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勇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元素以教学手段的方式融入教育工作中,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情境演绎而深化学生感悟,在师生共建戏剧过程中达到育人目的。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主题班会课具备指引学生道德发展、品格塑造的作用,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正确方向,突出育人目标,将教育戏剧应用至主题班会课中,则可围绕班会主题展开教育戏剧演绎,使学生形成新的成长感悟,促进健康发展。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化学生感知,调动激发情感,指导认知行为(张纹珑、梁瑶、王扬、王玥,2021)。
校园欺凌指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反复、持续地作出负面行为,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及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攻击性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可引入教育戏剧等新颖方式,强化学生参与感,通过戏剧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
戏剧准备:挑选案例编写剧本
“巧妙应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实施之前,教师应基于班会课主题选择案例及议题,案例应贴合主题,符合生活实际。完成初步选择后,基于班会课主题改编教育戏剧剧本,对戏剧名称、幕次、场景、出场人物、人物台词、人物行为(体势语、面部表情)信息进行规整,为后续教育戏剧的演绎做好铺垫。若时间允许,则可带领学生进行课前排练。
这样的简易剧本具有较强指导作用,极大降低了主题班会课教育戏剧的难度,同时完成了表演任务分工,使整个戏剧的演绎更有条理。取材于现实生活编写“放学路上的一幕”,用于呈现关键问题:校园欺凌具体表现有哪些?校园欺凌中存在哪些不同的角色?围绕此设计教育戏剧剧本,通过体势语、表情及语言而表现校园欺凌的具体行为特征。根据校园欺凌不同角色的表现,设计旁观者、被欺凌者、欺凌者三个主要角色,以此保障教育戏剧剧本的完整性(单小燕、李紅,2020)。
戏剧呈现:借助习式演绎场景
该阶段属于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要点,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围绕主题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并基于该教学情境展开教育戏剧演绎,可灵活运用教室内桌椅,确认表演场地,划定临时“舞台”。几位学生演绎“放学路上的一幕”,其余学生仔细观看,教师借助打板器“定格”校园欺凌行为明显的片段场景。
场景1:小明放学路上被“校霸”拦截,“校霸”拥有两个“帮手”,该“三人帮”与小明碰面,路上还有旁观者。演绎至该场景时,教师运用打板器定格该画面,为强化教育意义,由“三人帮”首领“校霸”表述自身心路历程,用于追踪欺凌者行为实施的思路。
场景2:“三人帮”对小明言语攻击,嘲笑、拉扯小明,小明尝试反抗、失败,拉扯行为更加剧烈。将该场景定格,鼓励小明阐述心路历程,以此完成被欺凌者的思路追踪。
场景3:“三人帮”欺凌小明的行为被小红发现,小红如坐针毡,表现得不知所措。该场景定格,由小红表述自身内心想法。
问题分析:引发班级思考探索
完成戏剧表演后,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认真观看的学生,均对该事件产生了一定想法,此时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述三个定格场景进行讨论。在此期间,抛出戏剧准备阶段所提炼的核心问题,并进一步鼓励学生站在被欺凌者及旁观者角度,分析正确的应对行为,引发学生思考,探索正确的应对办法。
客观总结:汇总欺凌应对办法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了一定见解,鼓励学生阐述想法,各小组依次于黑板上写出讨论结果,完成办法汇总。通过思路整合,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了校园欺凌。在此基础上,由教师依次分析各小组讨论结果,进一步分析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跳出“放学路上的一幕”戏剧故事,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分析,并基于中国反校园欺凌网中所提出的措施展开教学,结合“善、勇、乐、识”四个方面传递正确的校园欺凌应对方式,借助教育戏剧生动形象地完成主题班会课(韦海燕、吴训慈、2020)。
综上所述,教育戏剧在主题班会课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较好地提升主题班会课实施效果。采用教育戏剧开展主题班会课过程中,需结合班会主题而选择案例,基于案例背景编写剧本,做好戏剧准备,借助戏剧中的“习式”要素演绎并呈现教育戏剧,结合教育戏剧表达情况引发班级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客观总结,与学生共同讨论应对办法。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梁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