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下建构小学劳动教育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4-03-26 08:35包霞瑞
求知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劳动教育高效课堂

摘 要: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受到了较高的关注。项目式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科学应用能促进小学劳动教育高效课堂的建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阐述了项目式教学法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影响,并详述了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劳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建构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小学;劳动教育;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包霞瑞(1994—),女,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学校。

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与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建构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是任课教师的使命。这种状况下项目式教学法在劳动教育中凸显了其优势。项目式教学法能帮助教师打破应试教学思维的局限,引导学生探索以劳动创造价值的具体形式,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推进劳动教育课堂的改革。小学劳动教师应深度研究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正确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一)课堂内容比较单薄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劳动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然而,当前小学劳动课堂存在容量比较小、课堂内容比较单薄的问题,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学生对劳动内容的个性认知与亲身体验,也忽略了学生劳动认知体系的建构,劳动课堂缺乏立体感与连贯性。单薄的课堂内容会导致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不够深入,体会不够深刻,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劳动课程开展形式单一

劳动教育应关注学生对劳动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价值观。这需要教师以丰富多样的劳动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的劳动体验。而当前的小学劳动课程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通常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劳动知识,或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并且实践活动大多局限于教室内,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丰富多样的劳动体验,因此对劳动教育内容理解得不够深刻。形式单一的劳动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自由探索,限制学生的认知发展,影响劳动教育效果。

(三)成果缺乏实用价值

小学劳动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体现在学生对劳动的执行力方面。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缺乏实用价值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劳动教育成果与现实生活分离,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没有改变不爱劳动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不够充分,难以通过浅层的体验、学习克服自身的懒惰心理。这一现象表明,当前部分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未能有效发挥劳动价值,未能改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教育成果缺乏实用价值[1]。

二、项目式教学法对小学劳动课堂的积极影响

在应用项目式教学法时,教师需将课堂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并以生活化项目的形式呈现,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析、自行实践、相互分享完成劳动项目,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深刻见解。由此分析可知,项目式教学法的積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项目式教学法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拓展延伸至课外,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搭建完善的劳动知识体系,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第三,有助于实施多元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自身认知出发,自主挑选实践形式,发挥自身的特长,完成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落实多元教学法。第四,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实用价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与思考完成相应的项目,可获得成就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由此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参加其他劳动,这彰显了小学劳动课堂的实用性。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劳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劳动项目主题

小学劳动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学生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自主探索项目的完成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整合课堂内容,精选项目主题,并在项目开始之前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合适的节点导入劳动项目主题[3]。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煮鸡蛋”的教学为例,这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白水煮鸡蛋的正确操作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早餐,引出煮鸡蛋这一食物。之后,教师便可以从激烈的讨论中引出项目主题——“我为家人做早餐”,组织学生给家人煮鸡蛋。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将劳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学生做早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煮鸡蛋的方法,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创造良好条件。

(二)搜集资料,制订劳动项目方案

在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时,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组,让各个项目组独立完成劳动项目。在小学劳动课上,明确了项目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各项目组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合作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计划与步骤[4]。这个环节是对项目实施的宏观决策阶段,能为接下来的项目实施指明方向,为高效劳动课堂的建构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课程“凉拌西芹”的项目教学为例,经过师生之间的协商,项目主题最终确定为“制作美味凉菜”。明确项目主题后教师引导各项目组查询与西芹相关的资料,明确凉拌西芹的制作步骤,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制订合理可行的方案。如某项目组通过简单的访问调查及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到芹菜、胡萝卜与花生米的搭配是大众所喜爱的凉菜之一,于是决定制作这道凉菜。通过向家人请教、查询资料,项目组明确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第一步,准备制作材料,包括芹菜、花生、胡萝卜、八角、盐、辣椒、食用油;第二步,用温水浸泡花生至少1小时;第三步,清洗芹菜与胡萝卜,并将它们切成菱形小块;第四步,用水煮花生米,放入八角与盐,将西芹与胡萝卜过热水断生;第五步,将煮过的花生米与芹菜、胡萝卜混合,撒上盐与提前准备好的辣椒热油。这样的项目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有了依据。

(三)组织分工与合作,具体落实劳动项目

各项目组成员要按照制订好的方案展开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落实劳动项目。任务完成后,各项目组需要共同讨论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解决方案,互相分享经验。这样的劳动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又能使学生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课程“清理厨房”的项目教学为例,项目组对清理工作进行了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洗碗碟和水杯;有的学生负责清理锅;有的学生负责清理灶台及抽油烟机。学生认真劳动,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分工结束后项目组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如某学生提出自己在清洗茶杯上的茶渍时清洁球划伤了杯子的表面,有学生向其传授用小苏打去除茶渍的经验;某个学生表示锅底的黑渍难以清除,同组成员则为其推荐了某品牌专门去除黑渍的产品。分工与合作有助于学生提高劳动效率,并在劳动过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树立劳动自信,从而爱上劳动。

(四)给予启发和引导,检查和指导劳动过程

在课堂中学生是劳动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小学劳动课堂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检查和指导,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和引导,助力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各项目组劳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与旁听,指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错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劳动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5]。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课程“泡一杯茉莉花茶给客人”的项目教学为例,学生要通过合作掌握泡茉莉花茶的技能,了解茶桌礼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泡茶过程。某项目组根据提前制订好的项目方案细心探索泡茉莉花茶的方法。但在敬茶环节,教师发现学生以左手倒了九分满的茶端给客人,便提醒学生:“以左手倒茶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你们做得非常好,不知道对于这茶水倒多少有没有规定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发现了“茶七、饭八、酒十分”的说法。斟茶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教师的指导能纠正学生的错误,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推进高效劳动课堂的形成。

(五)展示劳动成果,修正与完善劳动项目

展示学习成果是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互相评价、巩固知识的过程。在应用项目式教学法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陈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展示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修正与完善劳动项目。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课程“套被罩”的项目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各小组分析本组的项目成果。某项目组结合劳动过程中的照片与视频讲述了本组套被罩的具體过程及最终成果。比如,两个人合作套被罩,可以先把被子放进被罩里,然后对齐被子和被罩的两个角,两人同时抓住被罩的角用力抖动,使被子和被罩变平整,被罩就套好了。这时,其他小组提出:如果操作的两个人力气比较小,那么套被罩的效率就比较低,可以将被罩反过来平铺在床上,将被子平铺在被罩上,将被子和被罩的四个角分别对齐,将被罩和被子一起往里卷,卷到被罩开口处,再从被罩开口处将被卷一层一层往外翻,翻开被卷后,整理被罩的四个角,被罩就套好了。这样的成果展示能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效果。

(六)实施评估与检测,拓展与升华劳动教育

课堂评估与检测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检测劳动成果与学习目标的匹配程度,使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拓展与升华劳动教育。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劳动课程“学和面”的项目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包饺子”为主题的项目学习。项目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项目组内对劳动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先让每名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进行自主评价,再让项目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评价过程中每名学生要指出自己收获的经验、技能与心得,指出自身的不足及改进的办法。教师要带领不同项目组的成员检测各项目组包的饺子,并以打分的形式给出量化的检测结果。针对检测不合格的项目组,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拓展性任务,对其进行专门辅导。这个过程能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拓展劳动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新型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建构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教师要认识到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劳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带领学生制订合理的劳动计划,促使学生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有序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深化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及能力,推进小学劳动高效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刘舒.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立体架构[J].教书育人,2023(17):47-49.

苏格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提升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朱佳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3.

李坤远.浅谈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3.

谭建娣.任务驱动,轻松高效: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238-241.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劳动教育高效课堂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