业、精英化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高职院校应与相关领域企业加强合作。但据了解,当前很多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在实践开展中依旧十分浅表化、形式化,仅仅是在学生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交由企业来负责,并在实习结束后将考核成绩反馈给高职院校,校方与企业并无过多交流,如此极易导致专业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的不相接轨。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就业需求为引导,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专业定位准确、可全方位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一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三、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综上不难发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始终被局限在教材以内,教师仍是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然而对于企业而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特色化创新能力才是他们最为看重和迫切需求的,显然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原则,人才培养的目标还不够明确和清晰,如此所培养的学生也就很难满足软件科技领域的用人需求。所以,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不可被局限在知识技术的传授层面,应重视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据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应遵循以下思路。

(一)明确培养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定位

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模糊的人才培养定位,促使其所培养的人才很难与社会软件产业发展相适应,对此高职院校还应与时俱进、迎合行业和企业做好明确的人才定位,重视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4]。同时,进一步强化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软件设计实战技能,将人才的培养计划全力导向于技术复合型人才层面,不得以本科科研型人才的培育方式来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如此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偏移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初衷。

(二)强化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中心依旧放在理论层面上,而相应的实践教学则在专业建设中处于较边缘化的地位。对此,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扭转这一教学模式,制订与理论教学一样周全缜密的实践教学计划,重视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而并非仅仅是将其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课程来开设,同时还应制定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专门考核。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必须要与软件行业、相关企业密切接轨,对于实践教学考核的关注度也应与实践课程相对等,加大实践考核的力度。这样做才能改观师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重心从原先的理论为主转移到理实结合层面上。

(三)提高专业教学的社会性与开发化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当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应主动与社会开展密切沟通,加深与软件相关企业的合作联系,不可再将校企合作停留在浅表层次上,要尽量把企业要求的那套工作评定标准应用到实践教学评价之上,以企业组织软件工程实践的方式来安排实践教学任务[5]。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软件技术专业课堂开放,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和探索学习路径,不再过度依赖教师教授知识和指导技术,尤其是要善于引入多方教学力量,充分借力于社会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促进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多元化。

(四)积极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层面创新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从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落后教育思维,大胆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将创新成果作为教学成绩、教学标杆及教师考核指标[6]。不仅要在教学体制上加以改革,还应面向学生多开展启发性教育、鼓励式教育,突出教学的以生为本原则,促使学生可在专业学习之中主动思考、积极创新,提高他们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优化措施

(一)丰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1.实施小组研讨教学

研讨课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强化他们的沟通表达、主动学习、行为反思意识及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眼界视野[7]。因此,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应用需求,高职院校则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胆尝试小组研讨教学模式,开展研讨课堂教学活动。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就可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讨论学习。在研讨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最终以文字报告或幻灯片的形式就其软件开发部分进行功能方面的展示与各种细节的讲述,其中包括如何选择数据结构、如何解决算法设计疑难问题等等,教师及其他学生则可提出疑问并进行交流互动。待每个研讨小组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则应给予及时客观的总结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加以褒奖和肯定,同时对于一些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之后,对于自身未实现部分也能具备一定认知和了解,在借鉴基础上更便于他们自主探索更优化的软件开发路径。此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研讨教学模式模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学生也可自由发表观点和意见,将自己的想法融合到所学专业知识之中进行软件创意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和指正学生的同时也可汲取到来自学生的创新想法并加以教学陈述性总结,最终达到师生双赢的教学效果,促进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实施“电脑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管是学习C 语言、C++、Java 等计算机编程学科,或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核心学科,还是进行NET 架构、JavaEE 等网站开发,学生都必须要能够熟练参与实践操作[8]。在高职院校网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生可自行配备笔记本电脑参与课堂学习。课前,教师可将软件编程任务发布给学生,比如给出算法思维或伪代码让学生进行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先统计实践操作成功的人数,再优选出最好的设计代码进行讲授教学。在此环节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则可通过计算机投屏软件将出错的地方标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纠正报错环节,也可让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先进行阐述、解答问题,如存在一些较为典型代表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则需要亲自负责重点讲解。综上,以此种“电脑课堂”教学模式授课,不仅可引导学生更为细致全面地发现问题,继而及时做出主动思考并尝试解决,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的学习能动性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软件设计能力。

3.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为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还应积极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所有课程内容都可紧密围绕项目开展,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拟定典型代表性的项目任务,确保该项目的前沿实用性以及难度适中性[9],根据具体项目任务设置教学周期、项目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最终可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程序员。教师尤其要多组织真实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协同参与开发软件项目,在过程中不断积累不同的项目经验,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开发设计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继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

(二)深化开展校企合作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要不断深化合作办学的力度,合作企业应组建专门的教育事业部,对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考虑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在学生不具备相应能力之前,最好不要与企业开发部对接合作,而是先行与教育事业部建立密切联系,学习行业企业知识背景,磨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安排他们参与项目开发工作。如此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也可有效降低企业的合作投资成本,寻求产教融合的共赢点,形成长效性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由双方共建实训实验教室、校内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承担教学任务;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践基地、教师进修基地、学生职业素养拓展基地;由校方参与直接管理构建“厂中校”,通过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厂”[10]。如此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环境来渲染学生,面向学生进行“准员工”的管理,能提前促使他们形成商业意识;通过校企共同构建和运营项目开发工作室,并以此作为线下平台开展软件技术研发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利用,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及行业企业。

(三)鼓励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教育部大力提倡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此举旨在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搭建更深化的对接合作平台,依托最新的产业与技术来促进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改革[11]。所以,企业应积极发挥自身在社会教育领域的资源效用,以院校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自身人才需求标准对接招聘计划来培养软件技术领域人才,促使高职生一毕业就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了解具体工作内容,更好地回报企业。企业要与高职院校主动沟通、深化合作,拟定一个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让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可始终与相关领域前沿实现充分接轨,继而化解原本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于传统封闭的问题,如此学生也能更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

(四)优化教学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必须要在教学考核上下功夫,要转变原来终结性考核模式,将其细化为专业知识技能考核、职业综合素养考核两条主线,并设定专门的考核团队来实施该项工作,以确保考核的真实、合理以及公平性[12]。在考核学生实践技能时应以真实的岗位操作为主,或是以软件开发项目为主;而在考核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时则应侧重学生对未来就业适应力以及技术创新力的检验。建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指导、项目开发设计、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尽可能安排双师型教师,并聘请行业企业中的软件专家、专业教授、技术骨干等参与相关的教学考核工作,尤其在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展示、毕业答辩时,应安排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此外,在进行软件开发考核时应按不同角色来实施,因为通常开发软件都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而团队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做出成绩,比如要有项目负责人、市场调研人、数据库建模师、程序员、测试员、文档编辑员等等,他们每个角色都在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紧贴行业企业发展以及技术迭新需求,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上敢于大胆改革和实践突破,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并完善教学考核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致和热情,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循序渐进地促使他们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有效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继而为软件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特色化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智力与技术支撑,相应的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软件产业发展对高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应用需求。

猜你喜欢
特色化软件技术考核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内部考核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