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巍巍 林华章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盆地软弱地基段土层厚度变化大,填土高度变化也大,所以路基不均匀沉降很普遍,很多高速公路都因路堤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出现早期破坏。在高填方路堤(简称“高路堤”)下,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软弱土层。虽然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不属于软土,但在高路堤强大的附加荷载作用下,或因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不够而出现滑动,或因工后沉降量超过规范值需进行处治的情况,就会构成软弱地基。本文以阆营高速LK10+310~LK10+460段软弱地基为例,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钻探、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对软弱地基进行分析评价,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建议。
拟建LK10+310~LK10+460段路线以路基填方形式穿越谷地,设计路基宽度为25.5m,LK10+400 处设计路面高程328.88m,中心处填方高度约10.67m。谷地宽约100m,总体走向北东至近南西,谷底溪沟发育,呈台阶状,谷地平坦,多为水稻田,溪沟于谷底左侧坡脚通过,沟深1~2m,宽2~3m,常年流水,并于下游约80m处汇入一南北向溪沟后向西北流去。
1.2.1 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低山-丘陵区,属深~浅切丘地形,隧区受构造及地层岩性的影响,多为平缓的脊状丘陵,丘脊线呈带状、马鞍状、鼻状的地貌景观。场地丘陵高点海拔400.7m,凹沟低点标高约315.5m,相对高差85.2m,属构造剥蚀中切丘陵地貌。丘坡上植被发育,斜坡呈陡缓不均的折线状,自然斜坡坡角多在5°~45°间变化。
1.2.2 地层岩性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填方路段主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残层(Q4dl+el)、坡洪积层(Q4dl+pl)及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之川中台拱部位,相当于李四光厘定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摺带川中褶带。区内构造线方向以北西向为主,次有北东向及南北向。构造体系分别划归南充-射洪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仪陇-巴中莲花状构造、新华夏系及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区内褶皱宽缓。
场地构造主要有营山背斜。褶皱舒缓,局部揉皱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层产状倾角不大但变化频繁,测得岩层产状:242~255°∠2~6°,总体倾向南西,岩层优势产状:255°∠4°。地表调查区内岩体裂隙较发育,主要有以下2 组,J1:72~106°∠78~57°,间距0.2~2m,裂隙面弯曲或反倾,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延伸长0.2~1.4m,张开度一般微张3mm~闭合,切割0.2~1.6m;J2:175~200°∠77~88°,间距0.2~1.8m,裂隙面弯曲、不平整,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延伸长0.2~1.5m,张开度大多闭合,个别微张1~5mm,切割0.2~2m。从节理走向上看,砂岩中相比粉砂质泥岩裂隙相对不发育,其中J1是区域上主控节理,沟谷的发育及山脊的走向均与此节理相同。受构造影响,在不同位置,节理裂隙扭曲变形呈弧状,倾向、倾角变化大,岩体在层面及裂隙切割下呈碎块~巨块状。
区内经历了各期构造运动,挽近地质时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面状升起。同时,具有不均衡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场地普遍被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黏土所覆盖,厚度8.5~13.2m,呈流塑状~可塑状,为潮湿~饱和黏土,其中顶部受水体浸泡呈流塑状~软塑状,一般厚度0.0~2.7m;其下呈软塑状,局部呈可塑状,依据静力触探测试及钻孔取芯揭示,软土在层内分布不连续,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灵敏度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路基填筑后易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或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主要分布于沟谷或凹槽地段,地表一般为水田,是路线方案中填方路基处治的主要对象。
场地谷底以水田为主,常年蓄水,丘包间的低洼沟谷地带堆积第四系坡洪积层,以黏土为主,钻孔揭露黏土单层厚度8.5~13.2m。黏土多位于水田(冬水田)内,常年泡于水中,因排水不畅黏土多呈软塑状,地基承载力一般在0.1MPa以下,且沉降量大,固结速度慢,若路线以填方路堤通过,形成软弱路基。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8.5.1条判定:当天然含水率ω≥液限ωL、天然孔隙比e≥1.0、压缩系数a0.1-0.2>0.5MPa-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3 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750kPa。根据场地钻孔内取原状土样测试进行统计综合分析:天然含水率变化在30.5%~45.7%,平均值ω=35.6%,液限范围值Ip变化在33.6~43.2,平均值ωL=36.9%;天然孔隙比e=0.856~1.268,平均值为1.011;压缩系数a0.1-0.2在0.48~1.01MPa-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74MPa-1;实测标准贯入3~7击,平均锤击数=4.4击。在桩号LK10+405R30、LK10+405L30进行静力触探测试,深度0~11.3m测得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300~900kPa,局部段≤750kPa,个别土样指标超过判定指标(细粒土常规试验成果见表1所示),据此判定场地黏土层局部为软弱土,因此,填方路段局部存在软弱地基[1-3]。
表1 细粒土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
场地丘包间的低洼沟谷地带局部软弱土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大,固结系数小,强度低,天然地基难以满足路堤填土承载力要求,应进行软弱土地基处理。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应根据软弱土的土性特征,结合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经济、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几种常用处治方法简述如下。
2.2.1 浅层处治(换填)
当软弱土层厚度<4m的填方路堤厚,分布范围较小时,可考虑简单的处治方法:主要进行浅层处治,软弱土层厚度≤2.0m时,采用1.0~1.5m片石排水沟进行处理;软弱土层厚度在2~3m 时,采取换填0.5m+1~1.5m 片石排水沟处理;软弱土层厚度在3~4m 时,则采取换填1~1.5m+1.5m片石排水沟方式处理。
2.2.2 排水固结法
软弱地基厚度较大(>4m),有条件促使土体固结沉降的段落,利于排水固结时,可采用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软弱土的含水量,加速软弱土的固结,提高其承载力,但水平向排水的砂垫层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保证足够的厚度,以免路基填筑时被挤断,造成地下水排水通道不畅,影响处理效果。袋装砂井排水效果优于塑料排水板,但前者工艺要求较高,在零星工点条件下显得不经济,可根据场地条件、材料供给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处治方法。
2.2.3 复合地基
当软弱土层较厚,填筑路堤较高,土性不利于排水或工期限制堆载预压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处治。
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之川中台拱部位,场区内无断裂通过,由西北向宽缓背、向斜构造构成,场区内地层平缓,由遂宁组(J3s)构成的地基稳定性较好,覆盖层厚度不大,无液化失稳、失效的土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工程场地类别为处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之川中台拱部位,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其总的表现是以缓慢的抬升为主的差异运动。河(沟)水流以下切加深河谷为主,侧蚀作用微弱。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属稳定场地,对软弱地基进行处治后可修筑路堤。
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规定,针对该段边坡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评价。
(1)土体。工程区斜坡上覆第四系坡洪积黏土层,呈棕红色~灰褐色,软塑~可塑状。干强度、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根据土工试验结果报告,场地黏土自由膨胀率变化在21%~36%,平均值29%,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8.3.3 判定,填方路段黏土不具膨胀性。路基段上覆第四系坡洪积黏土,厚8.5~13.2m,由于在地表水长期浸泡下形成过湿土,呈流塑~软塑状。据钻孔所取土样试验成果,含水量30.5%~45.7%,液性指数0.80~1.14,孔隙比0.856~1.268,压缩系数0.48~1.01MPa-1,属中~高压缩性土。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地区经验,软塑状黏土基本容许值[fa0]值为100kPa,可塑状黏土基本容许值[fa0]值为150kPa。
(2)岩体。工程区分布的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夹砂岩。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强风化带粉砂质泥岩,岩体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呈碎块状结构,岩体不完整。据钻孔揭露,粉砂质泥岩中风化带岩体呈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总体较完整,但在与砂岩交界的位置岩体较破碎,岩体网状裂隙发育,岩体不完整,岩体呈碎块状结构;砂岩岩体完整,岩体呈中厚~厚层状构造,岩体裂隙较发育,在与泥岩交界位置,岩体较破碎呈碎块状,岩体完整程度一般。
LK10+310~LK10+460 段以填方形式通过(路基地质横剖面图如图1 所示),公路按设计标高整平后,最大填方高度为11.98m,填方段位于沟谷下段,沟谷走向近东西向,坡角整体小于5°。由于此段大部分为平缓地带,黏土层厚度大,根据土工试验结果报告,局部为软弱地基,如果不做处理,加载后将会引起超限沉降,填筑速度过快,易引起路基剪滑失稳。
图1 路基地质横剖面图
建议路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地表水排泄畅通。施工前放掉地表积水,清除表层过湿土,下部土体采用固结排水(如插板、碎石桩等),并进行分级堆载预压,提高地基承载力。
(1)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其总的表现是以缓慢抬升为主的差异运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属稳定场地,在对软弱地基处治后,可修筑路基。
(2)路线以填方路堤形式通过坳沟地带,坳沟内上覆坡洪积层黏土,多呈软塑状,其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为软弱地基土。其天然地基承载力低,不能满足公路设计要求,应对软弱地基进行工程处治,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后方可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
(3)软弱地基处理方法通常有浅层处治(换填)、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法等,应根据软弱土的土性特征,结合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经济、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