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跨学科·项目化

2024-03-26 05:40林少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素养课程

林少芳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46年提出,以责任、尊重、理解、和平、共生等为核心价值,倡导世界和平、合作与交流、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1983年改革开放政策提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国际理解教育步入萌芽阶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国际理解”作为中国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组成部分;2020年《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40余年,由知网搜索得知,已初步形成实施路径、国际经验等六大主题领域,但学术研究的主体较为分散,基础理论建设深度不够,在目标设置上对素养的内涵理解缺少本土文化认同,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体认与责任担当,未来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或将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国际理解素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文化意识”明确为英语课程教学总目标之一,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这一目标的达成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层,有些课堂为了渗透文化意识甚至牵强地加入与主题教学不相符的素材,或忽略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实践性特征和应用性特征,导致学生知识学与用分离,失去学习的乐趣,无法将英语与实际生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联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课题引领

研究真问题、解决真痛点。我校位于珠江新城,学校周边区域居民素养普遍较高,家长对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期盼日益增长。2019年,学校对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提出“单元项目式”英语课堂教学主张,有意识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近年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基于项目化、跨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研究,4年间教师立项相关方向的市级课题7项,区级重点规划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完成项目式校本课程4套、论文及案例近30项。比对2020年到2022年学生参加广州市阳光测评的数据,在社会价值观、国家认同两方面的数据分别上升3%和2%,均高于市、区平均水平。

2.课程建设

结合学校STEM教育研究基础,梳理各年级不同课程涉及的同一国际文化内容主题,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我们做好整体规划和分工协调,围绕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方式等,从“选择主题——设计课程纲要——撰写课程方案——课程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形成课程指南”形成年级课程手册。现已构建4个年级跨学科项目式案例,分别是:一年级基于生命教育的《我与植物朋友》,三年级基于社区资源利用的《未来城市之珠江新城》,五年级基于职业规划的《校园广交会》,六年级基于国际视野的《云上游世界》。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全年级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各课程通过募集学员、面试、课堂实践、课后探究、总结分享、案例研究等环节实施,以新课标为核心,以设计指南为抓手,以每课一评为指引,不断推进與调整课堂实施路径,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实效性强的体系。

3.师质提升

为解决国际理解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国际理解素养参差的问题,学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方向,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成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教师研修室,与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研究中心结为合作单位。高校科研人员每月定期到校为科研骨干教师开展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培训,做相关课堂观察调研,以保证研修的全面性、有效性、前瞻性。

4.课改实践

根据各年级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手册,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调查、教学设计、课例视频、学生作品、课堂观察、成果交流等,制定学业质量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结果的表达和使用,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以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ravel abroad”为例,单元预设任务是创建“第一实验小学之我在云上游世界”的学习资料库,整个项目持续2个月。(1)感知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通过课前导学单了解我国饮食、民俗、文化、历史、节日、建筑等,假日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关注一些旅游公众号,用亲友问卷等方式完成关于国外旅游的调查表。(2)思辨中西方美术封面绘画特点,在美术课制作具备个人风格的“If I can travel abroad”项目式学习记录册封面设计、任务单插图设计。(3)了解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历史背景,在英语课合作完成旅游微视频脚本,汇报任务单、上台展示及评价。(4)体验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下的饮食习惯,在劳动课动手制作美食,举办无国界美食会。(5)梳理美元流通的历史演变,在数学课了解美元为何能成为全球贸易的结算货币,初步认识主要国家货币、货币汇率及兑换。(6)树立正确的旅游价值观及行为选择,在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辩论赛深化旅游文明礼仪,做案例分析。(7)创新信息技术在项目学习中的运用,在信息技术课拓展学习教师在素材库中补充的世界各国文化资料,学习用APP制作一个英语旅游微视频。(8)完成系列主题学习后,整理所有过程性学习资料,各班汇集形成英语学习资料库,并从同学的作品中了解其他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景点、风俗等,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四、思考

一是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深度理解内涵,这对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有较高要求,需要通过团队研究共同体相互促进。二是在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应科学对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内容维度与素养维度及教学内容应相匹配、可测评。三是教学活动设计应通过素养导向进行体验式、跨学科、项目式的统整,尽可能走向真实、交互性强、有深度的教学样态。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2023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体验式、跨学科、项目化:小学课后服务新样态的探索与实施”(项目编号:20231287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跨学科素养课程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