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教学初探

2024-03-24 19:38邓培琴
关键词:教学初探量感新课标

邓培琴

摘要:量感是2020版新课程标准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所谓的“量感”主要涉及到对于事物可以测量的特性及其规模关系的主观理解,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挑选适当的计量标准来衡量。更明确地说,它包含了关于实体的大小、重量、深度、时长和速率等数量特性的主观认知。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初探 量感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具有逻辑性、复杂性强等特点。但实际上,若找到数学学科的学习法门,那么数学就不再难学。数学应用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数量、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数学名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些知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被认为是教学难点。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深入研究量感培养的策略。

一、量感的内涵

什么是量感?它是一种直接理解事物属性的能力,包括其大小、形状和空间位置。换句话说,它是人类对不同对象大小的感觉,如尺寸、宽度、深度等等。这种感受力可以通过数学课程来提高,特别是涉及到数字、计算和预测等问题时。这意味着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具象的方式去体验和理解这些概念,例如他们可以感受到物品的大小、数量、长度、宽度、密度等等。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量感”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量感的意义

在教学中,关于同类量的加减运算,它们在运算过程当中,不同量之间的运算可能不会产生新的量,比如:9m-3m=6m。这就是量没有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还有可能会产生一中新的量,比如:路程÷时间=速度,9米÷3秒=6(米/秒),这个量就发生变化。面积通过长度的运算得到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这也是量发生了变化的事例。

通过量感的训练,学生们认识到除了数值以外,所有的单位都源于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通过活动充分体验、感受,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各种类型的量,能选择合适的量来描述事物。了解度量方法,明白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建立量的单位表象后,继续在活动中积累的表象,形成良好的具体经验,提升合理估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的能力,并以此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量感的方法

(一)知道度量的价值,并且要统一度量单位,会选择合适单位。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单位量的教学,如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1克、1千克等,这些单位量是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基础,只有建立学生对相关单位量的感知,才能培养其对相关单位量进行叠加的感知,进而真正提高学生对数量感知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模式,选用称重和测量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各个单位量的距离或重量。以重量单位为例,学生通过对1克、1千克的铁块进行称重,在其感受重量不断叠加的过程中感受单位量的变化,理解同类单位间的互换。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学生要灵活地选 择合适的单位,例如测量课桌的时候用厘米,而在测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的时候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涉及到单位的互换。例:小志用3分钟录入了960个字,小志平均每小时录入了几个字?在这道题中就涉及到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认识相关度量工具并会使用。理解“量”之后,就涉及到“测量”。测量包括“实测和估测”。教材中要求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准确测量,也有对实物与标准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过程,这一步直接关系到量感培养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而估测的前提是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后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它强调学生要积极动手实践,通过估、比等各式手段,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量感。

(三)学会用“定量”的方法认识现实世界,会用“定量”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小学生多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初步量感不够准确,教师应当明白这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对“量”的感受从直观走向抽象。例如重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克与千克的单位量,可以让学生挑选一些1千克的食物,有的是1千克的鸡蛋,有的是两包500克的饼干,学生分别认识和感受它们的重量,进一步明白了1千克的不同构成方式,进而逐渐培养量感。

(四)促进抽象能力的发展,应用意识的养成。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最大长度单位通常为km,与mm、cm、m等基础长度单位不同,km非小学生能实际测量的,甚至凭借视觉学生无法了解到km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这便导致小学教学中有些学生无法建立关于千米的认知及长度概念,为此,教师可灵活多变地改变教学策略,将量感培养置于实地体验教学中。例如,在“一千米”讲解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木向学生展示一千米的距离是学校五个操场的长度,学生可能感觉不到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无法对一千米建立起相关的感知,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和体育教师相结合,将千米跑步测试与千米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跑步的形式切身感知到一千米的距离,显然要比仅仅通过眼睛去看更加深刻和全面。通过这种直接亲身体验的方式,学生会对长度单位有具体的实际感知,并且更加透彻地理解量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學生的特点,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并且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的传递以及数学能力培养。量感包含了关于实体的大小、重量、深度、时长和速率等数量特性的主观认知,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依靠自身的量感去辨别、判断和估测。因此数学量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教师应该在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量”的变化,从而初步形成量感。

猜你喜欢
教学初探量感新课标
结构·联结·固化:小学高年段量感培养的行与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兼收并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职幼师钢琴弹奏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诵读经典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