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24-03-28 03:38李学勇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职教技能

李学勇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系,河北石家庄 050000)

在双高计划下,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学生同样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未来的人生中获得更大的进步。近年来,职教本科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着手打造职业本科特色班,希望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确保学生多元发展,既能掌握一技之长,又可以得到素养的升华,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但是职教本科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走创新发展之路,进行高标准的统筹规划,通过职教本科模式为学生创造宽广的成长空间,做好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衔接,培养出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先分析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困境,再论述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一、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困境

(一)人才培养层次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今时代,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单纯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而依靠高科技操作的岗位却越来越多。所以,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出自身优势,培养大国工匠。但是,我国的职教本科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匹配程度并不高。虽然学徒培养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在具体的细节方面却暴露出弊端,给高职教育敲响警钟,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挖掘职教本科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职教本科人才职业性特点不显著

作为高职教育的内在属性,职业性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与企业的关系逐渐疏远,使得“学科本位”更加明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效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同时,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一些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教师十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并不深刻,所以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应有的职业属性,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三)企业主体育人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在职教本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深度融合,使学生学到知识、提升素养,在企业中得到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有些企业在与高职院校的协调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过分强调自身的利益,没有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机会,对于学生的工作过程关注较少,不能发挥企业的助推作用。而且,企业没有安排优秀的讲师对学生进行培训,造成高职学生不能准确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背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一)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德技并修技术技能人才

1.立足思政课堂,传递思政理念

“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一,也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思政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面对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高职学生辨别能力薄弱,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导致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和动摇。为此,在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技术技能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立足于思政课堂,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及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渗透,结合具体实例为学生分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2.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思想引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面对教师的“长篇大论”和“唠叨”,很多学生会产生视听疲劳,甚至还会心生厌烦,对教师的教诲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为此,教师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自我体会、自我领悟,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的局面,促进思政理论的内化。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以学生感兴趣、具有社会争议的话题为主题,或以当下较为热门的社会事件、时事新闻为讨论内容,让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分析和看待问题,用全班交流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引起一些争鸣,在思辨中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使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设想自己美好的未来,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职业理想、人生理想,教育学生要立志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还可以开展以爱国、爱岗敬业、青春价值等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让学生自主准备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思政熏陶,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结合文史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文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相互融合,相互贯穿,在形式上相互渗透,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适时适当地融入文史知识,注重知识整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文史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呈现专业发展历史、与专业相关的大国工匠、古诗词、史料记载、历史成就等,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专业、专业发展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话剧比赛,让学生根据史料自主创编剧本,自主分配角色,将大国工匠的事迹搬上舞台,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工匠的聪明与智慧,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用教学语言,多引入一些古诗名句,多引用一些历史典故,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读经典、读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

4.穿插案例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意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导向性、教育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在基础课教学还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案例教学,可以根据专业以具体事例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发和职业上的引导,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材料,用视频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古代工匠技艺、现代工匠事迹等,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专题纪录片,用生动的影像打动学生内心,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工匠精神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精英、企业模范来到课堂,联系企业和自身实际为学生宣讲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作作风等,用朴实的语言鼓励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以此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促进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特色特长技术技能人才

1.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中,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职教本科要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培养一批专业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当今很多教师都是理论型的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告知院校任教,实践经验不足。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讲座或开设进修班,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继续深造;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遴选教师深入企业中,现场学习、实践,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动态。高职院校还要扩大教师的选聘渠道,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中的专家、技术能手担任专业课或实践实训课的指导教师,配合校内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职教本科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让企业任教人员为教师教学提出建议,帮助专业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反之,专业教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为企业出谋划策,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效果,实现校企共赢。

2.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每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上千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随着职教本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日益壮大,虽然有助于特色特长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但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为此,职教本科可以实施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学校和企业间构建“产销”链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招生与就业的有效衔接,让学生毕业即就业,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又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一举两得。订单式培养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校企双方要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方式、培养目标、招生人数等,明确合作“订单”。双方还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技能要求等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或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并随着企业发展形势和要求的改变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质量,还要实施开放性教学,校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加入人才培养活动中,给学生带来更多新理论、新技能,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落实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职教本科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建实验室或实验中心,承接企业项目,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实施中,接触先进的实验设备,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还可以构建“工厂化”的实训基地,对接企业环境,从企业中购进可供操作训练的实训设备,组织学生按照企业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模拟工作过程,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承接企业的工作项目,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校企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5G 技术、3D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推进职教本科的信息化发展。

4.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

顶岗实习是职教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将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将课堂设置到了企业当中,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提前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企业实践中进行学习,接受企业管理与考核,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制订实习计划,并对学生实习环境、实习岗位、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解,综合企业实际和学生个人能力情况,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实习方案,明确学生在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需要强化的知识和技能等,提高学生实习的目的性。在实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让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带领、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现场指导,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等,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师还要利用微信、钉钉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构建联系,对学生进行生活、工作上的关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等,确保学生在企业中能干得下去、学得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三)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在“双高计划”视域下,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要积极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登记证书,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发挥时代特色,引入社会热点,让每一堂课都别具特色,使学生的眼界从单一走向多元,提升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职教本科课程体系应遵循“工学交替”原则,由企业、学校共同设计,要求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到企业中锻炼,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实训工作。此外,高职院校需要规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在企业实训的时间,将其作为年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指标。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他们对职业的认可度会增加,在未来的考证中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培育职业道德素养。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职教本科教学拥有更多的手段,可以做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从多种层面理解知识,形成长久的学习态度。在“1+X”证书制度的推动下,职教本科更应该推动混合教学,对于复杂的理论知识和烦琐的操作工艺进行细化,便于学生的知识迁移,重新审视自身职业能力,信心百倍地投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中,推动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首先,合理运用线上教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实用性的线上教育体系,既要给学生展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从而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多媒体、微课视频等向学生介绍企业工艺指标和技术要求,让学生在内心建立起对职业的好感,能够做到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创新。其次,合理运用线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这样在考取证书的时候就有更多的选择,每人可以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加就业砝码。对于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时间考取的证书,当他们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试的概率非常高,为职场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前,高职教学评价相对单一,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较少,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在教学评价上下功夫,改革学分认定方式,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获得学分,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学分认定,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精神。同时,高职院校要设定一定的奖励学分,当学生在某些竞赛或者某项科研中获得新突破时,可以按照规定奖励相应的学分,去除刻板化的操作,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实施“学分银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体现高效化、覆盖面广的特点,促进职业经验构建。

三、结语

总之,职教本科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符合“双高计划”要求,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多层次、个性化的职教本科教育模式,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创新,让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升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职教技能
高级技能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